人才短缺是一个普遍性的问题,贵州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都存在着人才匮乏的问题,“多彩贵州”品牌的发展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也是在所难免的,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其实在第四大点的第二小点——品牌相关研究欠缺中已有提及——贵州落后的教育。“多彩贵州”品牌助推贵州省文化产业的发展,对文化型人才的文化素质要求严格,对人才队伍建设、人才使用上的需求也是非比寻常。从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对授权使用“多彩贵州”品牌商标的25家企业的人才战略来看,基本上非常缺乏人才,尤其缺乏专业型、复合型人才,特别是“产学研”人才战略一直没有实现。所以,“多彩贵州”品牌发展急缺人才,不仅现在缺,随着品牌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今后将会更缺。从“多彩贵州”运营的状况来看,目前人才短缺的现象,尤其在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得比较明显:
第一,文化创意人才匮乏。创意为王,创新和创意是文化产业提升的核心,创造性是产业的生命,设计创意是其灵魂。如前文所述,“多彩贵州”品牌核心价值凝聚在贵州原生态的自然景观、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生态的物产之中。只有在当代条件下进行创意、设计、传播、营销等方面的转化和提升,才有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可能。[9]贵州在整理传统文化资源方面已有丰厚的积累,也形成了这方面的强大的研究队伍。但毋庸讳言,贵州文化产业领域、“多彩贵州”品牌领域缺乏建构产业发展平台的公共服务相关人才,如策划师、咨询师、金融师、广告师、经纪人等;缺乏新媒体技术传播策划运营人才;缺乏诸如设计师、工艺师等文化创意原创人才;缺乏复合型人才和复合型团队。缺乏一批文化素养较高且懂经济、市场、经营、资本运作的人才是“多彩贵州”品牌和贵州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试以授权企业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虽然有3人次当选“贵州省甲秀文化人才”和贵州省政府确定的“十百千知识产权人才工程”实用型和专业型人才培养对象,但是其他员工基本上是本县和营销点当地苗族青年妇女和企业下岗职工,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且文化观念落后,对此类员工进行培养,如果没有一个长期的过程,很难将他们打造成职业化、专业化人才。而现代企业管理尤其是项目的营销网络实施、产品销售、产品创新人才的欠缺,给相关项目的推进带来了巨大麻烦。
第二,“多彩贵州”品牌旅游人才匮乏。近年来,贵州省大力实施旅游强省战略,贵州旅游业飞速发展,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急增。据统计,2011年贵州省旅游人才净需求量约为1万人,而该年省内大专院校旅游专业毕业生仅为3800人左右;从“多彩贵州”旅游产业的飞速发展势头来看,预计到2015年,全省旅游人才需求缺口或将达4万人以上。[10]据就业专家介绍,目前贵州省旅游人才“很缺”,高级旅游管理、规划人才和一线技术性人才需求缺口都很大,在贵州省旅游业加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十三五”期间贵州旅游人才供需缺口或将进一步增大,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试以多彩贵州城为例,该项目作为贵州省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凯瑞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联合开发的大型文化、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项目,是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入选项目,也是“十二五”期间贵州省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该项目建成后,将填补贵州省旅游集散中心、文化民族乐园、旅游商品大市场的空白。2012年7月,为满足多彩贵州城开发、建设的需求,多彩贵州城与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举行订单人才培养签约仪式,由多彩贵州城出资10多万元对指定的60名专业人才进行专业定点培养,并设立“多彩贵州城订单班”和专项奖学金,以鼓励、推动这一计划的实施和深入。首批60名指定的培养人才涉及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等多个专业,“多彩贵州城订单班”的学生毕业后直接参与多彩贵州城的建设工作。由此可见,对“多彩贵州”来说,不只品牌旅游人才奇缺,就是多彩贵州城的建设人员也极为欠缺。(www.daowen.com)
第三,“多彩贵州”品牌会展业人才匮乏。会展业是会展活动策划、组织、运营、服务业态的总称。会展活动包括会议、展览、节庆、赛事、演艺等以人群聚集、相互交流为特征的多种活动形式。随着文化产业的兴起,会展业也被列入文化创意产业范畴。会展业在促进相关产业信息交流、技术推广、产销对接、国际合作等方面作用显著,效益突出,会展业是我国21世纪的朝阳产业。但是,我国会展业人才却异常缺乏。仅2010年上海世博会对会展人才的需求就高达10万人,有近1万名高素质会展人才的缺口。上海尚且如此,更甭论中西部地区了,而作为正处于起步阶段的“多彩贵州”就更不用说了。目前“多彩贵州”会展产业集群初步形成,陆续举办了“酒博会”、“世博会”、“文博会”等会展。就会展业人才来说,核心为会展运作人才,如组织、策划、管理类人才;中层为设计、宣传、工程技术、物流等人才;外围是会展支援人才,如贸易、咨询、施工等人才。试以贵阳市为例,据统计,贵阳市现有从事会展业工作的2000人中,接受过系统会展专业培训的骨干人才甚少,尤其缺乏策划、营销、客户管理、品牌维护等高级人才。根据贵阳市会展业发展规划,2015年实现“3-1-5”重点项目发展战略,即做大做强做优“中国(贵州)国际酒类博览会”、“生态文明贵阳会议”和“中国(贵阳)中医药博览会”,使这三个项目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会展项目;依托产业优势和市场优势,精心打造包括“中国(贵州)国际绿茶博览会”、“中国(贵州)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会”、“亚洲青年动漫大赛暨展览会”和“中国(贵阳)山地自行车大赛”等十个国家级知名会展项目;发展50个在西南地区具有特色和知名度的会展项目。通过这个战略带动全市会议、展览、节庆、赛事的竞相发展,实现大会展发展格局的布局目标。基于此,贵阳市会展业从业人数年增加500人左右。[11]
在全国会展业人才处于紧缺的情况下,贵阳市若要大量引进此类人才来满足自己的发展需求,其难度可想而知。如此一来,唯有从自身下手解决问题。然而,在会展教育方面,全市仅有贵州省高等商业专科学校(2015年4月教育部同意将其升格为贵州商学院,5月贵州省人民政府最后下文,同意建立本科层次普通高校贵州商学院。)和贵阳职业技术学院开设了“会展策划与管理”专业,目前的毕业生都只有专科层次的。会展专业人才培养在教育结构和层次上的不合理状况以及数量上的匮乏,将对贵阳市会展业的长远发展产生严重制约。对“多彩贵州”品牌会展业的发展也是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