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贵州”是全国唯一的省级全类注册品牌,对今后国内区域品牌注册具有深远的示范价值。从“多彩贵州”品牌的文化属性分析,“多彩贵州”品牌来自于贵州的文化,因此“多彩贵州”品牌的核心价值必然也来自于贵州的文化内核。贵州由于少数民族的多样性,在文化上各个民族保留了其最原始的文化形态,造就了贵州“文化多元”的局面,而且各少数民族文化之间共同繁荣、共同生长,呈现一片非常和谐的场景。这就是“多彩贵州”品牌的内涵——“多元、和谐、原生态”。“原生态”是“多彩贵州”品牌的核心价值,形象地说明了贵州文化,尤其是少数民族文化的原生态特征。同时,正是“多彩贵州”品牌的“多元、和谐、原生态”属性,决定了“多彩贵州”品牌的研发难度。贵州省丰富的文化资源,多元化的民族文化形态和原生态属性的挖掘、整理必然是一项需要长期论证的课题。
1.品牌研发投入薄弱
“多彩贵州”品牌发展目前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品牌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品牌拉动投资作用明显等等。但是,目前的研发投入力度依然赶不上品牌的发展进度,使得品牌的发展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虽然,贵州省目前也在积极探索品牌的研发策略,如第二章所论及的“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的建设等。该基地是以品牌资产为吸引物的非遗文化创意孵化基地,以品牌资产为依托、非遗文化为内涵、创意为灵魂、产业为支撑,通过品牌总部、非遗展示、文化创意孵化、文化休闲和文化外宣等主要功能,实现贵州非遗文化传承创新、文化产业孵化、产业模式探索等目标。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是发挥贵州文化优势和特色的省内第一个文化创意孵化基地,作为省委、省政府的重大文化项目,基地将以品牌资产整合资源,实现文化创意和现代设计相结合,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展示、研究、交流和发展利用,并通过平台企业和相关产业链企业的入驻,辅以必要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配套,实现对基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小微企业的培育和孵化,让文化产业各环节能有效地合作与互动,积极促进贵州文化品牌建设,推动贵州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升级。
到目前为止,针对“多彩贵州”品牌的研发投入,除了该基地的建设投入之外很少有其他相应的项目,资金、技术等方面的投入均较为薄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从2013年“多彩贵州”授权企业年度基本情况普查结果来看,大多数授权企业没有建立自己的研发团队,如贵州风雅颂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贵州信友实业有限公司核桃乳厂等等。一些企业虽然建立了研发机构,但主要是依托于“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譬如,贵州金星啤酒有限公司加盟“多彩贵州”品牌,其研发机构是依托多彩贵州品牌研发基地,并不是自主研发。仅有贵州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榜香郁苗绣服饰开发有限公司等少数企业建立了研发团队,取得了一定的研发进展。比如,2013年贵州多彩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研发出的“民族图腾手工彩绘玻璃系列”产品,获得2013年“多彩贵州两赛一会”旅游商品设计大赛最高奖——特等奖、2013年“中国旅游产品设计大赛”全国金奖,以及“2013年中国(贵州)国际民族民间工艺品·文化产品博览会”金奖等多项大奖。同时,该公司正在研发被市场看好的“九珍九宝”系列工艺品、旅游土特产系列。但是,其研发经费非常有限,2014年的研发经费仅为20万元。[5]可见,改善“多彩贵州”品牌的研发环境势在必行。
2.品牌相关研究欠缺(www.daowen.com)
众所周知,“多彩贵州”自2005年启动至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显著文化现象和知名文化品牌。到目前为止,关于“多彩贵州”品牌的相关探讨主要集中在“多彩贵州”各类活动的报道述评,多彩贵州品牌内涵、发展演进、策略对策,以及“多彩贵州”产业化等方面,但与“多彩贵州”活动宣传、品牌推广所形成的热潮相比,对“多彩贵州”的品牌价值、品牌定位、品牌战略等较为深层次研究明显偏少,尤其是从文化学、传播学意义上对“多彩贵州”文化理论及其创新价值等问题的研究,更是涉及甚微或不够深入和系统。[6]
文化品牌理论研究有利于新产品的研发、孵化、创新及运作,没有品牌理论作为基础就谈不上品牌实践运作。值得一提的是,“多彩贵州”品牌的有关管理者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采取相应的举措。2013年10月,贵州省多彩贵州文化产业发展中心承办了多彩贵州品牌研讨会,邀请国内长期致力于文化产业、知识产权、品牌管理、产业规划方面的专家、政府和企业界人士共聚一堂商议“多彩贵州”品牌建设发展,并推出《多彩贵州研讨会论文集》,为品牌运作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撑。举行研讨会诚然不失为一种研究举措和办法,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多彩贵州”品牌急需的是比较稳定的研究队伍来开展常态化的研究,尤其是针对“多彩贵州”品牌可持续发展和良性运营所面临的有关重大问题予以探讨。
当然,这样一种研究现状和格局与教育应该说是脱不了干系的。贵州省仅有一所211大学——贵州大学,相比于其他省份来说显得寒酸。在对文化品牌传播的探讨中,学者柏定国就对这一现象表示出忧虑之情,指出“一些高校开设的与文化产业相关的专业,在师资力量、教材准备、学科建设方面都明显不足,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可想而知”。[7]另外,文化产业研究唱主角的是经济学,贵州省的经济学学科建设水平是比较落后的。这也正是“多彩贵州”品牌特别重视与国内外文化企业、集团交流与合作的原因所在。诚如柏定国所指出的,“文化品牌的创新和维护须借助于现代科技的推动,并以知识产权的开发和利用为基础,是一个特别依赖于人力资源的现代知识产业”。[8]因此,贵州的教育、贵州的学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可谓任重道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