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旅游市场细分尚待优化
“多彩贵州”根据市场细分理论进行恰当的市场细分的努力尚有待加强。例如,它既没有从旅游者的地理位置、人口分布、旅游者心理、旅游者行为偏好、旅游市场的变化等因素进行细分,也没有从贵州作为旅游生产者的角度进行细分。关于上述诸多表现,可以从以下方面看出。
首先,在贵州旅游资源方面,我们可以发现,尽管贵州许多旅游景点属于全国稀缺性的景点,但它还是没有根据旅游景点稀缺性和市场需求性深挖、设计出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在打造“多彩贵州”品牌方面也没有把人群分成不同层次进行宣传。例如,遵义会址、百里杜鹃、织金洞、黄果树瀑布、梵净山等就是全国具有稀缺性的景点,但是贵州在这些景点上却出现开发晚、宣传少的现象,造成贵州旅游市场不火爆。
其次,旅游景点细分不是很清晰。旅游景点的细分建立在了解品牌如何满足旅游者的预期需求、品牌想针对哪些来贵州旅游、投资或休闲度假的消费者等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例如,人们来贵阳避暑,并不是要放弃昆明“春城”的享受。针对这些消费群体,“多彩贵州”也许可以尝试着通过景点细分吸引一部分消费者来旅游;在游客身份方面,“多彩贵州”没有针对商人、中产阶层、老年人、学生等不同的消费层次群体进行宣传,应该针对上述不同消费群体,在相关宣传片中展示适合他们休闲、娱乐、度假、投资的环境。
最后,相关产业的旅游纪念品也没有细分——都匀毛尖、湄潭翠芽、印江绿茶都明显没有做到市场细分。如都匀毛尖是否销售给高端客户,湄潭翠芽是否针对中产阶层的顾客,印江绿茶是不是为女性专用?当然,除了茶叶,还有蜡染、名贵药材、白酒等这些相关产品也没有做好充分的市场细分。[26]因此,“多彩贵州”作为旅游业的后起之秀,市场细分显得刻不容缓。
2.开发创新有待推进
“多彩贵州”在形象宣传片、旅游景点开发、城市功能等方面呈现出了创新不足的局面。究其本质,是“多彩贵州”在设计、推广旅游景点和举办宣传活动上没有创新,从而导致同质化、单一化、大众化等问题的出现。(www.daowen.com)
首先,“多彩贵州”系列活动存在同质化倾向。例如,第一届“多彩贵州”歌唱大赛是2005年开始的,至今还在举办歌唱大赛,迄今至少选出了5个歌唱冠军,但是这些歌唱冠军并没有红遍全国,旅游吸引力依然显得不足。不仅如此,从国内整体层面来看,全国各省市均在举行歌唱大赛——湖南电视台有“超级女声”,江西推出小到8岁大到80岁的人均可报名参加的红歌大赛。全国上下都在举办歌唱大赛,且每一个推出歌唱大赛的单位都想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关注,便容易出现歌唱大赛太多而观众相对稀少的现象。由此来看,歌唱大赛本来是富含价值的活动,但是过多推出这类活动就使其丧失了稀缺性和创新性。
其次,旅游业相关产业开发呈现单一化倾向,尤其是在景点开发和宣传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遵义会址开发为红色旅游时,就单一定义为红色旅游来实施,从而面临着与江西若干红色景点相竞争的不良局面。然而,显而易见的是,贵州凭借一个相对薄弱的遵义会址红色资源,显然竞争力不如具有“红色王国”之称的江西省。再如,贵州推出的旅游景点,山水自然景观较多,但许多景点还没有被赋予人文色彩的灵性。换言之,在贵州旅游时,人们下意识地认为要么游铜仁焚净山、览威宁草海,要么探索织金洞、看安顺黄果树瀑布,要么参观遵义会址、荔波小七孔、西江苗寨或兴义马岭河谷等,尚缺乏资源的系统整合,而一站式旅游平台的打造也尚待努力。在此情况下,人们只能一个景点一个景点地旅游,不能一站式、全景点一起游,消费者黏性较差,不利于贵州旅游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此外,“多彩贵州”宣传的单一化还表现在它多实行媒体广告类营销,如网络宣传、贵州本地竖立广告牌、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每一年都是举办相似的歌唱大赛或召开新闻发布会,看似运用了很多营销渠道,实则是没有抓住最核心、最有效的宣传方式即人工营销。后者通过富有关系属性的人对人之间的信息传递行为,达到了无形营销的效果,显然比广告更有吸引力,也更能凸显人性化特质。
最后,旅游相关产业呈现大众化趋势。这是因为,尽管在全国各地旅游产业中都有各自品牌的茶文化、酒文化的隐性营销,而贵州旅游业也有部分涉及,但其却没有对此方面的运行实施同一品牌战略规划。例如,作为国酒的茅台酒,其被业界公认为中国白酒行业中第一名酒,显然是位于高档酒行列。但是,它却没有运用“茅台”品牌开发系列产品——它没有尝试着开发出“茅台烟”、“茅台酒店”、“茅台茶”等一系列茅台高档农副产品。在此趋势下,贵州特产往往在本省商场处于低端产业位置,无品牌的大众化经营模式也往往随处可见。
3.产业化运营尚待加强
“多彩贵州”产业化运营的大局面尚未形成。首先,就横向方面来讲,旅游资源没有形成横向产业化,即各地区的自然景观、人文特色没有形成产业化,并表现在“多彩贵州”品牌尚未与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形成有效互补态势等方面。例如,在第一产业方面,“多彩贵州”与农业没有实现有效合作。从“多彩贵州”品牌推出的5年中的相关数据分析可以得出,农业没有因“多彩贵州”而实现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化经营,也没有运用这个品牌来实现贵州的“农业多彩”。这种状况的出现,其实是一个非常大的遗憾。因为“农业多彩”正是贵州原生态旅游的一部分优势资源——民族风情属于原生态旅游的一部分,贵州依然还有原始的刀耕火种或者水车浇水、牛、马犁田的原始农耕风景线,其产出的农产品,却“坐”不上贵州乡村游这趟快车。其次,从纵向方面来看,以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为例,“多彩贵州”也没有与它们产生有机联系。如贵州六盘水尽管有“江南煤海”的资源优势,但是却没有运用这些资源形成产业化运作。在这里,除了把煤用来发电输往广东、冶矿和外运,还尚未对煤资源进行综合开发利用,更没运用“多彩贵州”品牌进行招商引资,对这座江南煤海进行科学合理开发。再如,在第三产业方面,“多彩贵州”用旅游业平台,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但贵州的第三产业依然滞后。产业相关性原理表明,旅游业兴起将带动100多个相关配套行业的发展——旅游业会带动餐饮业、房地产业、交通、教育、医疗等各行业发展,并会相互促进、相互作用。但是在贵州,旅游业所表现出的产业相关性效应却不太明显。因而,若对其实施产业化、集约化运营,将会有力促进贵州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快速发展,加快相关产业形成产业化态势,进而带动贵州产业升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