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的少数民族生活在崇山峻岭之中,他们凭借自己勤劳的双手和智慧创造了许多精美的工艺品。这些工艺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工艺品宝库中,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民族风格,笔者撮其要简列如下:
1.“播娜摩”簸箕画
“播娜摩”是布依族语,意指雄踞市郊的云雾山。播娜摩簸箕画出自贵阳市的少数民族农民之手,他们在日常的生活中将花草虫鱼、飞禽走兽、日月山川、神话传说、人间趣事等绘制在家里常用的簸箕上,这些画栩栩如生,具有古朴典雅的风格特点,同时,这种簸箕画由里而外散发着浓浓的乡情,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
图3-7 贵阳市播娜摩簸箕画
2.大方漆器
大方漆器产自贵州省大方县,是一种较为出名的传统工艺美术制品,具有较强的民族特色,是一种原生态的文化象征。目前的大方漆器品种繁多,包括碗、盘、杯、瓶、盒、壶、屏风、家具、玩具等在内的漆器达280余种,其中将近一半的种类已经对外销售,得到了消费者的热捧与赞扬。绝大多数消费者青睐大方漆器,其原因之一就是这种漆器在做工上非常讲究,不仅选料上要求采用牛、马皮脱胎和布胎,而且工序非常复杂精细。据了解,漆器的制作工艺可分为制坯、漆地、装饰等几个重要环节,一件成品的漆器要经过4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而且每一道工序的技术含量都比较高,仅仅是装饰这一道工序,技法就达100余种,如浮花、平花、暗花等技法将大自然优美迷人的自然景色融入漆器的装饰当中,体现了劳动人民对大自然的崇拜与敬畏之情。装饰完成的漆器不仅图案优雅逼真,色彩鲜艳,在造型外观上也淳朴实在,有的光泽亮丽甚至可映照出人的影子,这足以体现出大方漆器的做工精致、细腻纤巧、五彩缤纷,也蕴含了贵州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和再创造力。由于大方漆器使用的时间较长,人们经常把这种漆器当作食具使用,既能隔绝热量,使食物不串味,也不易腐朽和褪色,尤其是耐酸、耐碱的特性使其广泛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
图3-8 大方漆器[9]
3.贵州布依地毯
贵州的布依族不仅分布广泛,而且多才多艺,尤其是妇女在制作蜡染、刺绣、编织、挑花等方面拥有独到的精湛技艺,这些手工艺品还保留了强烈的民族艺术风格。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安顺地毯厂生产的布依地毯,其地毯的图案不仅素材丰富,而且寓意深远,如图案中的石榴、桃子代表着“自由、幸福和长寿”;蝴蝶、鱼和花代表着“快乐、美满”等等,这些图案不仅融汇了民族民间优秀的少数民族纹样,同时也体现了贵州布依族对于生活的态度以及美好愿望。在产品的做工及细节处理上,布依族一直秉承严谨认真的处事风格,从羊毛的挑选上就开始严格把关,非优质羊毛不用,通过多道程序编织而成的地毯弹性较好,少数民族纹样也非常清晰。在地毯的配色上,主要以白色和蓝色为主,这种淡雅、明快的配色方案给人一种立体感的视觉冲击体验,留给人们的印象尤为深刻。布依地毯现有九十道、一百二十道等品种,由于其具有质优价廉以及民族特色鲜明等优点,深受中外人士喜爱。
图3-9 贵州安顺布依地毯
4.贵州蜡染
蜡染是广泛存在于贵州民间的少数民族技艺,其图案的素材较为多元化,主要包括云彩、流水、花、草、鸟、虫、鱼、家禽以及几何图纹等,结合这些素材,贵州的蜡染在造型设计上灵活多变,将浪漫主义的思想加入其中,使得蜡染的图案传达出了少数民族对于自然的敬畏和理解。
贵州民族多元化和地势阻隔等因素的影响,使得蜡染的艺术风格也呈现不同的民族和地域特色。比如有的地方蜡染讲究图案上的工整和严谨,对称性较为突出;有的则较为简单,仅仅以几何图形为主题结构,给人一种清新秀丽的感觉;也有的蜡染为了突出色彩上的层次性,丰富整个蜡染的内涵,往往加入红色和黄色两者视觉冲击力较强的颜色,因而形成了独特的蜡染风格;还有的是在这种风格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即在大蓝底白花上再用彩色的丝线进行刺绣,使整个蜡染更加突出色彩之间的组合,形成一种绚烂多彩的图案效果,别具一番韵味。
图3-10 安顺蜡染[10]
5.贵州芦笙
芦笙在少数民族间广泛流传,受喜爱的程度非常高,在每一个少数民族村寨中,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至少有一把芦笙。每当过年或过节的时候,贵州的少数民族总会举行各种盛会,欢聚一堂来庆祝,这时,芦笙与歌舞自然是少不了的。
芦笙在现代社会发生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原有的风格保持不变之外,在形状以及演奏的技巧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动。现今的芦笙有六管、十管及十二管的,其长度也各不相同,有二尺的,五尺的,也有一丈多的。在曲调上面的改动也较大,除了古朴、悠扬的芦笙原始曲调风格未改变之外,现在的芦笙更加丰富了乐器的演奏表现力,尤其是加入了深沉、雄浑的芒筒声,进一步扩张了芦笙的声响和音量,结合多变的曲调和明快的节奏,进一步克服了传统芦笙存在的缺陷,这也体现了少数民族在芦笙这类工艺品的做工上精益求精的精神。
图3-11 贵州省雷山县高排芦笙演奏现场[11](www.daowen.com)
6.遵义丝织品
遵义早在清朝时期就已经发展成为贵州丝绸贸易中心,因此遵义丝织品发展的时间较长。到现代,遵义丝织品的相关技艺已经很成熟了,产品保留了桑蚕丝所特有的天然光泽,绸身紧密,穿着舒适,质感和手感如同玉石般光滑细腻,质量上已然可以和杭绸相媲美。近年来,遵义的丝织品不仅在国内各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兰州等销量大增,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而且还多次走出国门,面向世界,如生丝和服绸还外销日本。遵义的丝织品在国外的销售市场火爆,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图3-12 遵义丝织品
图3-13 玉屏箫笛[12]
7.玉屏箫笛
由于在清朝被列为贡品,玉屏箫笛也被称为“贡箫”,它是侗乡民族传统的手工艺品和民族乐器,300多年历史使该乐器充满了厚重的历史气息。玉屏箫笛由当地出产的小水竹制作而成,这种竹子竹节修长且分布均匀,内部管壁较为厚实,坚硬的特性使其不易破裂,也不易遭虫蚀,因此保存时间特别长。用这种小水竹制成的箫笛音质和音色都非常标准,一些质量上好的箫笛更是堪称极品,如椭圆形扁箫。玉屏箫笛的笛身通常都会有一些雕刻的图案,这些图案个性鲜明,而且雕刻技艺也非常精湛,凤翥龙翔,栩栩如生;山水花鸟,清新迷人;草篆隶楷,流畅古雅。
8.苗族刺绣挑花
刺绣是一项非常需要耐心的手艺活,而苗族在其刺绣工作中展现了这一优良品格。苗族刺绣也体现了苗族对于刺绣方面的心得体会,光是常见的针法就有数十种之多,如辫绣、布贴绣、盘绣、线绣、平绣、打籽绣、破绣等。如此多的刺绣针法成就的是一件件凝聚着苗族心血与智慧的手工艺品,每一件刺绣上面都有纹样,不同地区的纹样具有不同的特点,如黔东南台江、施秉等地区以“龙公”的图腾纹样作为刺绣的纹样;施洞地区的刺绣纹样则是以雀、兽、鱼、虾等动物为主;而从江地区的苗族刺绣却综合了花、草、家禽等动植物纹样。
除了刺绣的技艺外,贵州苗族妇女对挑花的技艺也是手到擒来,最具代表性的是花溪苗族挑花。花溪苗族挑花的图案主要以鱼刺纹为主,在图案安排上具有严谨的特点。在挑花图案的选择上,花溪挑花几乎很少采用人或者动物的纹样,而是以植物纹样,如八角花、蝴蝶花、鸡冠花、刺梨花等为素材。在构图形式上,花溪挑花不拘一格,综合采用多种形式,如对称式、二方连续式、单独纹样式等,完成之后的挑花图案体现了花溪苗族丰富的想象力。苗族挑花在色彩使用方面追求简单明了。用得最多的就是红、桃红、白、绿、黄这五种颜色,其他颜色几乎不会出现在挑花作品里面。在挑绣的过程中,弄脏绣品的情形最为常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花溪的挑花能手用双股或单股丝线从反面进行挑绣,独创了“反排正看”的挑绣艺术风格,并在其他地区传承下去。目前,贵州苗族刺绣挑花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用品当中,如衣服、背包、坐垫等,增强了这些物件的装饰效果,因此备受各国人民的喜爱。
图3-14 苗族刺绣
9.雄精雕刻
“雄精”是雄黄矿中呈橙黄色的半透明结晶体,属斜方晶系,由于对“雄精”的提炼工作并非易事,在雕刻产品的产量上并不像其他手工艺品那样庞大,因此雄精雕刻成了贵州的名贵手工艺品之一。
图3-15 雄精雕刻
雄精雕刻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清代时期盛行一时,民国时期一度达到了顶峰,据史料记载,当时的作坊数量有十家之多,而每一家作坊雇用的雕刻工匠有6~7人。通过匠人们的精湛技艺,多种多样的雕刻工艺品出现在人们面前,并且大小不一,形态各异。小到喝酒用到的酒杯、插花时的花瓶、随身携带的佩件、玩物,甚至一些细小且不起眼的飞禽走兽,大到“如来佛”、“八仙过海”、“福禄寿三星”、“麻姑上寿”、“和合二仙”等人物雕刻。这些用雄精雕刻出来的手工艺品,完整体现了匠人们的精湛技艺,是贵州不可多得的文化瑰宝。
10.贵州民族织锦
图3-16 苗族织锦腰围
贵州民族织锦是少数民族借土机之力进行手工数纱挑织,即挑经织纬和纬线起花。贵州民族织锦有素锦和彩锦之分,其中,素锦的色彩较为单一,主要以黑白两色为主,这种织锦以黔东南从江一带的侗锦和丹寨的苗锦最具代表性。彩锦则不同于素锦,其在织造的工艺上要求更高,讲究“通经断纬”或“通纬断纬”的完美融合,这种织锦的代表有黔西南兴义的依锦和黔东南台江一带的苗锦。贵州民族织锦的图案非常简单,主要以大自然的花鸟虫鱼和飞禽走兽等为主,而且整个图案呈几何形状。虽然图案简单,但是在图案的造型上,贵州少数民族妇女匠心独运,通过自己对自然界中的各种事物的判断理解,采用多种手法如变形、概括、夸张等对图案进行再创造,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纹样,这些纹样在用色方面强调灵活,最终的织锦产品色彩鲜艳,视觉效果较强,深受人们欢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