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小秦岭深处,是“万亩矿山修复”的重要区域。
“今年重点整治露天矿山、无主矿山,彻底消除历史欠账。”三门峡市委书记刘南昌说。
路边,依稀可见5年前20多万人“淘金”留下的山体伤痕。那时,发源于小秦岭的5条黄河一级支流被严重污染,水体“颜色斑斓”。
封坑口,拆设施,清运矿渣,植树种草……面对1000多个坑口、上百亿元的财政收入,三门峡市坚持壮士断腕,打响生态保卫战。
老鸦岔金矿“1770坑口”,当年火热的淘金点,坑口下曾堆过300多米长、40多米高的矿渣。现在渣坡降低,层层坡面覆盖绿树、草丛。山泉、河水清清流淌,林麝、松鼠等野生动物屡现山间。(www.daowen.com)
黄河的问题,表象在黄河,根子在流域。2021年,三门峡实施“十百千万亿”生态治理工程,包括18条黄河一级支流治理、百里黄河湿地修复、千里城市绿廊建设、万亩矿山生态修复、亿吨泥沙资源化利用。小秦岭“1100坑口”将打造成植物文化园,“1280坑口”将围绕水文化做文章,“986坑口”将实施黄金文化研学项目。河南全省排查黄河流域尾矿库风险隐患,统筹推进农业、工业、城乡污染治理,持续改善黄河流域环境质量。
共同抓好大保护,协同推进大治理。按照黄河流域中游“治山”、下游“治滩”、受水区“织网”的思路,河南统筹大河大山大平原保护治理,因地制宜推进流域生态建设。
兰考县东坝头镇,这里河势游荡多变,历史上反复决溢,留下大片盐碱地。2019年起,兰考在滩区种植7万多亩紫花苜蓿。当地有关负责人介绍:“紫花苜蓿根系发达,可以防风固沙、涵养水源。每亩苜蓿青贮3吨左右,亩均年产值可达3600元。”
昔日风沙滩,今变“绿飘带”,紫花苜蓿绵延数十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