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减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扶贫对象特征

如何减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扶贫对象特征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如何进一步减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解决因灾返贫、因病致贫等问题成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在一些地方还滋生了“贫困有理有利”的思想观念和“等、靠、要”的不良风气,并具有代际传递的人文特征。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推进,老区农村的持久性贫困已有较大缓解,但因区位劣势明显,落后山区人口过多,将导致少数持久性贫困最终成为政府兜底的对象。

如何减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扶贫对象特征

(一)贫困人口规模大、分布广、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

甘肃革命老区整体属于六盘山连片贫困区,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很大(见图3-1)。截止2015年,平凉市已为594个贫困村建档立卡、9.38万贫困户和40.12万贫困人口[1],庆阳市8县(区)共识别确定贫困村537个、贫困户124641户,会宁县现有贫困村128个,贫困人口29285户13.26万人(一般贫困户10.27万人,扶贫低保户2.99万人),贫困发生率24.72%。[2]

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山区和生态保护区,其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贫困代际传递明显。比如庆阳市镇原县临泾镇,目前尚有接近1/4的贫困人口居住在破旧的窑洞里面。平凉市草峰镇与庆阳市镇原县姚川镇毗邻的部分农民,居住在半山腰,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会宁县老君乡文岔村小学的小学生上学的路是一个小时以上的山路!

图3-1 2014年中国县级贫困人口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刘彦随,周扬,刘继来2016)

(二)村庄性的整体贫困依旧存在

建国初期,甘肃革命老区农村贫困人口呈现区域性集中分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发展和扶贫开发战略推进,农村贫困人口大规模减少,但是受恶劣自然环境和基础设施层次落后等因素的影响,老区以村庄性的整体性贫困依旧存在。

庆阳市特殊片带的贫困问题更为突出,尤其是环县、华池、合水和镇原北部地区,集中了全市57%的贫困人口(邵森奇2012)。平凉市共有5个县(区)纳入六盘山片区区域发展和扶贫攻坚规划,共有贫困村594个,贫困人口40.12万人,贫困面高达20.7%,且大多分布在自然条件严酷的关山林缘区、干旱山塬区、黑河流域和少数民族乡村四大贫困片带,解决这些村和人口的贫困问题,成本高、难度大[3]。到2014年,会宁县贫困人口总数是16.99万人,贫困面占到32%,贫困面依旧广。绝对贫困人口数量逐年递减,农民收入水平偏低,随着贫富差距不断扩大,相对贫困问题突出。如何进一步减少相对贫困人口数量,解决因灾返贫、因病致贫等问题成为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徐彦平2015)。

(三)贫困地区内生动力严重不足

当前甘肃革命老区贫困群体中孤寡妇幼、“光棍汉”、“五保户”比例偏高,贫困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健康水平低下,产业发展严重滞后。据调查,老区16个县区当中,除了市县城郊区域之外,超过90%的“建档立卡”贫困村没有集体经济,内生发展的动力不足。

通过对会宁县的塬边乡老鸭村、刘寨乡李寨村、大沟乡宋坪村、王庙乡稍岔村、八里乡团结村等5个贫困乡5个贫困村502户贫困户2516的入户调查,全县调查户中因子女上学致贫204户1127人,占总调查户的40.64%。会宁县的24个贫困乡镇地处深山区,耕地少,加上山高路险,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虽有改观但仍然落后,招商引资、发展工业以及接受县城和集镇辐射十分困难。自然条件差是全县贫困的普遍原因。全县500户调查户中因灾致贫90户404人,占总调查户的17.93%;干旱缺水59户295人,占总调查户的11.75%;缺耕地25户120人,占总调查户的4.98%。(www.daowen.com)

劳动力素质低。据调查,全县调查户劳动力中文盲、半文盲231人,占总调查户劳动力的21%;缺劳动力20户67人,占总调查户的3.98%;缺技术20户100人,占总调查户的3.98%;因病致贫77户374人,占总调查户的15.34%。不少贫困农民外出打工仅能从事劳动强度大、劳动报酬低的工作,在家务农只会沿袭传统农耕方式,对科学种田等实用技术掌握甚少,一些痴呆傻户不得不依靠政府救济生活;甚至有些家庭缺少劳动力或常年有病,脱贫相当困难。

因病、因残、因学、因灾致贫或返贫问题突出,致使贫困人口自我发展的能力偏弱。在一些地方还滋生了“贫困有理有利”的思想观念和“等、靠、要”的不良风气,并具有代际传递的人文特征。

(四)暂时性贫困和长期贫困性贫困并存

甘肃革命老区同时存在暂时性贫困和持久性贫困两种贫困形态。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持续推进,老区农村的持久性贫困已有较大缓解,但因区位劣势明显,落后山区人口过多,将导致少数持久性贫困最终成为政府兜底的对象。

另一方面,老区农村产业基础非常薄弱,集体经济经济严重缺乏,农村产业体系薄弱,劳务输出技术层次低,城乡统筹发展机制不完善,农民抵御风险或不利冲击的能力弱,由此所引发的暂时性贫困的问题非常突出。甘肃革命老区主要分布在陇东地区,处于黄土高原腹地,山区多,平原(黄土高原称为塬)少。山区生态脆弱、灾害频发、土地退化严重,多数“一方水土难养一方人”,成为农村持久性贫困和亟需实施生态移民措施的区域。

(五)农村贫困老龄化问题突出

农村贫困老龄化是新时期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随着全国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庆阳市老年人口达到32.71万人,老龄化水平已达到12.42%,老龄化的步伐在逐年加快。平凉全市口230万人当中,60岁以上达28.9万人,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12.6%。[4]

以平凉市为例,可以看出甘肃革命老区农村老龄化呈现出以下特点:一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加快。至2012年底,全市老年人口比2005年增加5.8万人。老年人口增长加速,每年以3.5%的速度增长,据预测到2022年,老年人口将达到42万人,约占总人口的17%。二是高龄化趋势明显。至2012年底,80岁以上老年人2.43万,占老年人口的8.4%。高龄人口患病和丧偶的概率高,失能、失独老人生活自理能力差,急需生活上的照料和精神上的抚慰。三是空巢老人日益增加。目前,平凉市农村空巢老人家庭约为43.3%。家庭小型化和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四是未富先老。平凉市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老龄人口发展与养老事业发展及经济发展不同步,养老需求给社会和家庭带来巨大的压力。五是老年人生存和生活的需求趋于多层次多元化。传统意义上养老机构集中供养农村“五保”老年人,满足于基本生存和生活需求。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养老对象在提供生活照料、陪护看病、娱乐健身、精神慰藉、临终关怀等有更多更高的迫切需求。新常态下的农民工返乡还滋生了“未老先养”的问题,致使农村贫困陷入老年贫困或“银发贫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