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读商办厂名改变的背后原因

解读商办厂名改变的背后原因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及至招商承办之后,以“商务出身”自诩的首任总办郑观应,便立即考虑到“既改商办,似应易名”。此例外一次,即为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在汉厂与日本制铁所签订的“煤铁互售合同”上,使用了“湖北汉阳铁政局”名称。是故汉厂名称的改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由“官办”到“招商承办”性质的变化,亦系一种“循名责实”的举措,并非简单换块招牌而已。

解读商办厂名改变的背后原因

汉阳铁厂于官办时期的正式称谓应为“湖北铁政局”(大冶铁矿武昌马鞍山煤矿等皆附属于铁厂),犹如江南制造局、福建船政局等。当年外国洋员则向称之为“国家钢铁厂”,[2]有的洋员还将其命名曰:“总督府钢铁厂”,[3]这自然不外是为了显示其系“官办”而非一般商办的特殊性质与地位。及至招商承办之后,以“商务出身”自诩的首任总办郑观应,便立即考虑到“既改商办,似应易名”。他最初提出用“汉阳钢铁厂公司”名称,并征询督办盛宣怀的意见,盛答复可用“湖北钢铁厂公司”,将汉阳改为湖北;继之郑氏又觉得“惟是洋员合同未满,且香帅暨德培(时为汉厂洋总管)皆有认官办字样”,故“拟‘湖北钢铁厂’五字,似大方,说官说商均可”,“俟商股招齐,大局定,再加‘公司’两字”。最后盛宣怀也认为:“只用‘湖北钢铁厂’五字甚是。”[4]可见,改“湖北铁政局”为“湖北钢铁厂”且又不急于加上“公司”字样,是经过一番斟酌和有一定说辞的。首先是既已改为商办,便不应再与官办混同;其次是因商股尚未招齐(实际上当时尚未开始招募),暂不宜贸然加上“公司”字样;最后是不用“公司”只用“厂”,说官说商均可,照顾了同张之洞及诸洋员的关系。此后汉厂用名虽未尽一律,出现在有关章程、告白、合同等正式文书上的,有时用湖北钢铁厂,有时用汉阳钢铁厂或汉阳铁厂,有时又用湖北汉阳钢铁厂。但只一次例外,便从未再使用过湖北铁政局称谓。此例外一次,即为光绪二十五年二月二十七日,在汉厂与日本制铁所签订的“煤铁互售合同”上,使用了“湖北汉阳铁政局”名称。不过,到二十六年八月五日(1900年8月29日)再签第二次续订矿石条款时,已改写作“湖北汉阳钢铁商厂”[5]了,这时还特别强调了一个“商”字。之所以有此改变,同当年国内政治局势有关,因刻值义和团起义及八国联军侵犯京城之际,盛宣怀等恐日后清政府订立城下盟约、外国指索汉冶厂矿,意欲仿效招商局暂寄外籍故伎,也将厂矿产业“暂寄港籍”。为此,盛氏曾秘密指使汉、冶、萍各厂矿总办,将产业名册连同契据等,皆“删除官局名目”,[6]故正在签订的条款,自然要突出“商厂”名目。尽管有此一层,但是也表明汉冶萍厂矿产业毕竟已不同“官产”了,否则,盛氏等焉能率尔作出“暂寄港籍”的打算?顺便指出,汉厂招商后,湖北铁政局并未随之撤销,这是张之洞以铁厂“有清理款目事件,应仍归原派司道总办”和“遇有关涉地方之件,以便量为协助”为由,主张“未便裁撤”[7]的。只不过变成一个纯行政管理机关。稍后改称“铁政洋务局”,兼管铁路,矿务及制造;[8]到1904年更“专称洋务局,将铁政字样删去”,[9]管理范围更大了。是故汉厂名称的改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它的由“官办”到“招商承办”性质的变化,亦系一种“循名责实”的举措,并非简单换块招牌而已。(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