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兴技术创新:位势跨越的时代变革

新兴技术创新:位势跨越的时代变革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上述背景下,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具有丰富市场价值与潜在创新空间的新兴技术产业,从基于模仿的“平推式”发展,向基于创新位势跨越的“攀升式”发展转变,运用技术范式重构中蕴含的战略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新兴技术制高点,争取创新先机,是中国新兴技术产业跨越式的战略举措与紧迫命题。

新兴技术创新:位势跨越的时代变革

基于独特的创新市场梯度结构与大规模“平推式”的发展模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构筑了潜力巨大的升级基础,但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升级挑战。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制造企业初步完成了技术能力与市场势力的原始积累,在全球价值体系中构筑了要素层面的比较优势与战略层面的竞争优势。多年来,通过梯度性的国家创新系统,中国制造企业具有海绵式的吸收能力,通过多种渠道引进和消化、吸收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积累了工艺技术与产品技术等基础技术能力,能够模仿生产绝大多数主流产品,部分产业的核心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甚至领先水平。与此同时,中国制造企业积极开展与跨国公司各种形式的合作,向跨国公司进行产品模仿、市场经验、管理模式方面的学习,市场选择上避开与跨国公司在高端产品市场的直接竞争,利用市场显著存在的梯度结构特征,抓住空间广阔、规模庞大的中低端市场(郭斌,2015),在模仿的基础上进行产品设计的客户化创新与制造工艺的效率化创新,面向市场大规模建设低成本导向的生产制造能力,展开快速的“平推式”规模扩张(黄慧群,2015),获得生存领地与增长空间。部分制造企业通过为全球价值链旗舰企业开展OEM/ODM等形式的国际代工业务,拥有了相当的制造能力、技术水平与企业规模,这些能力和技术一定程度上可以在未来转移到海外更加广阔的市场中去。总体来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企业承担着国际技术与国际市场的“二传手”角色,大幅度提升了市场势力与技术能力,形成了相对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显著竞争优势,构成了中国制造进一步升级的坚实基础。

但是,中国制造企业总体上还处于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面临严峻的升级挑战。对于大部分中国制造企业而言,既往的土地资源与人力资源等生产的初级要素红利正在丧失,比较优势虽然在相当长时间内还会存在但已经逐步压缩,依靠比较优势获取竞争力难以为继。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与落后的工艺设备,导致产品在精度、稳定性、持久性等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因此,中国制造在全球范围内认可度不高。绝大部分制造企业的核心零部件高度依赖进口,患有所谓的“心脏病”。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创新网络参与程度不高,参与方式以简单进口为主,自主创新能力薄弱,使得产品与工艺的原始创新十分匮乏。低端制造产品缺少品牌,高科技产品只是停留在装配层面,增值率十分低下,在全球市场中缺乏根本性竞争力。这一系列因素相互交织,导致中国制造企业的全球价值链份额持续被挤压,部分制造产业近年来已经到了“贫困化增长”的临界点。同时,由于近年来产业政策、市场机制还不健全,所谓的重点产业与战略性产业普遍存在产能严重过剩、资源错配问题,这也成为短期内产业升级的沉重包袱。因此,中国制造企业迫切需要在巩固已有的大规模、低成本的“平推式”发展模式的基础上,向创新式、差异化的“攀升式”发展转变,探索创新驱动发展路径,全面提升核心能力,构筑全球化竞争新优势,促进全球价值链升级。(www.daowen.com)

在上述背景下,生物技术、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具有丰富市场价值与潜在创新空间的新兴技术产业,从基于模仿的“平推式”发展,向基于创新位势跨越的“攀升式”发展转变,运用技术范式重构中蕴含的战略机遇,发挥“后发优势”,实现“弯道超车”,抢占新兴技术制高点,争取创新先机,是中国新兴技术产业跨越式的战略举措与紧迫命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