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户信息采集工作量大,乡镇人员紧缺,受经费不足、人员缺乏等制约,广西农村信用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推进慢。部分农户害怕泄露个人隐私,因而不愿意填写农户信息采集或填的信息不准确,采集的农户信息常常不完整、不统一、不规范。农户信用信息采集与评价系统动态更新、动态管理、动态评价的管理机制尚未形成,信用信息数据的时效性较差,信息更新不及时,加上金融机构信息化对接建设力度不够,导致信用信息应用率不高。农村信用信息系统期初是多方共建信用体系,是“政府十金融机构”合作开发,目前已变为政府建设,但对于金融机构的前期投入没能补偿。
2.农村支付结算体系建设滞后
农村支付结算服务设施建设滞后。多数县区以下的金融机构设置比较单一,主要由农村信用社、少数农业银行机构和邮储银行支撑农村金融服务市场,营业条件和基础建设相对落后,电子化水平普遍较低、产品单一,很难满足农村日益增长的农村支付结算需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县域金融支付服务功能弱化。各银行机构考虑成本和安全因素,布放到农村地区的银行卡受理机具较少,从而限制了农村地区银行卡业务的发展,大部分仅限于在营业柜台存取款,银行卡的诸多便利功能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农村金融自助服务终端在日常办理业务时存在取款限额较低的现象,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春耕需求,助农取款设施的取款功能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对非现金支付工具认知度较低。目前,农村地区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常住人口多为留守老人和学龄儿童,对网上支付、手机支付等支付工具缺乏了解,较少人具备独自使用银行卡操作ATM机和POS机的能力,对营业网点柜台业务依赖程度较大,热衷于现金交易,接受使用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农信易扫、云闪付等新型便捷支付工具的意愿度不高。(www.daowen.com)
3.村级金融服务体系建设滞后
一方面,广西各县(区)金融办工作任务重、人员严重不足,缺乏专职人员和专门经费推动“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室”建设工作;另一方面,一些地广人稀、交通状况相对较差、“三农金融服务工作室”创建成本较高的地区如ī 等,金融机构配合创建的积极性不高。此外,由于缺少对服务室人员的激励政策,村里配合创建服务室、为农户开展金融服务的意愿也不高,从而导致广西“三农金融工作服务室”建设标准及服务质量普遍较低。
目前,“三农金融服务室”主要功能是为宣传银行保险知识、有关金融政策、协助银行办理贷前调查和资料收集、张榜信用户评定结果等。尽管最近两年,农村金融服务进村专项活动推动设立了一批示范点,能够办理小额存取款、代缴社保、充值服务等业务,但是两者目前尚未有机整合,“村级服务体系”的整体功能不多、效能不高、人流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