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金融的大力支持以及产业政策推动和引导下,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满足,特色种养业、旅游、农产品加工、农村电商等扶贫产业得以稳步发展,金融在推动广西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作用不断增强。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兴旺发展取得的成效具体表现为以下方面。
1.特色优势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第一,以农信社为主力的广西银行业通过创新扶贫模式,不断加大产业扶贫贷款发放力度。2018年,广西有近100亿支农、扶贫再贷款限额,80%以上摆布在县域,基本可以实现按需供给,极大地推动了贫困地区的产业发展。第二,政策性保险充分发挥主导地位,不断增强扶贫产业发展保险保障能力。2018年,政策性保险为广西农户提供风险保障达1270亿元,648万户农户参与投保,新增珍珠贝、海水鱼等地方特色险种,在保品种达到40余个,保费规模实现16.8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特色产业的发展。第三,融资性担保机构通过再担保、联合担保相结合的方式加大对三农的融资服务,降低银行对贫困地区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提高其产业扶贫贷款投放力度。截至2018年12月31日,广西“4321”业务在保小微企业户数977户、笔数1217笔,其中小微企业客户占比93.44%,三农客户占比7.22%。在金融的推动下,广西扶贫产业快速发展壮大:一是种养产业迅速发展,2018年,54个贫困县中药材种植面积约占全区的68.62%,桑园面积约占全区的50%,蚕茧产量约占全区的40%。二是林业产值比重快速提高。2018年,54个贫困县油茶种植总面积达到540万亩,占全区的79%;林下经济产值520亿元,占全区的52.6%。三是乡村旅游蓬勃发展。2018年,广西乡村旅游消费约2064.17亿元,约占全区旅游总消费的27.1%。其中,石漠化片区35个县旅游总消费1518.03亿元,同比增长37.3%。四是农产品加工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广西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900多家,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36%;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6097亿元,约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2.新型经营主体数量显著增长
银行业通过扶贫小额信贷,针对新型农村经营主体,推出了“致富贷”“边贸贷”等一系列创新产品,在促进贫困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8年,广西有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6.5万家。其中,培育农民合作社54485家,比2016年底新增22088家,增幅40.54%;54个贫困县农民合作社达到28897家,占全区农民合作社总数的53.04%;家庭农场总数达到5000家,占全区总数的47.2%;自治区级示范家庭农场有81家,占全区总数的46.3%。广西参与产业扶贫的企业2821家,带动贫困村数量3980个,占全区贫困村总数的73.99%。(www.daowen.com)
3.农村电商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
通过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机构加大与电商平台合作。例如,在优质服务点试点58同镇项目,发展服务点商户成为58同镇“站长”,为农民提供58同镇平台信息、网购拼团、土特产售卖等在线服务;涉农金融机构通过完善“利农商城”“邮乐购”“e农管家”等金融电商平台建设,将服务点建成农村电商入口,提升服务点网络价值等,推动农村电商扶贫覆盖面不断扩大。2018年,广西共建成电商服务站点1902个,较2016年增加了368个;电商服务站点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村376个,累计服务建档立卡贫困户72945人次,帮助贫困户实现销售收入1973万元,带动贫困户创业就业人数约2.8万人。
专栏1-2 广西金融支持扶贫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