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广西地区 脱贫稳定成为样板

广西地区 脱贫稳定成为样板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加快解决贫困人口的就业、收入问题,县委、县政府以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忻城县落户生产。紧紧抓住以广西实施“东融”战略这一契机,引进企业建设扶贫车间,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筹建及在建的车间有18个,涉及岗位约245个,预计可吸纳贫困人口约87人。

广西地区 脱贫稳定成为样板

1.广西来宾市忻城县:“1234”工业扶贫车间脱贫模式

(1)“1个重点”,产业脱贫。

一是科学谋划定位,提供产业扶贫政策支撑。为了实现贫困户、贫困村及贫困县产业扶贫工作目标,忻城县制定了《2019年忻城县以奖代补特色产业扶贫实施方案》《忻城县2019年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第一批)使用分配方案》等,明确全县扶贫产业项目、规模、奖补标准、工作流程以及责任主体等,为产业扶贫提供政策支撑。二是加大支持力度,发展“5+2”特色富民产业。集中在桑蚕、百香果、甜糯玉米、育肥牛山羊等五大特色产业和新发展的牧草、构树产业上做文章。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农村党员、小微企业主、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种养大户和农业产业化企业负责人以及在外创办企业、务工有意愿回村创业的本土人才等在农村创业、建设车间,带动贫困户增收脱贫,带动贫困村提升发展。

(2)“2条路径”,确保扶贫车间遍地开花。

一是以引进企业“驻乡(镇)、进村、入户”建设扶贫车间。为加快解决贫困人口就业、收入问题,县委、县政府以招商引资工作为突破口,重点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到忻城县落户生产。2019年以来,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组织进行了多次招商活动,对多家公司进行考察、洽谈,引进了富得森电子产品公司、红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凡丰工艺品有限公司、菲太电子有限公司等,通过这些企业带动乡镇、村的扶贫车间建设。

二是以特色资源引进项目,扩大车间数量增强带动力。利用产品资源优势,欧洞乡2019有7500亩百香果,年产量达7500吨。利用这一特色资源,欧洞乡人民政府引进了百香食品有限公司、多得乐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设扶贫车间,主要生产、销售百香果浆及百香果周边产品,带动周边果农实现增收致富。利用人力资源优势。紧紧抓住以广西实施“东融”战略这一契机,引进企业建设扶贫车间,解决贫困人口就业问题,提高贫困人口收入。

(3)“3种模式”,提高贫困群众就业机会。

一是以县城工业园区企业带头引导乡(镇)发展扶贫车间的工厂模式。借助落户在县城工业园区的信荣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红成运动器材有限公司、凡丰工艺品有限公司等企业实力建设乡镇级、村级扶贫车间。2019年,信荣达公司已经在城关镇、思练镇、北更乡、遂意乡等乡镇建设了8个扶贫车间;红成运动器材、凡丰工艺品厂均在思练镇建设扶贫车间。另有富得森公司、菲太电子公司等均在遂意乡琼古村、遂意村、联堡村等地也建设了扶贫车间,扩大扶贫车间覆盖面。

二是以乡(镇)车间带头辐射到村、户进行生产的居家模式。侧重在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镇、村推动建设扶贫车间。通过指导各乡镇摸底排查,掌握当地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域及人员年龄结构,结合实际情况,落实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如北更乡的犀牙、弄兰、内仁,古蓬镇的凌头、龙利、枝林等村均建设了扶贫车间。

三是以移民搬迁集中区车间带动搬迁户就业的“厂房十居家”模式。重点在移民搬迁集中区建设扶贫车间,优先解决忻城县无土安置搬迁贫困户的就业问题,达到贫困户搬得出、住得下、有发展的目标。

(4)“4个到位”,确保扶贫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政策落实到位。对租用产权归村集体所有的场所进行生产经营的就业扶贫车间,产生的场地租金,前三年给予全免,这一政策大大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也让企业体会到忻城县开展扶贫车间建设的决心。另外,对就业扶贫车间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并签订劳务协议或承揽合同的,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师徒传帮带等形式对贫困人口开展岗前培训的各种情况,县人社部门都按照相关要求给予落实,下发了《忻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进一步加快全县就业扶贫车间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对扶贫车间的建设进行了具体的指导。

二是落实责任到位。以乡镇人民政府为扶贫车间建设主体,充分发挥乡镇政府的能动性,落实扶贫车间用地用房、协助员工招募。乡镇主要领导牵头推动,通过动员返乡农民工、创业能手、致富带头人等积极参与到脱贫工作中。如遂意乡通过引进富得森电子公司利用乡镇粮所建设了扶贫车间,另外还在移民搬迁点光明小区建设了扶贫车间;思练镇引进红成运动器材公司、凡丰工艺编织厂在移民搬迁点鸿源小区利用小区铺面建设扶贫车间;北更乡金银花小区已经建成了永成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恒鑫电子加工厂两家扶贫车间,辐射了犀牙、凤凰、古利等村委的扶贫车间建设。

三是舆论宣传到位。各乡(镇)、各有关单位结合实际,通过广播、电视、手机互联网等媒体,加大对就业扶贫车间的宣传力度,着力宣传各项扶持政策措施,形成良好的舆论氛围,确保扶持政策有效落地。

四是监督检查到位。县人社局、扶贫办、财政局加强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工作的指导调度,推动就业扶贫车间创建工作落到实处。对存在违法违规生产经营行为且未按期整改到位的,取消就业扶贫车间资格,收回相关标识;对弄虚作假、骗取奖补资金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扶贫效果。

一是扶贫车间建设吸收就业成效明显。忻城县已创建工业就业扶贫车间55个,工作岗位3367个,其中扶贫户646人。筹建及在建的车间有18个,涉及岗位约245个,预计可吸纳贫困人口约87人。建设在乡镇所在地的车间有22间,工作岗位702个,吸纳贫困人口326人;建设在村级的车间28间,工作岗位610个,吸纳贫困人口118人。建设在园区及附近的车间有11间。各扶贫车间的建设,基本上解决了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的问题,基本实现足不出户就可就业。

二是移民搬迁就业效果好。忻城县共有10个移民搬迁集中区,涉及搬迁贫困人口1.9万人,充分利用小区铺面、周边村集体闲置房屋、土地等建设扶贫车间。2019年,已经在光明小区、金银花小区、鸿源小区、薰衣草小区等多个移民搬迁点建设了扶贫车间5间,解决约220余人的就业问题。

2.广西河池市巴马瑶族自治县:稳定脱贫(防止返贫)经验模式

(1)紧盯“两不愁”标准,扎实开展产业扶贫和就业扶贫工作。(www.daowen.com)

一是紧抓产业扶贫。探索“公司(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运行模式,制定扶贫产业发展奖补政策等,引导龙头企业与合作社(贫困农户)签订农产品保价回收合同,培育订单式农业。

二是紧抓就业扶贫。全面落实“雨露计划”应补尽补政策,积极开展“两后生”招生服务工作,紧紧抓住东西部扶贫协作机遇,进一步强化就业扶贫协作,推动深圳大鹏新区针对巴马瑶族自治县贫困劳动力开发更多就业岗位,扩大劳务输出

(2)对照“三保障”目标,扎实推进“四大战役”。

一是全面贯彻实施教育扶贫。全面落实学前教育免除保教费资助、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贫困户子女普通高中学杂费和国家助学金、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和国家助学金、“雨露计划”、大学新生入学路费等教育扶持政策。扎实开展“一帮一联”,确保每一名在校贫困生均有一名帮扶干部结对联系,全面预防因贫辍学现象。同时,按照1名辍学学生由“1名县领导+帮扶干部+1名公安人员”劝返的模式,组建辍学学生劝返攻坚队,通过集中教育培训辍学学生家长、外出接回等超常规措施,全力做好辍学学生劝返工作。

二是全面实施基本医疗保险、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等政策。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保率达100%,建档立卡农村贫困人口患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90%以上,推动实现“先诊疗后付费”和一站式即时结算。

三是组织加强对贫困户住房安全进行认定。制作“危房不住人”标识牌和“闲置住房”标识牌,对仍未拆除的危旧房与闲置住房进行标识。同时,研究制定住房保障攻坚措施,分危房改造、加层扩建、门窗安装、炮楼盖顶四类农户予以不同种类的补助,大大降低贫困群众的建房成本,有效保障了稳固住房。

四是加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通过建设集中供水工程、家庭水柜、安装消毒设备、架设水柜遮阳网、铺设管道、安装水龙头水表等方式全面解决饮水安全问题。

(3)着眼根除贫困,强力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全面落实“一个安置点、一名县领导、一名专责干部、一个工作班子、一套计划”的工作机制,切实履行包建设进度、包工程质量、包资金监管、包搬迁入住、包后续产业发展、包就业创业、包稳定脱贫、包考核验收的“八包”责任,全力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强化后续管理服务,统筹县城安置点搬迁对象成立新民社区,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发展、可致富”的目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集体经济、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在5个乡镇易地扶贫安置点建设4个后续扶持产业食用菌产业基地和1个林下养鸡基地,保证搬迁群众的稳定收入来源。

(4)抓好基础设施建设,筑牢脱贫攻坚根基。

始终在基础设施方面补短板、强弱项,全力铺就脱贫大道。一是实施道路建设项目(含桥梁、生产道路、安保工程等);二是加快实施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项目;三是加快实施8个村的标准化卫生室建设,不断丰富农村精神文化生活

(5)聚焦特殊群体,全面落实综合保障政策。

加快推进低保线与贫困线“两线合一”,现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4300元,农村低保金补助标准平均每人每月230元。全面落实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补助资金等,落实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及救助供养等政策,全面保障特殊群体的最低生活保障。

(6)拓宽发展路径,强力推进村集体经济建设

按照“七个路径”的发展思路,即通过注册登记实体企业发展一批、依靠大型种植和养殖企业发展一批、通过大型连锁店发展一批、购买出租商业铺面发展一批、利用闲置资产开发发展一批、以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一批、通过能人创业带动一批大力推进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7)开展贫困监测及动态调整,确保扶贫对象精准。

按照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组织县级脱贫攻坚指挥部驻组人员、各乡镇的包村工作组成员、各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员等共1000多人次,对巴马103个行政村59211户农户259247人开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回头看”(大排查),全面掌握全县贫困底数,全面查缺补漏。同时,严格按照《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广西2019年度扶贫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扎实开展“两摸底一核实一更新”、脱贫摘帽计划“一微调”和扶贫对象动态调整等工作。

(8)扎实开展数据核实核准,确保实现“四个一致”。

常态化升级国扶系统数据,全覆盖组织帮扶干部参加“一户一册一卡”和扶贫手机App填写业务培训,全面动员帮扶干部、扶贫信息员共同开展建档立卡数据核实核准工作,实现贫困户的帮扶手册、手机App、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与家庭实际情况“四个一致”,做到全县国扶系统数据质量明显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