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侨务政策演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侨务政策演变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福建侨务政策法规演变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内容多而广,仅改革开放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2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中,含有涉侨涉台条款的就有60多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侨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22]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是中国侨务工作全面开创的时期。福建侨务工作从主要依靠侨务政策走上了主要依靠侨法来展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福建侨务政策演变

福建侨务政策法规演变是一个大课题,涉及内容多而广,仅改革开放以来,在省人大常委会制定的200多部地方性法规中,含有涉侨涉台条款的就有60多部。下文拟根据时间演进大致进行梳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侨务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提出的“保护华侨利益,扶助回国的华侨”。[21]宪法进一步将中国共产党侨务工作的指导思想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明确规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保护华侨的正当权利和利益,保护归侨和侨眷的合法权利和利益”。[22]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之前,是中国侨务工作全面开创的时期。国内侨务工作主要是按照“统筹兼顾,全面安排”和“一视同仁,适当照顾”的方针,根据归侨侨眷的特点引导他们投身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同时对他们的正当权益予以适当照顾。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遵循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以改革开放作为基本国策,全党工作重心向经济领域转移,侨务政策也发生了根本变化。福建侨务工作从主要依靠侨务政策走上了主要依靠侨法来展开。1978年2月中共福建省委相继召开了各级侨务工作会议,传达中央关于加强侨务工作,贯彻落实党的各项侨务政策,做好侨务工作的精神,并相应出台了一部分新的方针政策和措施,为福建发挥侨力资源奠定了基础。对海外华侨华人投资企业实行减税、免税和退税等优惠政策。制定《鼓励留学人员来闽创业工作规定》《留学人员进驻创业园的管理规定》等政策,为留学人员回闽施展才华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成立以政府分管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侨务工作协调机制,“为侨资企业服务法律顾问团”以及涉侨经济案件处理情况的通报制度,集中协调解决难点问题和重大涉侨纠纷与案件。

如果说1984年以前的侨务工作是以落实侨务政策为主,那么配合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工作则是此后侨务工作的基本方针。福建省人民政府于1986年颁布《福建省贯彻〈国务院关于鼓励外商投资的规定〉的补充规定》。(www.daowen.com)

与引进侨资、开拓对外经济密切相关的是对国内归侨侨眷的工作。1990—1998年,福建省先后制定颁布实施了5部专项侨法:1990年9月出台的《福建省华侨捐赠兴办公益事业管理条例》是全国第一部规范华侨捐赠行为的地方性法规,在全国发挥了示范性作用;1992年8月出台《福建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1995年7月出台《福建省鼓励归侨侨眷兴办企业的若干规定》是全国最早制定的鼓励归侨侨眷兴办企业的地方性法规;1997年1月出台《福建省保护房屋租赁权益的若干规定》;1998年8月出台的《福建省保护华侨投资权益若干规定》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第一部保护华侨华人投资权益的地方性法规。这些法规涉及华侨、归侨侨眷的投资创业、生活权益等各个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侨法体系,为保护华侨华人的正当权益和归侨侨眷的合法权益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与发展的进程中,国内外形势和侨情发生了变化。2000—2002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相继修订了有关侨产租赁、权益保护、华侨捐赠等法规法规,及时地适应了加入WTO和新形势下依法护侨的要求。华侨农场的改革与发展关系到福建省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关系到福建省在海外的形象。改革开放以来,福建省依照《关于推进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的意见》,成立由发展改革委、财政厅、侨办、国土资源厅、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等13个单位组成的华侨农场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提出“居有其所、老有所养、病有所医、耕有其田”的基本工作思路。

政府机构还经常通过官方渠道直接组织各种针对海外华侨华人的招商活动,并派大量代表团到海外吸引侨资。联络海外华人一个重要的非官方渠道是通过社团组织。1990年,世界福州十邑同乡总会在福州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成立。此后,某种程度上缘于福建地方政府的推动,此类福建籍全球性社团先后成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