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医疗手段无法超越疫苗的简单易行性

医疗手段无法超越疫苗的简单易行性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后,一种疫苗,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疫苗被研发出来了,脊髓灰质炎疫情被有效控制住。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其他医疗手段比疫苗来得更简单。医疗护理研究人员估算过,如果当时脊髓灰质炎疫苗没被研制出来,那么目前美国脊髓灰质炎患者将至少达到25万人,每年在这方面的医疗支出至少达300亿美元。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既便宜又简单的解决办法,堪称经典案例,然而这类例子之多,不胜枚举。

到20世纪早期,大多数传染性疾病(例如天花、白喉等)已逐渐绝迹。然而,脊髓灰质炎(俗称小儿麻痹症)却拒绝缴械投降。

我们很难弄出一种比脊髓灰质炎更令人恐惧的疾病出来。“这种病无法预防,没法治愈。全世界每个地方的小孩,都可能染上这种病。”因撰写《脊髓灰质炎在美国》而荣获普利策奖的作家大卫·M.奥新斯基(David M.Oshinsky)这样说,“孩子得了这种病意味着父母会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

脊髓灰质炎也是一个难解之谜,病例总在夏天激增,原因不明。(有关脊髓灰质炎的染病原因,有个众所周知的误解。有些研究人员怀疑是夏天吃冰激凌太多,从而引发了脊髓灰质炎。)起初,人们认为贫民区的移民小孩,尤其是男孩,容易得这种病,但后来发现女孩也会患这种病,而且生活在绿树成荫、枝叶繁茂的郊区的富人小孩也不例外。就连罗斯福总统竟然也患上了这种病,他住的地方可离贫民窟十分遥远,而且当时已39岁,绝不在什么孩童期了。

脊髓灰质炎每暴发一次,就会引起新一轮的隔离措施及恐慌的蔓延。父母会让他们的孩子远离朋友、游泳池、公园及图书馆。1916年,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脊髓灰质炎疫情纽约暴发。在被报告的8900个病例中,有2400人死亡,其中大多数都是5岁以下的儿童。这种疾病来势汹汹,1952年是迄今为止疫情最严重的一年,美国报告的病例为57000例,其中3000人死亡,21000人终身瘫痪。

从严重脊髓灰质炎病症中捡回性命的,实际上比死亡好不了多少。有些受害者失去了双腿,终其一生活在苦痛中。那些患有呼吸麻痹的受害者,事实上是依靠“铁肺”存活,那是一种替代衰竭胸肌工作的体积庞大的机器。存活的脊髓灰质炎受害者群体,在其成长过程中花费的医护成本之高,令人咂舌。“在那时,拥有医疗保险的美国家庭还不到10%。”奥新斯基写道,“一个脊髓灰质炎患者的护理费用(每年大约900美元),事实上超过了人们的平均年薪(875美元)。”

之后,作为两次世界大战的胜利者,美国成为全球实力最强大的国家,前途一片光明。然而人们有理由担心,仅此一种疾病在未来就会耗费较大比例的医疗护理预算,从而严重拖累这个国家。

随后,一种疫苗,实际上是一系列的疫苗被研发出来了,脊髓灰质炎疫情被有效控制住。

如果我们将脊髓灰质炎疫苗称为一种“简单”的解决方案,这似乎低估了相关人员所做的贡献,他们曾为遏制脊髓灰质炎蔓延不知疲倦地忘我工作。医学研究人员,其中乔纳斯·索尔克、阿尔伯特·萨宾的贡献尤其突出。筹集资金的志愿者奥新斯基写道,出生缺陷基金会是“美国迄今为止最大的慈善军团”。当然,我们也不能忘记为医学献身的其他动物(成千上万只猴子被运送到美国,接受疫苗测试)。(www.daowen.com)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没有什么其他医疗手段比疫苗来得更简单。我们来看看战胜疾病的两种手段。

第一种,疾病一出现便研究出一种治疗手段或发明一项技术,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例如开胸手术)。这种方式的成本往往非常高昂。

第二种,在疾病大规模暴发之前研制出一种药物,从而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从长远来看,这种方式的成本往往非常低廉。

医疗护理研究人员估算过,如果当时脊髓灰质炎疫苗没被研制出来,那么目前美国脊髓灰质炎患者将至少达到25万人,每年在这方面的医疗支出至少达300亿美元。而且,这还根本就没有将“病人饱受折磨、死亡及恐惧心理等无形成本”计算在内。

脊髓灰质炎疫苗是既便宜又简单的解决办法,堪称经典案例,然而这类例子之多,不胜枚举。治疗溃疡的新型药物,减少了大约60%的手术治疗;后来研制出的治疗溃疡的更便宜的药物,则每年为溃疡患者节省了大约8亿美元的费用。医学界用锂治疗躁狂抑郁性精神病的头25年,大约就节省了1500亿美元的住院费用。即使只是简单地在自来水中加氟,每年也能减少大约100亿美元的牙齿治疗费用。

我们此前提到过,过去几十年来,心脏病死亡率已大幅下降。可以肯定,移植术、血管成形术及支架术这类昂贵的治疗手段功不可没,对吧?

事实并非如此:这类治疗方案在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中发挥的作用之小,可以说是令人吃惊的。心脏病死亡率下降,一半要归功于高胆固醇血症和高血压这类危险因素的减少,因为这两者的治疗药物都相对较为便宜。导致心脏病死亡率下降的其他原因,则是某些极其便宜的药品发挥的作用,例如阿司匹林、肝素、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及β受体阻滞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