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暖化不是二氧化碳的错?

暖化不是二氧化碳的错?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年50岁的梅尔沃德天资过人。与此同时,他的抠门也是广为人知的,这也是梅尔沃德得以守住财富的原因。会议室里的每个人对全球变暖问题已达成共识,认为它与人类活动有关。

暖化不是二氧化碳的错?

华盛顿贝尔维尤城(西雅图市郊)一个普通的住宅区,矗立着一排排格外普通的建筑。这里有供暖及空调设备制造厂、造船厂、加工大理石瓷砖的店面,还有一栋建筑,以前是哈雷机车维修店。这栋建筑占地约两万平方英尺,没有窗户,设计普通,贴在其玻璃门上的一张纸上写着“高智发明公司”。

楼里有世界上最非同凡响的实验室。实验室内有车床、模具、3D打印机,当然还有很多功能强大的计算机。不仅如此,还有昆虫饲养室,可以养殖蚊子,然后把它们放到没水的鱼缸中,随后用100英尺开外的激光器把它们干掉。做这个实验的目的,是要战胜疟疾。疟疾只通过雌蚊传播,因为雌蚊更重,比雄蚊振翅的速度慢,所以激光器的追踪系统可以通过蚊子振翅的频率识别出雌蚊,进而杀死它们。

高智发明公司的主营业务是发明创造。实验室内,有精良的设备,有各色科学家和勇攀科学高峰的奇才,可谓聪明非凡的精英人才大本营。他们先是创造工艺流程或开发产品,然后申请专利,每年申请的专利有500多项。这家公司也从外界收购专利,不论是《财富》世界500强的专利,还是在地下室辛苦鼓捣的单干天才搞出的发明。高智发明公司的运作方式与私募基金颇为相似,募集投资资本,并在获得专利许可时给予回报。该公司目前已掌握了两万多项专利,比世界上几十家大公司加在一起的专利还多。正因为这个,有些人喋喋不休地抱怨高智发明公司是一家“专利魔头”,不断积累专利,然后向其他公司敲诈专利使用费,在必要时不惜对簿公堂,但是这类指控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高智发明公司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大众化的知识产权市场,这可能是一个较为客观的评价。

这家公司的掌门人是一个叫梅尔沃德的人,以广交朋友为乐。他希望通过在大洋上散置“带裙摆的轮胎”来减弱飓风的强度。没错,那个对付飓风的装置也是这家公司的发明。在公司内部,他们管这个装置叫索尔特沉坠(Salter Sink),一是因为该装置可以使海表较高温度的海水下沉,二是因为这个装置由史蒂芬·索尔特发明。索尔特是著名的英国工程师,数十年来一直在设法驯服大海的惊涛骇浪。

现在,一切应该十分清楚了:梅尔沃德可不是某个在周末搞搞发明的人。他是内森·梅尔沃德(Nathan Myhrvold),微软公司前首席技术官。2000年,他与微软前首席软件架构师爱德华·荣格(Edward Jung)一起创建了高智发明公司。在微软时,梅尔沃德担任了多重角色:未来策略师、战略家、微软研究院的创始人,以及比尔·盖茨的“心腹幕僚”。“在我认识的人中,没有谁比梅尔沃德更聪明。”盖茨曾这样评价他。

现年50岁的梅尔沃德天资过人。他在西雅图长大,14岁高中毕业后,先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后进入普林斯顿大学深造,23岁时他已先后获得一个学士学位、两个硕士学位地球物理学和空间物理学、数理经济学),还有一个博士学位(数学物理学)。随后他前往剑桥大学,追随史蒂芬·霍金,从事量子宇宙论研究工作。

梅尔沃德在回忆往事时说,小时候他看过英国的科幻电视节目《神秘博士》(Dr.Who):“那位博士向一个人介绍了自己后,那人问:‘博士,你是某方面的科学家吗?’随后那位博士说:‘先生,各种科学家我都是。’我也是,也许吧,对!我就想成为他那种人——全能科学家!”

他的知识如此渊博,一般博学之才在他面前都会自惭形秽,无地自容。除了在诸多科学领域造诣高深,他还精于自然摄影和厨艺,喜欢登山,热爱收集绝版书、火箭发动机和古老的科学设备,酷爱收藏恐龙骨(与他人共同主持了一个恐龙骨挖掘项目,挖出的恐龙骨架之多没人可比)。他还十分富有,这与他的爱好没什么联系。1999年离开微软时,《福布斯》将其评为最富有的400个美国人之一。

与此同时,他的抠门也是广为人知的,这也是梅尔沃德得以守住财富的原因。参观高智发明公司的实验室时,他介绍了自己最钟爱的工具和装置,显然他最引以为豪的是从eBay(易贝)或破产拍卖网站买来的那些东西。诚然,梅尔沃德对事物复杂性的理解不逊于别人,但他仍然坚信只要可能,就应找出简单、便宜的解决方案

目前他们的研发工作包括以下几个项目:研发效率更高的内燃机;减小飞机飞行的摩擦阻力以提高燃油效率;可大幅提高全球发电量的新型核能发电厂。他们想出的很多点子仍然仅仅停留在创意阶段,但是有些方案已经在挽救生命了。高智发明公司开发了这样一种处理流程:假设一位神经外科医生试图治疗患者的动脉瘤,这位医生可以将患者的大脑扫描数据传给高智发明公司,随后数据被传递至3D打印机,接着与动脉瘤大小一样的塑料模型就被打印出来。模型第二天就会快递到医生手中,所以,在打开患者的头盖骨之前,医生可以制定一个周全而详尽的动脉瘤手术方案。

如果一个由科学家和工程师组成的团队居然认为,只要他们联手工作就能攻克世界上最棘手的难题,那么这的确需要他们足够自负才行。幸运的是,他们恰好就具备这种胆识和傲气。他们已将人造卫星送上了太空,已协助美国防御导弹攻击,而且借助先进的计算技术改变了世界的运转方式。(比尔·盖茨不仅为高智发明公司投资,还偶尔搞搞发明。他热衷于根除疟疾,杀蚊激光器就是因此才被发明出来的。)他们也在很多领域开展了很多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科学实验研究,其中就包括气象科学研究。

因此,至于他们何时才会开始考虑全球变暖问题,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而已。我们拜访高智发明公司的那天,梅尔沃德召集了十几位同事,谈论这个问题及应对策略。他们围坐在一个长长的椭圆形会议桌旁,梅尔沃德坐在会议桌的一端。

这可是一屋子的天才,而且,毫无疑问,梅尔沃德就是他们的“哈利·波特”。接下来大约10个小时内,他喝掉的健怡苏打水之多,令人称奇。或许因为有了能量,他鼓励大家深入讨论,而他自己时而灵感涌现,滔滔不绝,时而耐心倾听,回应尖锐的提问。

会议室里的每个人对全球变暖问题已达成共识,认为它与人类活动有关。但同时也认同:媒体及政界提到全球变暖时所用的语言,往往夸大其词,危言耸听,或过于简略,忽略重点。梅尔沃德说,太多报道(说法)的可靠性因为这类愚顽自负的人而大打折扣,说什么物种将会灭绝之类的。

他自己相信吗?

“很可能不相信。”

当有人提到《难以忽视的真相》这部纪录片时,会议室顿时像炸开了锅似的热闹,嘲讽、轻蔑之词不绝于耳。梅尔沃德认为,这部纪录片的目的在于“把人们吓出屎来”。他说,“从技术角度讲,阿尔·戈尔没有撒谎”,但是戈尔所描述的某些梦魇般的情景,比如海平面上升后,佛罗里达州就会消失,“没有在时间上做出任何合理的预测,没有任何现实依据。没有任何气象模型表明佛罗里达州会消失”。

然而,对此,科学界自身也难辞其咎。当今的气象预测模型,按照洛厄尔·伍德的说法,“非常粗糙”。伍德是一位天体物理学家,如今已六十好几,能言善辩,见到他,神志健全的伊格内修斯·赖利(Ignatius Reilly)[1]就浮现在脑海中。很久以前,伍德曾是梅尔沃德的学术导师。(伍德是物理学家爱德华·泰勒的得意门生。)梅尔沃德认为伍德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伍德天生就对很多事物有敏感的认知,学识渊博,知道格陵兰岛冰核的融化速度(每年80立方千米)以及转移性癌细胞着陆前在血液中流动的次数(多达100万次)。

在科学领域,伍德已为大学、私营企业及美国政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正是伍德想出了激光杀蚊的点子。之所以想出这个点子,是因为伍德曾在劳伦斯·利弗莫尔国家实验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开发过“星球大战”导弹防御系统。他最近已从该机构退休。(从抵御苏联的核弹攻击到灭杀传播疟疾的蚊子,这就是“和平红利”[2]。)

今天,在高智发明公司的头脑风暴会议上,伍德身穿一件五颜六色的扎染短袖衬衣,打着十分得体的领结。

“气象模型在空间模拟方面很粗糙,时间上也同样滞后。”他继续说,“因此,气象模型不能模拟的自然现象非常多。一场巨大的暴风,比如飓风,就没法模拟。”

梅尔沃德解释说,这是有许多原因的。现在的模型都是用格子来绘制地图,而这些格子太大了,因此模型也就没法对实际天气进行模拟。要把格子弄得更小、更精确,这就要求更好的模拟软件,而这又会要求更强的计算处理能力。“我们设法在二三十年后能做到预测气候变化,”他说,“而等计算机行业能给我们提供功能足够强大的计算机来做这项工作,似乎也要花同样多的时间。”

尽管如此,当今大多数模型预测的结果往往很相似。这可能会让人有理由得出这样的结论:气候科学家在把握未来方面已做得很不错了。

“并非如此。”伍德说。

“每个人都在粉饰结果”,即调整模型的控制参数和系数,“唯有如此,模型得出的结果才不至于与常见结论相去甚远,否则异类模型在争取经费及融资方面就会困难重重”。换言之,导致大量模型结果雷同的原因,不是各自展开的实验得出了公正结论,而是受争取研究经费的经济现实所迫。伍德说,他不是说应该忽视当前气候模型的作用,而是强调,考虑我们地球的命运时,大家应该清楚地认识到气候模型的预测作用毕竟很有限。

当伍德、梅尔沃德及其他科学家围绕全球变暖问题,谈论各种各样的“常识”时,几乎没人不受“打击”。(www.daowen.com)

强调二氧化碳?

“本末倒置。”伍德说。

为什么?

“因为二氧化碳不是主要的温室气体,水蒸气才是。”当前的气候模型“不知道如何处理水蒸气和各种不同类型的云层变量,而它们才是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我希望,2020年左右,我们能够获得有关水蒸气的准确数据”。

梅尔沃德引用了近期发表的一篇论文,论文断言二氧化碳与近年来的气候变暖几乎没有关系。相反,过去几十年我们制造的大量污染颗粒物遮挡了阳光,结果似乎还导致了气温的下降。这与20世纪70年代引起科学家关注的全球变冷现象如出一辙。当我们开始清洁空气时,全球变冷趋势就开始逆转。

“因此,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中所见证的全球变暖趋势,”梅尔沃德说,“或许正好是环保运动所致!”

并不久远的过去,老师给小学生讲,二氧化碳是自然形成的,是植物不可或缺的,正如我们离不开氧气一样。如今,孩子们则更有可能将二氧化碳视为有毒气体。这是因为,近百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大幅上升,从过去的280 ppm(百万分率)上升到现在的380 ppm。

然而,高智发明公司的科学家们说,人们所不知道的是:大约8000万年前,也就是我们的哺乳动物祖先还在进化时,二氧化碳浓度至少是1000 ppm。事实上,如果你在一个新建的注重能源效率的办公大楼工作,你呼入的二氧化碳,其浓度也正好在那个水平,因为这是负责设定暖通空调系统的工程组织确定的标准。

因此,二氧化碳不仅没毒,而且其浓度的变化不一定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也不一定就能导致地球升温。有关冰帽的证据表明,过去几十万年来,二氧化碳浓度是在地球温度升高之后上升的,而不是之前。

在梅尔沃德的旁边坐着肯·卡尔代拉(Ken Caldeira),他娃娃脸,卷头发,讲话声音很柔和。他在斯坦福大学卡内基科学研究所主持生态学实验室。卡尔代拉是全球最受尊敬的气候科学家之一,其研究成果得到最坚定的环保主义者的认可和引用。他和另外一名研究人员提出了“海洋酸化”的说法。海洋酸化是指海洋吸收了太多的二氧化碳,结果珊瑚虫和其他浅水有机物的生命受到了威胁。此外,他还为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贡献了研究成果,该委员会于2007年与阿尔·戈尔一起荣获诺贝尔和平奖。(没错,卡尔代拉拿到了诺贝尔奖证书。)

如果你在一次聚会上碰到卡尔代拉,你可能会把他归为环保阵营的中坚分子。读大学时,他的专业是哲学。在青年时代,他是最积极的环保人士和彻头彻尾的反战派。

卡尔代拉深信,人类活动应对全球变暖负部分责任;在关于未来气候将如何影响人类的问题上,他比梅尔沃德更为悲观。他认为:“现在我们大量排放二氧化碳的行为,简直愚蠢得令人难以置信。”

然而,他的研究让他相信,在这场斗争中,二氧化碳并不是真正的敌人。首先,与一般的温室气体相比,二氧化碳的负面效应并不是特别显著。“即使其浓度翻倍,其吸收地球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也还不到2%。”他说。其次,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辐射效应也呈边际递减:空气中每增加1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当量,其辐射效应就会比增加前更小。

卡尔代拉提到他以前从事的一项研究,即衡量浓度更大的二氧化碳对植物产生的影响。植物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却需要依靠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来合成自身所需的养料。

“为了吸收二氧化碳,植物付出了十分高昂的代价。”洛厄尔·伍德说,“植物要从空气中吸收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就得为此先从土壤中吸收100倍的水分。大多数植物,尤其是在成长的旺季,都缺少水分。为了获得二氧化碳,它们做出了极大的牺牲。”

因此,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意味着植物成长时需要的水分相对就较少。那么,其生长效率如何呢?

卡尔代拉的研究表明,如果二氧化碳的浓度翻倍,同时保持其他摄入量(水分、养分等)不变,那么植物生产效率将提高70%。毫无疑问,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福音。

“大多数采用水栽法的温室,都会额外储备二氧化碳,其原因即在于此。”梅尔沃德说,“而且,温室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通常都在1400 ppm。”

“两万年前,”卡尔代拉说,“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低,海平面也比现在低,因缺少二氧化碳,树木几乎快要窒息。我们今天的二氧化碳浓度、海平面或气温,并没有什么特别不对劲的。给我们带来危害的是,变化速度太快。总的说来,二氧化碳浓度更高,很可能对生物圈还有好处——只是,浓度上升的速度太快了。”

高智发明公司的那些家伙,发现了许许多多有关全球变暖的常识性错误的例子。

伍德说海平面是在上升,自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以来的大约12000年间一直在上升。如今,海平面比以前高了近425英尺,但其中大部分升幅是在最初的1000年间发生的。过去一个世纪内,海平面上升的高度不足8英尺。

至于未来呢,伍德说,海平面不会像某些人预计的那样灾难性地上升30英尺,不会上演“永别了,佛罗里达”这一幕。根据这方面最完整、最权威的文献资料,到2100年,海平面大约会上升1.5英尺。这个升幅还不到大多数沿海地区涨潮和退潮的水位落差。“因此,我们就有点儿难以理解,”他说,“所谓的危机到底在哪里?”

卡尔代拉脸上似乎流露出一种难以名状的痛苦,他提到了一个令人震惊的环境杀手——树。对,就是树。卡尔代拉在斯坦福的办公室,没有用空调,而是用喷雾装置来降温,可以说,他自己是过着绿色生活的。然而,通过研究他却发现,在某些地方种植树木事实上会进一步恶化全球变暖问题,因为比起多草的平原、满是黄沙的荒漠或冰天雪地,深色树叶会吸收更多的阳光。

还有一个有关全球变暖的事实,几乎无人关注:过去几年里,虽然大肆鼓吹“世界末日即将来临”的论调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期间的全球平均温度事实上反而下降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