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电商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应对建议

电商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应对建议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属于平台型经济体。消费互联网领域的淘宝、京东等企业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已经成长为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样应该遵循双边市场的成长规律,走平台型经济路线。新浪、搜狐等新媒体平台,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都得益于用户量的增长。

电商和传统产业融合的应对建议

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产业具有典型的双边市场特征,属于平台型经济体。消费互联网领域淘宝、京东等企业依托庞大的国内市场已经成长为大型的电子商务平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样应该遵循双边市场的成长规律,走平台型经济路线。政府在平台型产业发展过程中应承担平台运营商的角色,不参与实际运营,为平台两端的企业做好服务,维护卖方市场和买方市场健康发展,同时,制订产业发展的配套政策,提升双边市场的运营效率

(一)积极培育互联网服务买方市场,形成需求方规模经济

网络经济时代,用户是所有商务活动的核心,也是推动平台型经济组织迅速发展壮大的主要力量。新浪搜狐等新媒体平台,淘宝、京东、当当等电子商务企业的成功都得益于用户量的增长。相对于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我国产业互联网发展明显滞后,究其原因是消费互联网的免费模式和面向广大消费者这一庞大的用户群,很容易形成需求方规模经济,进而带动买方市场的发展壮大,而产业互联网是为产业服务的平台型组织,面对的用户是广大的企业实体,很难像消费互联网那样快速聚集人气,形成买方市场,进而带动卖方市场的兴起。因此,我国要培育产业互联网的买方市场,需要着手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政府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鼓励传统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更多的应用互联网服务,推动互联网服务在产业内的普及。参照节能补贴的模式,对实施互联网服务的企业给予配套资金的支持;同时可以对应用互联网从事生产经济的企业提供减免税赋的政策;对于企业信息化和互联网改造等项目的融资提供支持,例如,提供贴息贷款。

第二,政府应主动打破行业应用壁垒,有序地开放市场,共享数据资源,为产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奠定社会基础。产业互联网在应用层本质上是一种技术和手段,需要与现有产业的有效结合。在对原有的技术手段的替代过程,会存在一个被接受的过程,也需要制定相应的新标准和新体系,甚至会面临阻力。对于那些符合技术发展,能够有效降低能耗、节约资源,经济可行的应用,政府要积极协调相关主管部门,主动打破应用壁垒,开放市场。同时,要注重互联网下大数据等信息资源的共享,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譬如,可以积极探讨公交系统数据的开放与共享,与导航软件、APP应用等对接,在改善民生的同时,进一步发挥数据的商业价值并实现公众监督。

第三,政府引导传统企业与互联网企业结合,促进消费互联网向产业互联网的逆向拓展。长期以来,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呈现“逆向”互联网化的过程。在企业价值链层面上,表现为一个个环节的互联网化:从消费者在线开始,到广告营销、零售、到批发和分销,再到生产制造,一直追溯到上游的原材料和生产装备。从产业层面看,表现为一个个产业的互联网化:从广告传媒业、零售业,到批发市场,再到生产制造和原材料。可以认为,“互联网+”是从用户端到企业端,从小企业再到大企业的过程。最先被互联网带动的是消费者。根据CNNIC的数据,到2014年底,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这可看作是中国人口的互联网化程度。其次,是零售环节的互联网化。2014年我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49.7%,达到2.8万亿元,占同期社会零售总额的10.6%,这也基本代表零售业互联网化的比重。再往上是批发和分销环节的互联网化。这里包括传统的B2B网站纷纷由信息平台向交易平台转型,推动在线批发,以及传统企业的大量开展的网络分销业务。整个国内批发、分销市场的互联网化比例估计为1%—2%的比例。再往上拓展就是生产制造环节,主要表现两个方面:一是个性化需求倒逼生产制造柔性化加速,比如,大规模个性化定制;二是需求端、零售端与制造业的在线紧密连接,这将导致制造业也出现在线化、数据化的趋势。

图6.2 产业互联网的逆化过程

(二)发挥大企业的行业带头作用,发展行业内垂直电子商务平台

鼓励有实力的国内大企业率先发展产业互联网,以形成行业发展的示范效应,培育一批产业互联网提供商。以平台提供企业为龙头,吸引基于基础技术平台的系统集成商、方案提供商、各种第三方软件开发商的集聚,从而成为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突破口。这种垂直化行业互联网平台都是以大型先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基础,叠加了一些互相交叉的、边界较为模糊的互联网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CPS等。实质内容仍然围绕着硬件智能化、软件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展开,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技术优势出发,实现互联网+制造,进而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三)坚持市场导向和企业为主体的原则,构建产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平台(www.daowen.com)

基于“互联网+”的竞争态势,关键在于构建创新平台,形成创新合力

第一,应尽快以战略联盟方式构建平台,推动相关企业、大学、研究机构以及中介组织等构建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形成“官产学研用”完整的创新体系,推动产业上下游合作,解决产业发展中技术、市场和产业标准上的共性问题。通过平台形成大量创新资源的集结,将完整的工业体系和网络相结合,探索互联网与工业融合创新的新模式和新机制,实现制造业服务化,推进试点示范,促进经验交流与扩散。

第二,与国内外大型互联网企业合作,发展横向产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互联网企业与制造业的合作应该是两边的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生产场景还是交给传统制造业企业,剩下的只是把其他与生产场景相关联的制造业环节搬到云端,交给互联网企业提供的企业级互联网服务。比如,亚马逊谷歌、微软等国外互联网巨头和国内的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都有基于产业互联网的企业应用服务。并且这一模式的通用性较强,在云端可供选择的选项很多,价格的计算大都采用“用多少服务给多少钱”的方式。这一模式降低了制造业企业使用互联网服务的门槛,不论是亚马逊、谷歌还是微软,他们的互联网用户中都有大量的中小微企业。

第三,积极探讨、培育多种经营模式,重视商业模式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实践表明,只有建立在成功的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上的技术创新,才有产业化的坚实基础,只有依托技术创新的商业模式创新,才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互联网产业不仅是技术和产品的创新,也是商业模式的创新。每个互联网垂直化应用市场都会产生一批相关服务运营商。

(四)营造全民互联网创业的氛围,建立全方位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结构合理的创新人才队伍

人才是提升互联网产业创新能力的基础,人才政策的作用路径主要围绕培养人才、鼓励人才自由流动等环节展开。首先,优化人才培养机制。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进一步完善学历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优化高校的专业设置,更好地发挥企业、职业教育和其他培训机构的平台作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促进创新型、应用型、复合型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职业资格制度,调动各类人才创新创业的积极性。其次,在人才流动方面,通过政府、用人单位和中介组织的规范、引导,鼓励人才自由流动,达成良性互动,实现社会人力资源高效配置,发挥知识的溢出效应。

(五)加快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建设,进一步提高互联网普及率,大力扶持物联网、云计算、数据中心等驱动升级的技术支撑企业发展

经济、社会活动的正常运作有赖于基础设施发挥其支撑功能。随着经济形态从“工业经济”向“信息经济”加速转变,基础设施的巨变也日益彰显。大力提升我国的信息基础设施水平,“互联网+”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源泉。“互联网+”依托的基础设施,可以概括为“云、网、端”三部分。“云”是指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生产率的进一步提升、商业模式的创新,都有赖于对数据的利用能力,而云计算、大数据基础设施像水电一样为用户便捷、低成本地使用计算资源打开方便之门。“网”不仅包括原有的“互联网”,还拓展到“物联网”领域,网络承载能力不断得到提高、新增价值持续得到挖掘。“端”则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个人电脑、移动设备、可穿戴设备、传感器,乃至软件形式存在的应用。“端”是数据的来源,也是服务提供的界面。

(六)依托自贸区平台,鼓励互联网企业入驻,优先发展跨境电子商务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于跨境电商,可以广泛发展个性化定制生产和贸易方式,促进我国制造业个性化生产方式发展;通过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将其用之于传统产业的产品销售和出口,将制造业产品直接卖到外国商店或消费者手中,削减掉大量中间环节,从而大大减少制造业,特别是部分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企业的生产成本

互联网与外贸的结合,催生了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子商务。跨境电商推动传统外贸商业活动各环节的网络化、数据化和透明化,具有面向全球、流通迅速、成本低廉等诸多优势。近年来,在互联网、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网络技术不断兴起的推动下,我国跨境电子商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出口交易额约4万亿元,根据商务部预测,2016年跨境电商进出口额将增至6.5万亿元。在传统外贸年均增长不足10%的情况下,中国跨境电商却连年保持着30%以上的增长。发展跨境电子商务对于扩大国际市场份额、转变外贸发展方式、重塑国际贸易规则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当前,中国制造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跨境电子商务不仅可以优化产业链、扩展中小企业发展空间、增加就业,还具有重塑国际产业链、提升品牌竞争力、建立全球贸易新秩序等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