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的产业互联网模式
在全球互联网经济中,无论从技术开发、商业创新和收益比重上看,美国无疑都处于领先地位。互联网推动美国经济产业结构变化可以从两方面理解:第一,互联网及其相关的生产和服务正在美国形成一个高速发展、生机勃勃的产业和产业群。它在促进美国制造和服务业技术更新换代的同时,本身已经成为美国宏观经济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互联网及其相关技术正在成为美国商业和产业竞争力的核心,经济和生产过程中的一个要素。当今,美国的跨国公司用于决策的数据和信息,通过互联网及其技术连接着世界主要的商业、经济和政治中心,并通过当地互联网与当地的社会和商业紧密地连接在一起。一项对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研究表明,数据和分析已经渗透到公司的每一个商业行动,包括原料价格的预测、消费者需要的判定和估计、产品和零件的调度、轿车和货车的生产比例等等。所有这些决定都是以收集和分析大数据的能力为基础的。正如麦肯锡2014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的,数据已经渗透到美国所有产业和商业运行,成为一个重要的生产要素。无疑,数据、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已经成为美国商业中的一个与劳动、资本在重要性上不相上下的主要的生产要素。具体来说,它已成为美国商业决策——包括产品设计、产业链、商品促销、风险管理和客户服务等决策的重要基础。
(二)德国的工业4.0模式(www.daowen.com)
德国是工业基础雄厚的发达国家,与美国领先的互联网经济不同,其工业4.0战略更注重物联网在制造业中的应用。以大型先进制造企业的生产环境和技术环境为基础,叠加了一些互相交叉的、边界较为模糊的互联网相关概念,如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实质内容仍然围绕着硬件智能化、软件一体化、工业自动化展开,从制造业企业本身的技术优势出发,实现互联网+制造。工厂内的制造场景在方案中居于中心位置,企业内网包含在外围,公共互联网处于边缘。方案集合当今世界顶尖的制造技术,如工业自动化系统(机器人)、工业级增材制造、创新材料科技,等等,这些专有的技术的核心部分大都掌握在少数几个业内领先的大型工业企业手中,技术门槛高。方案虽然都提到了互联网、云、大数据的作用,但其中的互联网强调的是近场通信(RFID)、传感器等新技术带给互联网底层连接对象的变化。
我国互联网核心技术不如美国,工业制造能力又不如德国,我们的优势在于中国市场大、网民多,互联网应用服务相对发达。本书认为中国产业互联网战略应该以应用服务为突破口,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优势,以“平台化”发展战略为基础,通过互联网应用优势反求核心信息技术,使它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全局服务,同时带动传统工业、传统农业和其他领域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