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标题优化:维修组织管理最佳实践

标题优化:维修组织管理最佳实践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效的设备的管理便无从谈起,更别说信息化管理、维修外包管理了。从预防性维修生态来讲,也无法有效对接制造企业的数据入口。设备管家和设备护工团队之间的关系是协作关系,设备管家应监督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操作、设备清理、日常点检,向维修部门提起预测性维修、预防性维修计划,并将故障处理、专业的设备点检维护委托给设备护工团队。

维修人员统一由设备部门管理,还是下放到生产车间进行管理?这让许多企业大为苦恼,认为各有利弊,通常能给出的答案,往往只有三种:设备部门管;生产车间管;共同管理。我们且来分析,三种管理方式的利弊是什么:

1)设备部门管,维修人员由设备部门统一进行管理,有利于维修资源的统一调动,有利于组织学习、评比和激励。但缺点也是很明显的,当生产车间需要维修资源时,限制和不利于维修的响应。

2)生产车间管,维修人员下放到车间进行管理,有利于维修的快速响应,也有利于平常维护作业,因为和车间绩效挂钩,积极性也会提高。但车间之间需要人员借调时,往往也比较困难,对于一些重大或依赖技能的故障处理时,维修资源不足的情况会又凸显出来。而且,维修人员的技能培训又往往跟不上,加上各个生产车间对于维修管理的不熟悉,可能会导致疏于管理,平常没事干,停机时又安排维修人员做车间基本清理的活,工资核算时偏向操作人员,导致维修人员得不到尊重,造成消极怠工或人员流失风险。

3)共同管理,如此一来,许多都认为可以共同管理,人员下放生产车间,业务由设备部门来管理。似乎这就全面了,可实际操作中依然会出现冲突,维修人员不知道到底该听谁的,尤其是在绩效考评时,设备部门给的打分偏向维修人员,生产车间还是觉得不能有效管控。

如果这个冲突不能得到解决。有效的设备的管理便无从谈起,更别说信息化管理、维修外包管理了。从预防性维修生态来讲,也无法有效对接制造企业的数据入口。

为解决维修分散或集中的问题,宜采用设备护工承包制,将维修人员承包到各个产线,工厂可以视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承包或一对多承包,且维修团队中机、电、仪技能搭配,如图4-2所示。(www.daowen.com)

设备管家和设备护工团队之间的关系是协作关系,设备管家应监督操作人员进行正确的操作、设备清理、日常点检,向维修部门提起预测性维修、预防性维修计划,并将故障处理、专业的设备点检维护委托给设备护工团队。

978-7-111-57098-1-Chapter04-4.jpg

4-2 设备护工承包制

注意:切忌将维修人员下放到车间,应采取承包制,纳入维修部门的统一绩效考核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