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中国的手机市场正如火如荼。苹果、三星、HTC等行业巨头正在智能手机市场急剧扩张,联想、华为、中兴等后起之秀也在不断崛起。
在强敌环伺的手机市场,vivo作为一个新兵蛋子,如何能够突出重围呢?
创立品牌之初,vivo创始人沈炜调研市场以后,发现一个被人忽略了的市场:通过对18—35岁的人群分析,音效是排在用户使用手机需求前五位的。
当时,所有的手机都在拼硬件、配置和价格,vivo决定避开竞争对手,将产品特性聚焦在音乐和超薄上,做一款音乐手机。
为了做好音乐手机,沈炜找到了美国专业音频芯片制造商Cirrus Logic公司,想把这家公司的殿堂级Hi–Fi产品CS4398移植到手机上。美方合作伙伴一听,认为“vivo疯了”,他们质疑:把一个专业级芯片用到手机上,能不能有足够的销量支撑?消费者会不会认可?
最终,市场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12年,vivo音乐手机X1发布,成为全球最薄的智能手机,同时,也是全球首款Hi–Fi级别智能手机。虽然这款手机售价高达2498元,却在当年度突破百万销量。
这更加让vivo确定了自己的价值锚点:超薄音乐手机。此后,vivo发布的所有新品都遵循了超薄和音质的产品定位。
后来,当华为、小米、中兴等陷入拼配置拼价格的一片红海之时,vivo却能独善其身,在保证高利润的前提下,还能保持不错的增长势头。
这一切,与vivo在创业之初打下的价值锚密不可分。
如何设计独一无二的价值?你要找到区隔对手的价值锚。
锚,本义是指停船用的铁制器具。锚沉下去了,船就停稳了。所以,锚的作用就好比定海神针。心理学上有个专业名词叫“沉锚效应”,指的是人们在对某人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或第一信息支配——就像沉入海底的锚一样,把人们的思想固定在某处。
价值锚就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找到他们对产品做出判断的价值锚点。
如何找到这个锚点呢?我们可以从3个维度来看——
行业、对手、自己。
第一个维度:行业。
首先,我们要找到行业的制高点。
所谓制高点,就是在行业的微笑曲线中,抢占上游或下游的制高点。根据微笑曲线理论,整个行业产业链的附加价值呈现出一条U形曲线:曲线的左边是研发环节,中间是制造环节,右端是营销环节。中间的制造环节附加价值最低,而研发环节和营销环节价值高。研发和营销拿走了行业80%的利润,相比之下,制造环节往往是投入很大,产出很小。
许多中小型制造业之所以生存艰难,就是因为陷入了微笑曲线的低谷,前端没有涉及研发,后端没有品牌和市场。所以,在行业价值链中,我们一定要抓住最关键的价值:在研发端狠抓源头,抓设计;或者在离用户最近的营销端抓渠道、抓品牌。总之,我们一定要抢占行业制高点。
第二个维度:对手。
2000多年前,孙子就告诫我们要知己知彼。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也谈到一个相似的观点:“你要比竞争对手还要了解竞争对手。”
为什么?因为商业是一个群体在为用户服务。满足用户需求的,不会只有你一家企业。这个时候,你怎么在群体中把自己区隔出来,让别人一眼就看到你、选择你?
锚的本质,就是要区隔开竞争对手。
在互联网环境下,其实用户比你更了解对手。今天用户想吃过桥米线,当他打开外卖平台,输入“过桥米线”4个字,全上海的过桥米线都出现在他的面前。
今天,很多老板非常可怜,坐在办公桌前指手画脚,闭门造车。殊不知,客户对你的了解甚至超过你自己。他们通过手机反复比较价格、品质、客户点评……就算他们选择了你,吃完以后他们可能会马上做记录,点赞或者差评,甚至发誓永远不再吃你们家的过桥米线。所以,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下,马太效应越来越凸显。成功者越成功,失败者越失败。成功越快,失败也越快。
所以,今天我们做企业,起心动念一定要真,一定要纯,就是要简单,回归原点——用户价值,你要非常简单,所有的花拳绣腿只会害了你自己。
回到问题本身,对手到底是谁?(www.daowen.com)
广义上来说,如果你是卖米线的商家,那么所有卖食物的都是你的对手。但是,既然我们定标高远,那么其他无名小卒先别管,直接瞄准标杆:世界第一、亚洲第一和行业第一。
首先,你要了解:所有标杆成功的价值锚是什么?他们让人尖叫的价值点在哪里?接下来,最关键的是:我们要重点关注他的劣势,他给客户造成的痛点在哪里?
怎么了解对手的痛点呢?我给大家一个最古老、最有效的方法:做对手的用户。你要站在用户的角度来感受:哪里是痛点?这个痛点就是你要找的区隔点。
所以,我们要真正了解对手,一定要清晰地了解对手是谁,然后成为对手的用户。而且,这个用户不是一次性的,而是长期性的。然后,站在标杆的劣势面,把客户的痛点变成你的价值点。
第三个维度:自己。
自己是谁?自己就是用户。
这个世界上千人千面,你怎么发现用户?过去我们研究用户,常常会讲用户画像,从年龄、性别、收入、区域、位置、购买动机等等方面去分析。最后,我发现这些都是术,还是没有抓住本质。
用户是谁?用户是人。既然用户是人,那么我们先要解决人性的问题。
人性都是一样的:用户是有欲望的,有需求的人。一家人出去吃饭,基本上大家的判断都差不多,好吃的大家都认为好吃,不好吃的大家都不喜欢。一家人出去看电影,基本上你觉得好看,我也觉得好看。
所以,你先要把自己当用户,进行“自摸”,你身上藏着用户的源代码。发现用户的第一步是自己当用户,这是最快也是最直接的办法,自己就是首席体验官。你和他们是同类,别谈什么全球化、市场大,别把问题想复杂了,自己当用户,把用户的源代码、用户的基因找到,你和他们之间有相同的欲望和需求,有着相同的人性本能。
我发现有些老板很有意思:开餐厅的不吃自己家的饭菜,卖衣服的不穿自己家的衣服。相比之下,7–11便利店创始人铃木敏文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就更深刻。
7–11便利店创立30多年来,铃木先生和公司高层每天都在一起试吃7–11便利店的生鲜食品。即使在周末,铃木先生也要把试吃产品带回家与太太和儿子分享。30多年来,他已经试吃了一万多次。有时候,孩子们也会抱怨。但是,铃木先生却发自内心觉得:好像真的怎么都吃不腻。
有记者问铃木先生:“您为什么一定要坚持试吃?”
铃木先生答道:“不断试吃,可以立刻发现商品的缺点,尽快改正。即使是畅销的产品,如果发现口味不好,也会立刻下架。目的就是通过董事长亲自试吃,让每一个员工都保持紧张,从而保持商品的水准。”
铃木先生还进一步阐述:“零售业其实是心理学。在日本高速成长期,好几家大超市的规模超过我们,但最近十年很多已经倒闭。我们能够成功生存到今天,最大的秘诀就是抓住顾客心理。”
有人向铃木先生请教:“为何你总能准确地把握消费者的心思呢?”他的答案非常简单:“因为我本人就是一个任性和矛盾的消费者。”
顾客心理是怎么被抓住的?回归用户视角,董事长就是首席体验官、首席产品官,把自己当用户,对自家的产品进行“自摸”。
人性和人心都是一样的。我们要回到最朴素的第一性原则:你要感动用户,先要感动自己。你想让用户尖叫,你自己尖叫了吗?你要让用户上瘾,你自己上瘾了吗?
先抢占自己的心智,才有可能抢到客户的心智!这是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
最终,行业的制高点、对手的区隔点和用户的价值点三者的集合点,就是我们要找的价值锚!
那么,我们行动教育是如何找到价值锚的?
首先,基于行业,我们一直死抓研发,所有的课程都要遵循实效的原则,所有的课程老师必须是实战派,都来自行业第一的企业。他们真正做自己所讲,讲自己所做。
其次,基于对手,我们的对手是谁?世界第一的哈佛商学院,亚洲第一的中欧商学院,中国第一的长江商学院。我们始终坚持做对手的长期用户,通过长时间体验,我们发现:他们的优势是什么?学历和圈子。劣势和痛点在哪里?能力。
最后,基于自己。我自己就是典型用户,作为老板,我要的不是文凭,因为老板不需要靠文凭升职加薪,老板上课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要解决企业增长的问题。我们要的是实实在在有效的方法和工具,要的是提升战略、决策、管理和经营的能力。
这就是行动教育为什么要把自己的价值锚放在实效上,就是要做到实实在在有效,快速提升企业家的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