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战略背后的逻辑:利他是最大的利己

战略背后的逻辑:利他是最大的利己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所以,商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利他其实是最大的自私。从源头上讲,日本企业的利他之心是在吸收中国佛教与儒学精华的基础上,糅合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教义形成的,经过数代人的实践与弘扬,已经成为支撑日本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所谓利他之心,就是摒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多完美诠释:“商道即佛行”“义利合一”“先义后利者荣”。不可否认的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

战略背后的逻辑:利他是最大的利己

战略是从A点到B点,B点是未来的样子。那么,这个未来的样子是谁未来的样子?

当我询问很多老板:你们公司的战略目标是什么?通常,我会得到这样一个答案:我们的战略目标是成为某某领域的第一名。

请注意,这句话背后的立场是:我要成为谁?我未来的样子是什么?但是,我要反问你:你想成为谁,就可以成为谁吗?

一个心里只有自己的人,注定成功不了!毋庸置疑,一家企业战略的立场不同,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一定有所不同。

譬如说,同样是卖一碗米线,如果你只想自己的利益,只想把自己的利润最大化,那么你很有可能会用最差的米线,分量少一点,配菜少一点,最后靠偷工减料,你赚到了钱。但是,用户不是傻子,上了一次当就再也不会来了。

另外一种人也卖米线,他想的是给客户吃最好的米线,于是他找来了最好的原料,熬出了真正的土鸡汤,用品质最上乘的配菜,客户感受到了他的用心。于是,口口相传,他们家排的队伍越来越长!

所以,商业背后的逻辑是什么?利他即利己。

我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利他其实是最大的自私。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从利他到利己,你要先舍,方才有得。这个过程有一个周期,它会返回的。但是,许多人看不到这一点。

本质上说,舍得关系就是个因果定律。舍是因,得是果。你要先释放价值给别人,才有可能拿到别人的回报。可是,由于人性使然,大多数人不习惯去舍,他们习惯先去抓,可是因为你自己没有种因,所以抓回来的果是空的。可是,如果你一上来就从因上去思考,先去想如何创造一份价值给对方,你的果就会水到渠成!

先贤墨子说:“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哲学家冯友兰对它的理解是:“这样说来,爱别人就是一种个人保险或投资,它是会得到偿还的。可是绝大多数人都很近视,看不出这种长期投资的价值。”

如果不能成人,就不能成己。这就是商业的基本规律:先想给客户创造价值,你才有活下去的可能。无论什么商业模式,都要回到原点,要为客户创造价值。

今年年初,我带领行动教育的同事们去日本游学,看到一组数据:中国百年老店不过寥寥十几家,而日本百年以上企业却超过2.5万家,千年以上企业达20多家,位居世界第一长寿企业国度,长寿企业数量领先欧美发达国家上千倍之多。

这个国土资源极度匮乏、自然灾害频发的“弹丸之地”,何以能孕育出如此之多的长寿企业?在东京大学经济学部,我们向日本经济大学经营学院院长、日本长寿企业研究领域第一人后藤俊夫教授请教:是什么样的意志力可以让这些企业穿越岁月考验与重重灾难,支撑日本工匠精神的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后藤教授总结道:利他之心。

从源头上讲,日本企业的利他之心是在吸收中国佛教与儒学精华的基础上,糅合日本本土的神道教教义形成的,经过数代人的实践与弘扬,已经成为支撑日本企业永续发展的重要精神支柱。

所谓利他之心,就是摒弃一己私欲,体恤他人。这在中国文化中有着很多完美诠释:“商道即佛行”“义利合一”“先义后利者荣”。稻盛和夫、松下幸之助等经营圣哲所成就的百年伟业,均是基于“利他爱人”之发心而得以基业长青。

这与我的想法不谋而合。(www.daowen.com)

2001年,我在全国巡回演讲《做自己想做的人》。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群体——中小民营企业家。从这个群体身上,我折射到自己。

我从1985年开始推广跆拳道,当时虽然还不是一家企业,但是为了解决组织的生存问题,已经初涉经营了。1991年,我正式下海创办风驰传媒,那10年是茫然的、徘徊的、试错的10年。想想这15年来,在经营上我给自己挖了无数的坑,然后又从一个个坑里爬上来,爬坑比挖坑付出的代价更为惨重。当时我就在想,真希望能够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帮助像我一样的中小民营企业老板少走弯路少掉坑。

凭什么我可以做这件事情呢?因为我的身份。我除了是一个连续创业者,我还是一名跆拳道教练。

很多人可能觉得很奇怪:连续创业者是优势不难理解,跆拳道教练算什么优势?

实际上,教练的优势远大于连续创业者。因为教练的思维模式与普通人不同:教练的起心动念不是帮助自己成功,而是要帮助你的队员成功。因此,在经营这条路上,我就比很多人更早意识到这个问题:永远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永远要想着如何帮助对方成功。

譬如说,刚刚有个客户在办公室问我:“你们公司哪些课适合我?”

我告诉他:“现在不能说哪些课适合你,你先从当下的这一堂课听起。”

他接着问我:“那我需要买什么呢?”

我答复他:“你什么都不要买,如果你觉得今天听的课对你有帮助,那么你就先从今天的课做起。”

你看,这就是教练的思维,永远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问题。

教练思维第二个优势是什么?抽丝剥茧,化繁为简。

作为教练,你要很清晰地告诉队员:什么是重点?什么是关键?什么是要害?

假如你是一名乒乓球教练,当队员在场上比赛的时候,你要做一个好的旁观者。因为你需要在下一局开始之前,清晰地告诉队员:对手的优势和弱点在哪里?接下来的这一局你该怎么打?

所以,教练思维的奇妙之处在于,这种思维本身就是反人性的。他永远是从对方的角度出发,只有队员的成功,才有教练的成功!

不可否认的是,人的本性是利己的。但是,一个好的经营者,他一定要超越人性的利己,从利他的角度发心,以利他的立场来重新梳理企业的战略,他才可能走得更长远。反之,如果你只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那一定是非常短视的,这样的企业一定是一个短命的企业。

要想企业活得久,你只有从用户价值出发,多为用户考虑。你为用户想得越多,你就能活得越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