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人们在团体中互动的性格特点很多。根据我们的经验,性格差异,尤其是成员在工作方式上的性格差异会给其他成员带来最多的困扰。性格差异本身不是问题,问题是人们不知道该怎样和与自己思考、工作方式不同的人合作共事,更不用说欣赏他人了。在此我们和大家一起探讨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MBTI),它是目前应用最广泛,并且研究得最多的性格分类系统。MBTI强调人们在与周围世界联系方面的偏好不同。
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类型指标(Me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
MBTI源于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Carl Jung)提出的人格理论:荣格强调人类具有思想、情感、感觉、直觉四个心理学功能,“性格”是一种个体内部的行为倾向;并利用四种功能与“内外向”的特点将人们的性格划分为不同的类型。现在广泛应用的“迈尔斯—布里格斯性格分析指标(MBTI)”是由伊莎贝尔·迈尔斯(Isabel Myers)和其母亲凯瑟琳·布里格斯(Kathrine Briggs),在悉心研究荣格的《心理学类型》的基础上设计出的一种用于鉴别不同类型人格的问卷调查表。每一个MBTI维度涉及我们与外部世界互动方式的一个特定方面。每一个维度分别有两极(比如,外倾和内倾)。在每一个维度的两极中个体总是自然地倾向于使用(偏好)某一极的方式——有时候程度比较强烈,而有时候则相对温和。MBTI对四个维度的各种偏好进行测量,并对测量出的偏好进行字母编号,基于这些不同维度组合来描述个体的性格类型。纯粹属于某种类型的人并不存在——每个人在所有的维度都体现出自己的一些特点。但是,不同的人在每个维度表现出来的沟通和行为偏好明显不同。
内倾(I)—外倾(E)维度,该维度用以表示个体心理能量的获得途径和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程度,即个体的注意较多地指向于外部的客观环境还是内部的概念建构和思想观念。外倾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客体,即从外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依赖于外在环境中发生的信息,这是一种从主体到客体的兴趣向外的转移。外倾型个体需要通过体验来了解世界,所以他们更喜欢大量的活动,并偏好于通过谈话的方式来思考,在语言的交流中加工信息。而内倾型态度表现为主体的注意力和精力指向于内部的精神世界,他们通过内部的思想、情绪等获得心理能量。内倾型个体在内部世界中获得支持并看重发生的事件的概念、意义等,因此他们的许多活动是精神性的,倾向于在头脑内安静地思考以加工信息。外倾型个体经常先行动后思考,而内倾型个体经常耽于思考而缺乏行动。外倾型个体享受在团体内与他人合作,内倾型个体则偏爱独自工作。内倾型个体常常需要深思熟虑,明确自己的立场之后才会与他人分享自己的想法。外倾型个体不介意被打扰,而内倾型个体则讨厌被打扰。外倾型个体乐意与他人合作共同作出决定,内倾型个体则会对所有的信息进行细致审慎的评价,能够为团体的互动作出自己的贡献。前不久的一项研究表明:外倾型个体通常喜欢团体工作。不管其他成员是否外向,外倾型个体都满意于自己的团体;内倾型个体则不同,通常其他的成员也是内倾型个体时他们会更满意。在团体内部内倾型和外倾型个体非常不同,他们很容易相互误解,很可能难以欣赏彼此为团体所作的贡献。
感觉(S)—直觉(N)维度,该维度又称为非理性维度或知觉维度,表示个体在收集信息时注意的指向。即倾向于通过各种感官去注意现实的、直接的、实际的、可观察的事件,还是对事件将来的各种可能性和事件背后隐含的意义及符号和理论感兴趣。感觉型的个体倾向于接受能够衡量或有证据的任何事物,关注真实而有形的事件。他们相信感官能告诉他们关于外界的准确信息,也相信自己的经验。他们重视现在,关心某一刻发生的所有的事情。而直觉型的个体自然地去辨认和寻找一切事物的含义,他们重视想象力、创造性,更注重将来,努力改变事物而不是维持它们的现状。直觉型的个体看到一个环境就想知道它的含义和结果可能如何。感觉型的个体被视为较具有实际意识,而直觉型个体被视为较有改革意识。感觉—直觉维度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有重要作用。在团体内,直觉型的个体总是那些有想法的人,他们往往从一个想法跳到另一个想法,但是却怠于实施这些想法。而感觉型个体则非常仔细,能为一个大想法提供具体的事实和阐释,他们这种能力恰恰是直觉型个体缺少的。这两种类型的人的能力都是团体需要的。
思维(T)—情感(F)维度,又被称之为理性维度或判断维度。该维度用于表示个体在做决定和下结论时采用什么系统——是客观的逻辑推理(思想者)还是主观的情感和价值(感受者)。情感型的个体期望自己的情感与他人保持一致,他们做决定的基石是什么对自己和他人重要;其理性判断的依据是个人的价值观。而思维型的个体通过对情境所作的客观的、非个人的逻辑分析来做决定,注重因果关系并寻求事实的客观尺度,较少受个人感情的影响。在团体内,思维型个体通常是任务导向的,他们按照单一的标准对待每个人。而情感性个体则相反,他们很自然地关注团体成员之间的人际关系,并且会根据特定的情况调整标准。情感型个体关注团体的和谐,并会确保团体在做决定时将团体成员的个体感受考虑在内。思维型个体可能完全忘记考虑别人的感受,他们会批判性地评价证据以得出富有逻辑的结论。显然,思维型个体和情感型个体做决定的内在逻辑系统是不同的,但是他们各自的系统对于团体来说都很重要。
最后一个维度是感知(P)—判断(J)维度该维度用以描述个体对外部世界的组织方式。即倾向于以一种较固定的方式生活(或做决定)还是以一种更自然的方式生活(或收集信息)。感知型对外部信息的收集是自发的、灵活的,作出决定前会尽可能收集大量的信息。糟糕得是,他们的注意力容易被分散,且常常会延迟做决定——除非收集到他们认为可用的每一条信息——这往往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判断型个体有决断力并喜欢做决定。他们制定计划并坚持遵行。但他们不喜欢更改制定好的计划,往往表现出固执而死板。感知型常常怀疑自己已经作出的决定,担心自己可能忘记了重要的东西。判断型个体直到团体工作完成才能真正心安,他们擅长帮助团队时刻聚焦于团体任务;而感知型个体在团体计划失败的时候却能接受打击以柔克刚。开始新的项目会让感知型个体兴奋不已,而项目的完成更令判断型个体兴奋。可见,感知型和判断型个体之间也会有很多冲突,但他们各自的优势却恰恰能平衡彼此的不足。(www.daowen.com)
在MBTI系统里,四个维度相互结合构成十六种不同的性格类型。如果一个人被测试出属于ESTJ,即外向、关注事实、数据,喜欢客观地思考事情,果断。INFP的人则比较害羞、安静,喜欢幻想,对团体成员具有同理心,随性灵活。最重要的一点是:只要团体成员认识到团体拥有不同性格成员的潜在优势,MBTI的每一个维度都会使团体潜在地受益。如果团体成员无法意识到这一点,不同性格成员共事所自然产生的冲突会让他们十分沮丧,并有可能升级为冲突,而这会使团体丧失生产力。表5.1是对MBTI维度的总结。
表5.1 MBTI性格维度
性格、特点各异的成员会增加团体面临的挑战。与自己性格类似的人共事更轻松:很多事情都可以想当然,不用在与人沟通上费尽心力。事实上,最近的一项对31个团体性格构成的研究综述显示:成员的性格差异更大时,团体的效率也会受到不利影响。该综述还发现:当成员具备诸如随和、情绪稳定和乐于助人等关系导向的性格特质时,在现实世界以任务为导向的团体中,他们相互合作的能力会提高。正如我们在第四章中提到的,关注关系并不意味着不需要关注任务,反之亦然。关系和任务沟通相互支持,共同使团体受益。
简而言之,团体需要具有不同性格和特点的成员,但这些差异会给沟通带来困难(参看第二章)。因此成员拥有开放的心态、对他人的耐心和关注就显得非常重要。不管成员之间有怎样的差异,只要他们愿意欣赏和利用彼此的差异,团体就会成功。性格差异与文化差异(参看第四章)同等重要。
至此,我们一直在讨论团体成员的个人特质和性格特征,它们是团体形成时就已经存在并影响团体成员沟通行为的输入变量。沟通行为是团体运行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它影响团体内部形成的角色。我们将在下一部分讨论角色及角色的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