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理论研究的是生产者行为,即从行为角度出发,揭示作为生产者的厂商(或企业)所遵从的经济规律。根据国内学者张俊(2002)的总结,生产理论的发展历程可以被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形成阶段,始于19世纪70年代,止于瓦尔拉斯逝世的20世纪初。随着这一时期内“边际主义革命”的出现,经济理论的焦点不断由生产领域向交换领域倾斜,生产理论被置于稀缺资源最优配置的一般框架之中。这一阶段成果丰富,同时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问题,如成本定律、边际生产理论、欧拉定理和生产函数的提出等。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也称现代阶段,从20世纪30年代到40年代。随着这一时期边际生产率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希克斯、萨缪尔森、拉格纳尔·弗里希、施奈森和斯塔克尔伯格等人把过去阐明的原理综合起来,创立了生产理论。这一阶段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如等产量曲线、替代弹性等。第三阶段为理论成熟和定型阶段,即20世纪50年代至今。随着这一时期生产理论的不断向前发展,一方面,各种形式的新的生产函数不断涌现,但同时原有理论存在的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如琼·罗宾逊指出资本度量问题;另一方面,生产理论和生产函数在这一时期的应用方面也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如在管理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及经济增长理论中均得到广泛应用。
生产理论在阐释生产者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行为时,通常涉及三个问题:一是如何在生产要素既定的情况下使产量达到最大的,即既定生产要素使用的问题;二是如何使扣除成本以后的收益达到最大的,即分析利润最大化原则下的成本收益问题;三是如何在厂商(或企业)处于不同结构市场(即竞争和垄断的程度不同)的情况下确定最优的产品产量与价格。对这一问题的解决通常需要引入生产函数来分析投入要素和产量之间的关系(熊彼特,1996)。
微观经济学中的生产是指一切能够创造和增加效用的活动。生产活动需要消耗各种经济资源,包括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生产函数(Production Function)指在一定的生产技术条件下,产品产出量和生产要素投入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其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Q为产出,L、K分别为劳动和资本要素投入,T为时间趋势。由于在生产活动过程中,劳动、土地、资本和企业家才能这四种基本生产要素中的土地(自然资源)在短期内是固定不变的,企业家才能通常又难以估算,因此,生产函数通常被简化为劳动和资本的数量组合。函数符号“f”表示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关系形式,即劳动和资本要素的每一种结合,只能有一个产出量。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由美国经济学家P·道格拉斯和数学家C·柯布于20世纪30年代初根据1899—1922年间美国制造业部门的有关数据构造出来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其中Q、L和K同前,A代表综合技术水平。α是资本产出的弹性系数,1-α是劳动力产出的弹性系数,A和α是常数且A>0,0<α<1。(www.daowen.com)
由式(2-2)可以看出,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中劳动和资本数量的变化是引起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而并没有考虑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素质的变化,而且要求资本与劳动之间的替代弹性为1。如果将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要素替代弹性σ≡1扩展为替代弹性为一常数,就可以得到具有固定替代弹性的CES生产函数。CES生产函数是1961年由阿罗(J.K.Arrow)和索洛(R.M.Solow)等人于1961年提出的,一般表达式如下:
其中Q、L、K、A同前,δ表示分配参数,ρ表示替代参数,0<δ<1,-1<ρ且ρ≠0。此时替代弹性σ=1/(1+ρ)为一常数。如果放松生产函数的替代弹性是常数这一假定,即考虑替代弹性是可变的,就可以得到可变替代弹性假设下的VES生产函数。VES生产函数最初是由卢耀奇等学者在1967年提出的,此后,学者们在此基础上假定不同情况下的可变替代弹性得到不同的VES生产函数模型。
与前述几种生产函数相比,超越对数生产函数(Translog Production Function)是最常见也是最适宜拟合的函数,且是更具一般性的可变替代弹性生产函数。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其中Q为产出,Xi和Xj为第i和j种投入要素,对于所有的i和j,均有αij=αji。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