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国内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相关研究

国内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相关研究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关于中国农业经济效率的实证研究国内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效率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实证方面的研究。

国内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基于经济学视角的肉羊生产研究还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主要涉及对肉羊生产和贸易的现状、存在问题、趋势及对策、肉羊生产经济杂交模式、规模化和标准化水平等方面的研究,部分定量研究的文献也主要关注肉羊生产的空间布局规划、养殖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区域生产技术效率和要素贡献率的分析等,而关于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

1.肉羊生产的相关研究

(1)中国肉羊生产的相关研究。贾志海(2001)和刘雯霞(2004)总结了近年来中国肉羊生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指出虽然肉羊生产已经成为中国畜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农牧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但是肉羊生产存在良种化程度低、饲草料缺乏、营养不平衡、饲养周期长、疾病的防治较薄弱等问题。张立中(2005)在分析中国肉羊生产现状及趋势,羊肉、活羊贸易及趋势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牧区肉羊养殖具有成本较低、绿色生态、知名肉羊品种以及丰富的牧草资源等优势。王锐(2005)和唐万明(2010)都表示中国肉羊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相对完善的肉羊生产体系还未建立,肉羊良种化程度低、缺乏专门化肉用羊品种、产肉量较低,建议发展国内肉羊生产应该以生产肥羔肉为主,应用现代化繁殖技术提高繁殖率,采用杂交方式进行培育等。闵令江等(2003)、李延春(2005)、彭华(2007)、王兆丹和魏益民(2009)、蒋博轩等(2013)、李捷等(2013)、张茂伦(2019)和邵晞等(2019)均对中国肉羊产业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其中王兆丹(2009)指出2002—2006年中国肉羊存栏量、羊肉产量和羊肉商品率正逐年提高、肉羊生产逐渐从牧区转向农区、人均羊肉占有量呈增长趋势、国内羊肉价格也在不断上涨等,未来羊肉生产潜力仍较大。乌达巴拉等(2010)从国内肉羊存栏量、肉羊品种、羊肉产量等方面概述了中国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丁存振和赵瑞莹(2014)指出在肉羊业生产与贸易上,中国一直是典型的生产大国、贸易小国,存在规模化养殖程度低、良种化程度不高、产品质量存在安全隐患、国际竞争力不强、进出口贸易不平衡以及出口产品结构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应转变肉羊饲养方式、加强产业链建设等对策建议。李秉龙和李金亚(2012)对新形势下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基本态势进行了讨论,认为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缓慢,贸易逆差扩大;肉羊生产区域化布局基本形成,产业规模化经营逐渐发展、标准化生产初见端倪以及国家对肉羊产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不断增强等。常倩和李秉龙(2012)基于未来中国肉羊产业发展面临的资源和环境的双重约束、生产成本与产品价格同时上涨、疫病防控风险与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并存,牧区缩减肉羊存栏量等严重局面,提出应该通过发展肉羊规模经营以提高中国肉羊的生产效率和经营效率。毋强等(2012)在介绍和总结国内常用肉羊经济杂交模式的基础上,指出肉羊杂交生产已成为中国肉羊生产的主要方式,且国内地方羊种的改良作用效果明显,但是在进行经济杂交中应注意杂交优势与性状的遗传力有关,一般F1羊杂种优势率最高,应注意综合评价改良效果,不可忽视杂交的负面影响以及注意改善饲养管理等。夏晓平等(2009)基于全国12个肉羊主产省(区)1996—2007年散养农牧户的相关统计数据,采用概率优势模型对中国肉羊生产的区域优势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中国肉羊生产具有明显优势的地区分布在西北部的内蒙古和新疆地区,黄淮海的河南、山东和河北,以及长江中下游的江苏、安徽等省(区)。此外,夏晓平等(2011)结合1990—2008年的肉羊相关统计数据,探究近年来肉羊生产区域逐步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非农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以及饲料资源相对丰富的农村地区转移和集中等变动的原因,发现这一现象主要是受自然资源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非农产业发展和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等因素的影响。叶云等(2013)基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肉羊养殖农户的调研数据,借助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对当地农户肉羊养殖规模选择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方向进行研究,认为养羊收入占家庭总收入比重高、饲草资源丰富、劳动力数量充足、加入合作社、农户与屠宰企业或合作社签订购销协议及肉羊市场价格高等因素均对肉羊养殖规模的扩大有积极的正向作用。唐莉和王明利(2018)以Agribenchmark全球典型养殖户等数据为支撑,对中国肉羊成本收益进行综合的国际比较,发现过高的劳动力成本和仔畜成本,结构比例不合理的机械费、医疗费、饲料费等是导致中国肉羊生产成本高、收益低的主要原因。

(2)世界肉羊生产概况研究。国内很多学者就世界肉羊生产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趋势进行分析讨论,基本观点和结论是一致的,认为世界(如法国、英国、新西兰、美国等)养羊业正在由毛用向肉用方向发展,各国均大力发展肥羔肉生产,其中新西兰、法国、美国肥羔肉生产都在75%以上,澳大利亚也达到70%,很多国家的肉羊产业利用现代新技术,向集约化方向发展。钱宏光(2000)、赵凤立等(2002)、王锐等(2005)、乌达巴拉等(2010)分别对世界肉羊生产的概况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促进中国肉羊发展的对策建议。刘芳等(2007)在分析1990—2005年世界主要肉羊生产国的肉羊生产概况、生产特点及贸易概况的基础上,提出对中国肉羊产业发展的借鉴和启示。夏晓平等(2011)在国际贸易日趋自由化的背景下,借助1980—2008年统计数据,就世界肉羊产业的生产格局和贸易格局进行深入的分析后发现,从总体上看,世界肉羊饲养规模不断扩大和羊肉产量逐年增加,且主要集中在亚洲和非洲地区;世界肉羊出口国主要集中在大洋洲和欧洲,而进口国集中在欧洲和亚洲。

2.关于中国农业经济效率的实证研究

国内关于农业生产方面的经济效率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尤其是实证方面的研究。通过对中国农业经济效率实证方面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归纳和总结,发现可以将其简单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了以各种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分析(SFA)为代表的参数方法研究的文献;另一类是运用以各种形式的数据包络分析(DEA)为代表的非参数方法研究的文献。(www.daowen.com)

(1)参数法在中国农业经济效率研究中的运用。通过构建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来分析不同时期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如王学渊和赵连阁(2008)采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农业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灌溉用水效率进行测算,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农业用水效率的因素做进一步的分析。应用各种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中国某一行业或某一具体农牧产品的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进行测算,如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亢霞等,2005;黄金波等,2010;张雪莲和胡进红,2007;肖芸和赵敏娟,2013),肉鸡奶牛、生鲜乳、生猪等畜产品(曹暕等,2005;刘威等,2011;孙致陆和肖海峰,2013;辛翔飞等,2013;王文娟,2015),油料作物(陈静等,2013),有机蔬菜(张新民,2010),棉花(田伟等,2010),乳制品行业(卢宁和李国平,2010),油菜(李然,2010;金福良等,2013)等。此外,还有部分文献研究了中国现阶段家庭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如屈小博(2005)研究了陕西省果农不同经营规模农户生产技术效率及影响因素;曹慧和秦富(2006)研究了中国江西省遂川县集体林区农户生产的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李谷成等(2008)研究了中国湖北省农户家庭经营的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效率;刘森挥等(2019)根据全国21个省份788户肉牛养殖户定点观测数据,在传统随机前沿分析的基础上引入有限混合模型区分样本农户养殖技术应用的异质性,并运用处理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不同组织模式对肉牛养殖户技术效率的影响。

(2)非参数法在中国农业经济效率研究中的运用。对中国农业整体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变化情况的研究,如顾海等(2002)、陈卫平(2006)、余建斌等(2008)、李谷成和冯中朝(2010)等分别基于不同时期的省级面板数据对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然后对测算得到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做进一步的分解,以此判断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源泉及其影响因素。对中国农业中某一具体行业或某一具体农牧产品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技术进步变化情况的研究,如稻谷、玉米、小麦等粮食作物(王明利和吕新业,2006;黄映晖等,2004;刘璨和于法稳,2004;杨春和陆文聪,2007;刘伟等,2020),生猪等畜产品(王雪娇和肖海峰,2017;王琛等,2012;张园园等,2012),棉花(续竞秦和杨永恒,2012),马铃薯(李志勤和冯中朝,2008),乳制品业(张莉侠等,2006;尹云松和孟令杰,2008)等。此外,杨军(2019)基于2014—2018年的调查数据,利用Deap2.1软件测算粤赣两省50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值,发现不管在发达地区还是在不发达地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对撂荒农地的再利用都有着正面的影响,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技术效率上升是促使撂荒农地再利用的重要因素。

3.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祝宏辉和徐光艳(2019)以新疆肉羊为研究对象,通过互补的DEAMalmqusit指数法和SFA随机前沿分析法,对2009—2017年新疆肉羊生产效率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建议通过因地制宜进行规模化养殖,加大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优化饲料等各生产要素配置,提高新疆肉羊生产效率。王洪煜等(2017)基于SBM-Malmquist-Tobit模型,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不同角度对中国2004—2015年7个肉羊主产省(区)散养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中国肉羊主产省(区)散养肉羊生产过程中的人工成本、物质与服务成本分别呈现出“东高西低”“东低西高”的格局,仅河北和新疆肉羊散养是经济有效的。近年来,散养肉羊的生产率呈降低趋势,这主要受技术退步的影响。王士权等(2017)采用随机前沿函数模型对2014年内蒙古巴彦淖尔市167户肉羊养殖农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发现当地养殖户肉羊生产的平均技术效率为91.9%,平均配置效率为66.6%,家庭成员是否从事畜牧相关工作、养殖规模、羊场所处位置、养殖方式、接受养殖技术培训状况和饲养品种是否单一均对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耿宁和李秉龙(2013)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对2003—2010年中国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并对肉羊生产四大优势产区和农牧区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差别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肉羊生产存在显著的技术效率损失,且良种化程度、规模化水平和人力资本状况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中国牧区的技术效率水平高于农区,中东部牧区交错带优势区和中原优势区的技术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杨奎花等(2013)对以羊肉消费为主的少数民族地区新疆的牧区、农区肉羊生产成本收益进行详细的对比分析,发现纯放牧自繁自育生产方式下的肉羊生产成本最低、效益最好,每只羊盈利400~500元;农区“舍饲+农茬地放牧”,每只羊盈利南疆不足180元,北疆为250~300元;异地育肥每只羊盈利70~120元。刘雨佳(2012)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内蒙古肉羊生产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发现内蒙古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劳动力和饲草料成本投入、国家有关政治和经济宏观政策均是影响内蒙古肉羊生产效率的主要因素。刘玉凤和王明利(2014)采用随机参数方法对中国7个肉羊主产省(区)1990—2012年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科技进步率和科技进步贡献份额进行测算,发现中国肉羊技术效率逐年提高,2012年平均值为0.83;技术效率有地域性差异但逐年缩小;科技进步贡献率为45.9%,中国肉羊产业发展方式介于“粗放型”和“集约型”之间。丁丽娜和肖海峰(2014)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分析法核算和分析了1999—2010年中国河南、山东、黑龙江、陕西和新疆5省(区)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研究结果与刘玉凤和王明利(2014)的基本一致,肉羊生产技术效率随时间的推移而提高;就省(区)而言,河南、山东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略高于陕西和新疆。白明辉等(2014)提出提高肉羊生产经济效益的技术措施,包括选择优良品种、采用科学的饲养方式、科学饲喂、加强疫病防治、适时出栏等。檀磊(2012)对陕北42个典型养殖户和小型养殖场采用的肉羊生产模式及不同生产方式条件下的养殖经济效益进行调查与分析,发现陕北白绒山羊养殖户及小型养殖场的出栏肉羊产值在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均高达80%,采用具有更高繁殖效率的密集繁育体系并按照“肥羔生产模式”组织生产是提高绒山羊养殖经济效益的最佳生产方式。刘雨佳等(2012)运用多元回归方法对2001—2010年内蒙古肉羊产业的成本收益进行分析,发现改良绵羊养殖时间为4—6月的成本收益率是最高的,可达35.5%,而饲草料、人工成本和医疗防疫成本以及肉羊销售价格是影响内蒙古肉羊生产成本收益的最主要因素。马超(2013)以达拉特地区的能繁母羊及其产羔4月龄肉羊为主要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不同肉羊养殖规模下成本效益的差异,发现基础母畜存栏量1400只,年出栏育肥羊2500只,全部屠宰销售的中型养殖场的效益最好。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外研究学者在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方面的研究较为广泛,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主要涉及肉羊生产发展、肉羊成本-收益分析、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影响因素等领域,这些都为本书提供了丰富的背景资料和参考资料。然而,纵观现有的相关研究文献,笔者发现大多数文献更关注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方面的研究,而配置效率的研究相对较少。不仅如此,关于中国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实证研究多数是基于较为宏观的年鉴数据,很少涉及农牧户和规模养殖场的微观调研。另外,与种植业畜牧业中的生猪产业相比,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有待进一步推进。尽管如此,已有的关于肉羊生产经济效率方面的研究成果为本书深入系统地分析当前中国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和方法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