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国际养羊业格局发生转变,由毛用羊转向肉用羊为主
20世纪50年代之前,全球绵羊产业以产羊毛为主,主要生产60~64支的细羊毛作为毛纺加工企业的纺织原料。60年代以后,随着合成纤维产量迅速增长和毛纺工艺技术的提高,大量毛纺加工企业为了节约成本,降低了对细羊毛的需求,使单纯的毛用羊产业受到了冲击。与近年来羊毛产量逐年下降的趋势相反,全球绵羊存栏量却是逐年增加的。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统计数据库(FAOSTAT,2020)的统计资料,全球绵羊存栏量由1961年的9.94亿只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12.09亿只。随着全球绵羊存栏量的增加,绵羊肉产量也由1961年的493.03万吨逐年增加至2018年的978.83万吨,尤其是自20世纪90年代起,绵羊肉产量呈现大幅增加趋势。随着近年来国际市场对羊肉消费需求的不断增加,世界原先的羊毛生产大国如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和法国等国家越来越注重肉羊的生产。
2.中国肉羊产业发展迅速,但是国内供需矛盾突出
中国养羊历史悠久,但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全球羊毛市场疲软,国内居民对羊肉的消费需求激增,带动了国内肉羊产业的持续快速发展。近年来,中国政府出台的一系列促进肉羊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国内肉羊产业的迅速发展。根据FAOSTAT数据库统计资料,中国肉羊存栏量自1961年以来总体呈现出波动增长的趋势,截至2018年12月,肉羊存栏量已经达到3.02亿只,占世界肉羊存栏总量的13.41%,居世界首位。2018年中国羊肉产量占世界羊肉总产量的30.15%,远高于其他主要羊肉生产国。然而,与发达国家如澳大利亚、英国、新西兰等相比,中国羊肉的单产水平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当前中国肉羊存栏量和羊肉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仍不能有效地满足国内市场日益高涨的羊肉消费需求,尤其是近年来非洲猪瘟病和禽流感疫情的频繁发生,国内居民对羊肉的消费需求呈刚性增长趋势。从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库(UNComtrade,2020)的数据可知,中国羊肉贸易格局自1995年起就表现为净进口,2012年羊肉进口量达12.39万吨,开始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羊肉进口国。2019年中国农业部市场预警专家委员会发布的《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19—2028)》也显示,未来10年中国羊肉供给偏紧的趋势将继续存在。
3.中国肉羊产业发展受到环境和资源双重约束,肉羊养殖成本增加
受近年来全球气候日益恶化和草原人口不断增加的影响,草场资源不断退化、草原面积逐渐减少、草原自然灾害频发等现象愈加突出。为改善和保护中国农牧民赖以生存的草原生态环境,自2003年起中国实施了基本的草地保护制度,在草原牧区、半农半牧区推行划区轮牧、休牧和禁牧政策等(陈海燕等,2013)。这些政策的实施在保护草原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草原牧区农牧户肉羊饲养规模的无限扩大,使得近年来中国肉羊养殖区域由牧区、半农半牧区逐渐向农区转移,养殖方式由放牧逐步向舍饲、半舍饲转变,养殖模式也由传统的自繁自育演变为现阶段自繁自育和专业育肥并存的现状。近年来,人工成本和饲草料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肉羊养殖成本显著增加。《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0—2019年)等相关资料显示,中国散养肉羊养殖总成本从1999年的164.43元/只增加至2018年的1156.96元/只,年均增速达到10.81%;人工成本由1999年的63.93元/只增加2018年的464.26元/只,年均增速为11.00%。中国畜牧业信息网资料亦显示,自2000年1月至2018年12月,中国豆粕价格呈现出波动上涨态势,由2000年1月份的1.93元/千克持续波动上涨到2018年12月份的3.48元/千克;中国玉米价格呈快速上升趋势,由2000年1月份的0.93元/千克上涨到2018年12月份的2.08元/千克。虽然近年来中国羊肉价格增长速度很快,但是多重因素导致国内活羊出售价格不稳定,且普遍偏低,而肉羊养殖成本又不断增加,使得以肉羊生产为主要收入来源的农牧户养殖效益不断下降,部分农牧户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导致羊肉市场供给不稳定,不利于中国肉羊产业的快速发展。
4.中国肉羊生产仍以散养为主,规模化程度有所发展(www.daowen.com)
长久以来,中国肉羊养殖采用的是以农牧户为基础的小规模分散饲养。由于中国养羊历史悠久,国内肉羊品种较多,分布也较为广泛,不同地区形成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的肉羊品种,如山东西南部和河南东部的小尾寒羊、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的巴美肉羊、新疆奇台县的德美肉羊、四川南江的黄羊、云南黄山羊、广西黑山羊等。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不断变化,对羊肉消费需求不断增加,肉羊饲养以其投资少、周转快、效益稳、回报率高等特点越来越受到更多农牧民的青睐。同时,伴随着肉羊养殖环境和养殖方式的改变,肉羊养殖规模越来越大,规模化水平显著提升。规模化养殖不仅有助于促进肉羊科学饲养技术的推广和应用,进而提高肉羊生产的饲草料资源利用效率,而且有利于提高肉羊养殖效益、产品竞争力和产业化经营水平,确保羊肉质量安全,这对于发展现代畜牧业,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4—2018年)》资料,肉羊年出栏1~29只的场(户)数所占比重由2003年的93.72%下降到2017年的86.85%,而年出栏500~999只的比重由2003年的0.04%增加到2017年的0.20%,年出栏1000只以上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0.01%增加到2017年的0.08%,如图1-1所示。
图1-1 近年来中国肉羊养殖规模化水平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畜牧兽医年鉴》(2004—2018年)。
5.中国肉羊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弱,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
出栏率和胴体重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肉羊产出水平的重要指标(丁丽娜,2014)。如果两个国家的肉羊存栏量相当,那么出栏率越高、胴体重水平越高的国家其羊肉产量也越多。根据FAOSTAT数据库资料,中国肉羊胴体重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2018年中国肉羊胴体重水平为16.10千克/只,而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爱尔兰分别为22.60千克/只、19.60千克/只、24.30千克/只和20.80千克/只。UN Comtrade数据库资料显示,中国羊肉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也远低于新西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如2018年新西兰、澳大利亚的出口羊肉国际市场占有率分别为34.10%、36.21%,远远超过中国的0.45%,而近年来中国肉羊出口国际竞争力还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此外,新西兰、澳大利亚的羊肉贸易竞争力指数都接近1,说明这两个国家的羊肉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相比之下,中国近年来的羊肉贸易竞争力指数均为负值,且还在不断下降。
从上述分析可知,随着以毛用羊为主向肉用羊为主的转变,肉羊产业得以迅速发展,肉羊生产的重要性更加突出。而当前中国肉羊的主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落后,肉羊生产方式也较为传统,“靠天养畜”的局面还没有改变。越来越大的国内羊肉供应缺口和草原生态环境压力及资源要素供给约束,决定了提高中国肉羊生产产量,增加羊肉有效供给不能依赖于肉羊饲养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无限增加,而应主要依靠肉羊生产经济效率的不断提升。因此,本书从经济效率的角度出发,对中国现阶段肉羊生产的经济效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以期为提升肉羊生产经济效率、合理配置生产资源、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牧民收入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也致力于为中国草食畜牧业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参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