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抓住用户需求与痛点,有效做好微信营销

抓住用户需求与痛点,有效做好微信营销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可否认,微信不仅有很好的社交功能,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营销方式和传播渠道。因此,做微信营销之前,我们务必要抓住用户的需求点与痛点。企业商家在做微信营销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准备以及应急措施。任何产品都可以做微信营销,但一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行业属性去选择合适的微信营销方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在进行微信营销的过程中,切忌把微信当作广告推送平台,否则目标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度会下降。

抓住用户需求与痛点,有效做好微信营销

当下,微信营销被炒得如火如荼,作为新媒体的从业者,在与别人聊天时,如果没有聊聊微信营销,就像是失去了做媒体行业的资格一样。微信给许多草根创业者带来了希望,同时也给很多传统企业带来了弯道超车的转机。

在媒介和舆论的轮番轰炸下,微信让整个中国市场(传统、互联网)都疯狂了起来,让年轻的创业者看到了希望,让投资者嗅到了商机,让媒体捕捉到了热点。不可否认,微信不仅有很好的社交功能,而且还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营销方式和传播渠道。

现在做微信营销的个人和企业越来越多,微信内部也不断改版,不断淘汰一些“捞票者”,微信由原来的鱼龙混杂,慢慢过渡到了深水区。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微信营销的现状(图10-1)。

1.微信内容主线的定位

纵观当下的微信公众账号,大多企业做的微信内容没有明确的主线定位,很多微信公众号主要推送一些“心灵鸡汤”、复制一些热门事件和话题,或者直接照搬别人的运营模式。其实,做任何形式的营销,用户都需要我们去培养、去引导。因此,做微信营销之前,我们务必要抓住用户的需求点与痛点。

首先要明确以下几个问题:我们的用户是谁?我们的账号能帮助用户解决哪些问题?用户有哪些共性?……先弄清楚这些问题,然后再有针对性、有策略性地去编辑一些图文信息和组织一些线上活动。

用户的思维逻辑主要分为三个阶段:认知阶段,兴趣阶段,购买阶段。

在第一阶段(认知阶段),我们要想办法让用户在接触到微信公众号的瞬间就知道这个公众号是干什么的、有什么用,其中的内容能帮助用户解决哪些常见性问题。

图10-1 微信营销现状

公众号的文案创作者需要通过简介中的几句话,向用户阐述自己的公众号的作用,在这个信息碎片化的年代里,用户没有太多的时间听我们讲述大段的介绍。

在第二个阶段(兴趣阶段),我们要让用户对微信公众号本身产生兴趣,那么这就要求微信公众账号必须好玩、有趣、能够为用户解决实际的问题。只有这样,公众号的用户才会有黏性,品牌或者企业才能在微信这个平台上把用户沉淀下来。

在第三个阶段(购买阶段),当用户对我们形成了认知,产生了黏性,我们可以适当地搞些活动或者促销,让用户在实际场景中了解、体验我们的产品,进而带动销售增长。

2.微信推广,获取用户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企业商家在做微信营销之前一定要做好计划、准备以及应急措施。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某企业通过微信卖水果,那么他们就要想好如何去开发这个品牌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哪些附加值来吸引大批量客户。

假设公众号的目标客户群是白领阶层,那么企业就要设身处地想一下,他们日常生活的场景是如何的,企业又可以为他们提供哪些便利服务。例如:白领们经常会上网买东西,那么企业可以把查询物流的功能导入到企业微信公众号;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把一些查公交、新闻、段子、小游戏等功能导入到微信公众号当中,以此来提高企业微信号的附加值。

开发好微信号后,就要想好需要通过哪些渠道去推广企业的微信公众号,其中,常用的线上渠道包括网站、微博、论坛、QQ群等。线下的渠道包括推广二维码、派发传单、海报、门店推广等。

获得公众号的第一批粉丝至关重要,因此,企业在推广前期一定要多渠道地去发展粉丝,将线下的用户往线上引导,以这样的方式粉丝增长速度最快、效果最好,用户的黏性也是最强的。

当积累到一批种子粉丝后,一定要维护好现有的粉丝,同时还要激活粉丝的活跃度。这时企业可以适当地搞一些线上游戏,比如幸运大转盘、刮刮卡、小题大做等。其中,获奖者的奖品最好是企业自身销售的产品,这样不但能让用户尝试使用企业的产品,同时还能帮助企业推广产品。在《影响力》一书当中,西奥·迪尼曾提到过,一般用户尝试某种产品后,复购率会在66.2%以上,因为我们让用户免费尝试过某种产品后,用户会产生一种亏欠心理,所以用户在日后有需求的时候自然而然会选你们的产品。

3.用户沉淀,销售产品

微信营销当中,首先需要获取用户,其次需要实现用户黏性,最后让用户在这个平台沉淀,达到商业目的。获取用户不再赘述,将前两点做好,结果就是水到渠成。

只有通过微信和用户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形成了较强的黏性后,才可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商业目的。边交朋友边做生意,这才是社交平台区别于传统媒体或平台的本质。

在销售产品的时候,企业还需要给自身的品牌或者产品植入故事,让用户持续、深刻地记住品牌,这就意味着文案创作人员必须懂得讲故事,只有有剧情的故事才能感动人,才能产生长久传播。

很多企业在做微信营销时,只是简单地发布和传播,并没有想清楚如何去卖,如何让大家记住自己。因此,单纯地卖产品的微商往往被称为三流微商,只有卖故事的微商才是一流的。只有卖故事的产品才能将产品的价值最大化,不靠价格去竞争,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产品都可以做微信营销,但一定要根据产品的特点、行业属性去选择合适的微信营销方式,否则可能会适得其反。

1.大品牌

因为大品牌已经具备知名度和美誉度,所以积累了大量的粉丝以及用户群体。在进行微信营销的过程中,切忌把微信当作广告推送平台,否则目标受众对品牌的好感度会下降。这时应该把微信当作一个互动平台,可以借助微信营销平台上专门为企业设计的活动版块来定期发起活动,如乐推微上的幸运大转盘,以增强粉丝的忠诚度和好感度。(www.daowen.com)

2.个性化小品牌

目标受众为小众群体,或者有区域化限制,产品或服务能和其他品牌形成差异化,这时也可以很好地利用微信。

微信允许个性化的存在,个性化也能依托微信这个舞台得到更长远的发展和传播。除了经营特色、个性的内容,还可以借助微信公众号平台上的自媒体传播力去推广产品和活动。

因为微信公众号能够按内容、区域等分类,相较于其他方式,企业可以轻松地找到精准的目标受众,通过自媒体将品牌和产品信息传播出去,使其得到有效的曝光,提升产品和品牌的知名度,因此,个性化小众品牌也能够在营销舞台中占据一席之地。

3.服务类品牌

服务属性比较强的行业,可以根据企业需求定制专属服务系统,比如餐厅、酒店、电影院等,通过微信公众号可以实现在线预订、查询资讯等功能,这也能够向目标受众提供更完善、便捷的服务,使其享受到更好的服务体验,提升其忠诚度。

每个企业都可以借助微信营销来推广产品,树立品牌形象,但只有找到适合自己产品和品牌的方式,才能实现微信营销效果的最大化。

任何事都有方法和技巧,如果我们在做一件事之前先寻找方法和技巧,就能事半功倍。和其他所有的营销方式一样,微信营销也有技巧,只要我们能找到它的技巧,微信营销并不是难事。

许多微信公众号和营销号都有一个不好的习惯,就是不停地发产品广告,却不去寻找方法突破,看起来非常勤劳,却没有得到良好的回报。大多数关注量较低的微信公众号都只是反复使用官方公众号的营销方式,直接把别人做好的东西拿过来用,毫无创新,自然不会有好的营销效果(图10-2)。

下面就为大家分享一些微信营销的小技巧。

1.发送的时间与量

使用微信的人大部分比较年轻,这些人群使用微信的时间大多数集中在早、中、晚3个时间段,企业了解到这些受众群体的作息时间后,在正确的时间,推送正确的东西,就可以大大提高推广成功率。

对于微信公众号营销来说,文章推送的次数需要把控,切忌在一天之内推送次数过多,这样不仅会让受众群体产生反感的情绪,也会让受众群体抓不住重点内容。因此,微信公众号的推送次数要少,这样受众群体才不仅会精准地把握住其推送的内容,而且能够更加关注公众号所推送的其他信息。

2.吸引用户是关键

控制推送次数之后,要想吸引用户,关键还是要依靠高质量的推文。那么,怎样才能引发用户的兴趣,如何才能更吸引用户呢?以下几点可以作为一个参考。

图10-2 微信营销的技巧

(1)热点话题

和其他平台的文案营销相同,微信营销的文案也要抓住热点话题。想要追随热点话题,就需要文案创作人员随时关注社会动态,利用热点话题进行炒作。热点话题的优点是关注度高,吸引用户眼球;缺点就是热门话题的周期非常短,因此需要及时更新话题。

比如赵丽颖和冯绍峰宣布结婚的消息一度引爆了网络,那么,文案创作者就可以针对这样的热点话题阐述自己的观点。当然,一定要在阐述自己观点与想法之后带出自己的产品,不然借助热点话题就毫无意义了。

(2)利用故事

正如前文所言,微信公众号文章可以利用“讲故事”的方式进行撰写。故事可以是原创内容,也可以是真实的事件改编。只要把这个故事说得生动、有吸引力、活灵活现,做到让用户读起来觉得新颖,就能够获得用户的关注,也能够吸引潜在的用户。

(3)善于阐述

一篇微信公众号文章怎样才能更加使人信服,除了运用以上的手法之外,文案创作者还应当做到善于阐述。例如名为“深夜发媸”的公众号,通过研究该公众号中发布的文章发现,其中的大部分文章就是通过阐述一件事,在描述事件的过程中会有配图,从而自然地带入产品,将阐述的事情与产品联系在一起。看似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在阐述一件事情,实际上已经在无形中将产品植入进去了。

3.推送产品

微信公众号文章中所有的前期设计、布局都是为了引出所要推广的产品。因此,在推送产品的过程中不能让用户反感,而是应当诱惑用户了解并且购买产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