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戈
西北地区是我国脱贫攻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中之重、难中之难,为深入分析了解西北地区乡村的特点和类型,7月29日至8月5日,我和其他两名同学响应学校号召,服从学校的安排,赶赴宁夏回族自治区吴忠市红寺堡区和青铜峡市参加了调研实践活动。在这两个县级地区挨个走访了每一个乡镇,和乡镇的领导干部进行了相关访谈。在此次调研中,我最感兴趣的是红寺堡区——一个以移民为基础的县级地区的脱贫情况。
一、红寺堡区基本情况
红寺堡区的贫困人口较多,大多都以享受国家补贴和外出打工为主,全区共有9个深度贫困村,在全区5个乡镇均有分布,9个深度贫困村共有常住人口6663户29018人,建档立卡户4580户19318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5%,总贫困人口的30.1%。 目前,9个深度贫困村均未脱贫,占全区10个未脱贫村的90%,未脱贫的5162户20541人绝大多数都是深度贫困人口。
根据调查数据汇总结果显示,15户调查户共有常住人口59人,其中60岁以上9人,16岁以下11人;有劳动能力35人,在家务农5人,在外打工21人。调查户贫困的主要原因为家庭成员患病或残疾6户,子女上学负担重1户,家中劳动力缺乏2户,有致富想法但缺少技术、资金5户,没有发展的思路和想法1户,分别占总调查户数的40%、 6.7%、13.3%、33.3%、6.7%。享受到劳动力技能培训有9户,发展特色产业12户,小额信用贷款12户,子女助学补贴8户,最低生活保障13户,危房改造2户。6户认为享受到的扶贫政策有点适合本户的情况,9户认为享受到的扶贫政策很适合本户情况,7户认为享受到的政策帮扶对后期致富有一点帮助,8户认为享受到的政策帮扶对后期致富的帮助效果明显。
二、红寺堡区脱贫攻坚的主要举措及典型经验
(一)精准攻坚深度贫困。红寺堡区委、政府研究制定了《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提出实施健康扶贫、残疾人扶贫、老年人养老保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危房危窑改造等“十大工程”,加大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八个支持”,统筹推进脱贫攻坚与攻克深度贫困任务。针对9个深度贫困村脱贫难度大的实际,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标准制定脱贫攻坚实施方案,确保脱贫措施精准。
(二)加大扶贫产业培育。聚焦深度贫困村脱贫销号,落实普惠性产业补助,支持贫困群众发展5.30特色产业或其他新增特色种养业,大力宣传百瑞源、壹加壹、千红裕等品牌。引进杞煌公司等企业,集中流转深度贫困村土地,加大圈棚补助力度,发展种养产业。在红川、新集、弘德村建设扶贫车间,引进宁夏弘德福利制衣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服装加工、包装袋生产等,为村民务工提供机会。计划实施屋顶光伏发电项目,向9个深度贫困村倾斜。发挥劳务组织牵线搭桥作用,组织深度贫困村建档立卡户劳动力赴广东、浙江、内蒙古等地区务工。整合资源推进集中养殖业,鼓励动员村干部、致富带头人牵头、群众参与,组建合作社集中养殖。
(三)做好政策保障兜底。加大深度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有保障,补齐40个贫困村基础设施短板。全面解决“十二五”生态移民“多代同室”,有效解决同水不同价等问题。加强金融扶贫,确保有贷款意愿的建档立卡户户均贷款6万元以上,覆盖率达到80%以上。筹措教育基金1000万元,构建建档立卡户子女学前教育到大学教育资助体系。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将贫困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深入推进分类精准救治和分级诊疗,加强60周岁以上贫困人口单、双老户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落实低保救助、残疾人津贴等政策保障。(www.daowen.com)
(四)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夯实党建促脱贫基础,对接自治区安排8家企业与该区8个深度贫困村结对帮扶,协调吴忠市选派1361名干部结对帮扶,成立马渠、鲁家窑、节灌站3个“十二五”生态移民安置区扶贫工作组,每个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人员增加至3人,配优配强帮扶力量。坚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结合起来,对主动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按照5∶4∶3比例分3年累计奖励1.2万元,引导贫困群众变“要我脱贫”为“我要脱贫”。支持企业在贫困村建设扶贫车间7个,整合扶贫、农牧、人社等培训资源,实施精准劳动技能培训,确保取证率达到80%以上,实现户有一名产业工人、掌握一门使用技术。
三、几点建议
通过实地观察和调查村民,我们发现这里聚集的全区8县的贫困人口绝大多数人受教育的程度偏低,文化水平低,文盲、半文盲率较高,农业科技人才、管理人才严重短缺,生产技术水平不高,管理视野不宽,部分居民的卫生意识、科技文化素质偏低,公德意识、社会责任感不强,人口整体素质与其发挥城市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尚有较大差距。
西部贫困地区的城镇化应该有其特殊性和多样性,然而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如果不重视生态环境的恢复和建设,没有统筹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不仅难以摆脱贫困,而且会影响到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把生态移民、生态环境建设和地区城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产业的支撑,融生态建设于产业发展之中,把脱贫致富与城市化进程结合起来,贫困人口才能真正变为城市人口,贫困地区才能真正纳入城市化轨道。
(一)聚焦精准培训,拓宽就业渠道。坚持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根据贫困户年龄、学历、喜好等实际情况,建立培训需求台账,围绕市场需求和劳动者意愿实施精准培训,实现每户贫困户掌握一两门劳动技能的目标,引企进村,深化企业与农村产业链条的搭建和合作,就地提供务工平台,拓宽农民收入渠道,实现农民工人化为目的,充分整合各类项目资金,通过村企共促共建,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增收、脱贫致富。
(二)聚焦健康扶贫,加大救助力度。通过制作通俗易懂的健康扶贫政策宣传卡,宣讲健康扶贫政策等多项举措,将健康扶贫政策宣讲送到村、到户、到人,不断提高群众对健康扶贫政策的知晓率,尤其加大对长期慢性病患者的政策扶持,对接完善医疗报销体系,减轻贫困人口医疗费用负担,努力解决“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三)聚焦精神扶志,激发内生动力。只有把移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志气立起来,劲头鼓起来,脱贫致富才有希望。要坚持从扶志气、扶技能、扶信心入手,加大宣传引导,突出思想引领,广泛深入动员,激发群众要脱贫、想致富的内生动力。通过强有力的思想引导,启发移民群众的内心觉醒,摒弃“等、靠、要”思想,树立自力更生、 自我发展的意识。
(四)聚焦稳固脱贫,增加造血力量。改变以往以钱物“输血”的扶贫模式,变物资“输血”为自我“造血”,坚持把发展产业项目、增强贫困农户“造血”功能作为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让更多的贫困户从“等靠、要”到积极主动找活儿干,使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挑大梁,确保贫困户脱贫不返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