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志在扶贫:提振穷人士气

志在扶贫:提振穷人士气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家庭关系紊乱,越是贫穷,家庭关系越是不好;越是家庭关系不好,越是导致贫穷,这更是一个问题。7月27日,在路上,我看到了墙上的一句话:“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短。”一个为贫穷所困的家庭,把老人一人留在了农村。贫穷最大的悲哀就是因为贫穷不得不暂时放下重要的东西。

志在扶贫:提振穷人士气

王梦龙

直到2018年7月26日这天,我终于开始思考人生中值得思考的第一个问题:贫穷真的仅仅是贫穷这么简单吗?

入村面对面调研农户的第一天,不是肚子饿,不是身体累,而是心里的压抑。早晨集合后,我们来到沙坝村,这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村落,也是一个合并后的大村。走进第一家贫困户,这是位腿脚不便的老奶奶。破烂不堪的房间里,堆积着土豆与柴火。我以为老奶奶会“哭穷”,但是事实相反。老奶奶有儿子、儿媳妇、两个孙子,儿子和儿媳妇在西安打工,两个孙子在村里上学。调研时,和我们说着说着就眼睛红了,埋怨自己身体不好,给孩子们当了累赘。我看到她的眼泪在眼眶里一直打转,联想到我的爷爷躺在病床上掉眼泪,他本来打算留下一笔钱给儿孙,结果一场大病,懊恼自己反而花了儿孙们不少钱,一切都偏离了他的预计。想到这里,我只能宽慰老奶奶:“儿孙自有儿孙福,您好好的就行。”

我看到的第一家,不仅是物质上的贫穷,更是思想上的贫穷。这说明,物质上的贫穷,往往伴随着思想上的贫穷:害怕自己拖累家人,家的温馨感荡然无存,一家子都是为了活着而活着,看不到任何希望的曙光。当人们一心为了挣钱的时候,很可能看不到其他方面富有的东西。“子欲养而亲不待”,在现实中经常发生着。难道只有失去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但是,如果儿子和儿媳妇不出去务工,谁又来养活整个家庭?我不禁又把问题上升了一个层面:如果村里可以挣到钱,谁还会出去打工?调研中,我发现,村里没有适合大众的脱贫致富的项目,没有牵头人做这个事情,大家胆小而懦弱。越是没钱,越是不敢借钱,越是不敢做项目。这就导致了一个问题,穷只会越来越穷,不停地在“穷”这个圈子里打转。

诚实地说,从一户又一户贫困户家里走出来,我看到的不是政府扶贫带给沙坝村的希望,而是政府扶贫给沙坝村民的温暖,让村民知道政府没有放弃他们。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不言而喻。想要真正的扶贫,一方面需要好的扶贫项目,另一方面需要政府或者其他组织牵头。只有先富带后富,才能实现共同富裕,而一味通过政府立档立卡,确立贫困户,通过资金补助,不可能完全让贫困户脱贫。

贫困户的确立在现实中还不够公平,因此习主席提出“精准扶贫”,“精准”确实是扶贫的第一大难题。村民自身的惰性是个问题,不愿意取消自己的扶贫名额,年轻小伙子好吃懒做是一个问题;没有一个好的致富项目,也没有带头人发起项目,大家都独善其身,这也是一个问题。家庭关系紊乱,越是贫穷,家庭关系越是不好;越是家庭关系不好,越是导致贫穷,这更是一个问题。

7月27日,在路上,我看到了墙上的一句话:“扶贫先扶志,人穷志不短。”我对这句话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人,只有自己想站起来,才能真正地站起来。如果是个软脚腿, 自己不愿意站起来,是怎么都扶不起来的!(www.daowen.com)

随后,又来到了涧池的平安村,这里大部分农户种植中药材柴胡黄芪),最多的村民种了30多亩中药材,最少的村民只有两亩。贫困农户普遍的问题是家里缺乏劳动力,年轻人常年在外打工,往往是一线二线城市,工资勉强维持生活运转,他们生活的目标很简单,就是挣的钱维持生活就行。每年可能会攒一些钱,但都因为有意外的花销最终收入为零(疾病、给亲戚送礼等)。

我们进入的第一个农户就是贫困户,只有老爷爷常年在家。房屋在偏僻的村角落,还是土坯房,院子里种满了蔬菜,充斥着一股味道。问到基本情况的时候,老人回答说:“扶贫嘛,我这身子骨,做不动活了。”“娃在西安打工,还有两个孙子上学,挣的钱不够花,我都不敢生病。”“回不来几次,娃要挣钱养活家,哪有时间回来。”

一个为贫穷所困的家庭,把老人一人留在了农村。贫穷最大的悲哀就是因为贫穷不得不暂时放下重要的东西。小的时候,我喜欢变形金刚模型,可是我没钱买,现在我可以买了,但是那个年龄已经过去了。

扶贫工作是多么的重要,它不仅仅是让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更是对一个家庭、对一个人精神的改变。扶贫工作,必须坚持不懈地进行。

整个调研中,感谢政府对于我们的支持,为我们开便函,更要感谢学校的老师们为我们做后盾,每时每刻帮助我们解决各种问题。如果小爱是爱身边的人,那么大爱一定是爱自己祖国的每一个同胞。我们有信心、有决心,通过自己所学服务社会,让每一个中国人走上幸福小康的生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