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涵养天府文化。例如成都的天府文化研究院,借助“创新创造、优雅时尚、乐观包容、友善公益”的天府文化内涵,促进天府文化不断向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天府文化成为成都魅力的精神内核。成都还创办《天府文化》杂志,开办天府文化频道,广泛传播天府文化。此外,通过“攀原登峰”工程,引进并培育具有潜力的文艺创作人才及杰出代表,创造一批体现时代精神、弘扬天府文化的“大戏、大剧、大片、大作”。
其次,厚植文化传承。成都通过建立传统文化资源数据库、编纂出版《成都历史文化大辞典》等举措,大力建设历史资源传承与创新工程。不仅重点保护古蜀文化遗址、工业文明遗址、历史文化街区、川西林盘等文化遗产,并通过推动成都文物资源转变为文创产品、非遗资源转变为非遗产品,来激发文化资源的活力。
再次,提升公共文化。成都大力推进标准化、均等化、社会化、数字化公共文化服务,积极培育文化类社会组织,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信息云平台和“15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
2.促进跨界融合,提升核心竞争力
成都市积极推动文化与科技、文化与金融、文化与旅游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数字虚拟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传媒、文博旅游、创意设计、影音娱乐、动漫游戏等文化产业领域广泛应用,加快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应用于文化领域,积极创建“互联网+文化创意”产业新模式、新业态。成都还通过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建设文化旅游度假聚集区,打造城市文化旅游新名片。例如将巴蜀文化与旅游景区景点融合,将金沙、三国、大熊猫、中医药等旅游资源创意转化为特殊文化符号,积极开发旅游文化互动的体验式特色产品。此外,如“成都创意设计周、三国文化创意、大熊猫品牌营销”等重点文化项目的开展,也开发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名牌文化产品,进一步延长文化与旅游融合产业链,并向价值链高端拓展。(www.daowen.com)
3.加快对外文化贸易平台建设,扩大开放力度
一方面,成都积极培育发展对外文化贸易企业,加强对外文化贸易企业平台建设。另一方面,成都通过“实体园区、网络平台、线上线下”立体结合,大力发展国际文化会展、保税文化交易、文化进出口仓储物流、国际文化市场信息服务,搭建对外文化贸易的会展平台、保税平台和在线平台。例如,通过“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成都创意设计周”等展会的成功举办,提升了成都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为成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提供了重要的平台。
同时,大力建设文化保税区,建立国家文化贸易基地,对于成都市构建文化贸易平台也具有重要意义。鼓励文化企业投资海外出口基地,鼓励文化企业参与国内、国际著名会展和对接交流等项目,推广成都的优秀文化产品和服务,逐步建立起多渠道、多层次的国际营销网络。
成都立足实际,发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资源要素优势和市场优势,通过实施积极的发展策略,加快扩大文化产品及服务的对外贸易,力争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文化产品和服务“走出去”与“引进来”的前沿阵地,不断提升成都对外文化贸易的规模与竞争力,同时也持续增强了成都文创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