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金营运是指企业日常生产经营中合理组织和调度各类资金,保证各类资金正常循环周转的行为。广义的资金营运是企业筹资取得资金以后,进而使用资金营利的过程;狭义的资金营运是与企业投资活动相对立的一种行为,是企业投资形成项目或资产以后,有效组织项目或资产运营、获取收益的过程。
企业的资金营运过程,从资金流入企业形成货币资金开始,到通过销售收回货币资金、成本补偿确定利润、部分资金流出企业为止,形成资金营运的一个完整循环。企业资金营运,表现为一个循环结束,下一个新的循环重又开始。企业资金的不断循环,构成企业的资金周转。企业资金营运的内部控制,就是对企业资金循环周转过程的内部控制。
1.货币资金
货币资金是企业资金营运的起点和终点。货币资金作为流动性最强、赢利性最弱的资金,既不能持有太多,也不能持有太少,应保持在企业日常经营支付需要的恰当水平上。合理的货币资金持有数量,应采用成本模式、存货模式、随机模式等特定方法进行决策,并编制现金预算进行严格控制。货币资金的收付必须遵循以下内部控制过程:
(1)资金收付需要以业务发生为基础。企业资金收付,应该有根有据,不能凭空付款或收款。
(2)企业授权部门审批:收款方应该向对方提交相关业务发生的票据或证明,收取资金。对资金付出方而言,资金支付涉及企业经济利益流出,应严格履行授权分级审批制度。
(3)财务部门复核:财务部门收到经过企业授权部门审批签字的相关凭证或证明后,应再次复核业务的真实性,金额的准确性,以及相关票据的齐备性,相关手续的合法性和完整性,并签字认可。
(4)出纳或资金管理部门在收款人签字后,根据相关凭证支付资金。
2.储备资金
为维持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企业储备资金应保持在合理水平上,避免过多或不足。储备资金过多,会导致资金积压,增加资金成本,影响赢利水平;储备资金不足,会导致生产经营所需存货无法及时补充,致使企业生产经营中断,造成经营损失。生产阶段结束,产品完工验收入库,也形成以产成品存货为代表的、可供销售的新的储备资金。
3.生产资金
储备资金用于生产过程而形成生产资金,企业生产资金的内部控制,应严格遵循生产计划,重点控制成本费用的发生,防止生产浪费,各种固定资产、存货使用效率低下,人、财、物效率不高等问题。
企业应建立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实现资金统一收支和调配,通过加强对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管理,加快现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周转速度,尽量减少资金的占用,控制资金风险,降低资金占用成本;集中调度资金,合理安排融资规模和结构,确保满足资金需求,降低融资成本;充分利用商业信用,提高企业资金使用效率,最终达到提升企业整体绩效和管理水平的目的。
1.资金平衡
资金平衡是营运资金内控的基本目标,企业应注意资金在采购、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综合平衡,做到资金流在数量和时间上的合理配置,保证资金循环周转的顺畅进行,全面提升资金营运效率。
2.严格预算
企业应当充分发挥全面预算管理在资金综合平衡中的作用,严格按照预算要求组织协调资金调度,确保资金及时收付、流转,实现资金的合理占用和良性循环。
3.高效周转
资金营运类似于企业的血液循环系统,资金只有在不断周转的过程中才能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所以企业应努力提高资金周转效率,防止出现资金闲置沉淀等。
4.调度灵活
资金营运涉及企业的各项业务环节以及各个业务部门,有效的资金营运必须通过灵活的资金调度来实现,特别是对于规模较大的企业集团,通过灵活的内部资金调拨可以调剂余缺,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5.管控有力
企业资金营运内部控制涉及内容多、范围广、环节众多、体系庞杂,企业必须深入各个流转环节,在全面预算的基础上,结合定额控制以及差异分析、责任考核等方法,对资金营运进行严格管控。
1.货币资金环节
(1)货币资金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①货币资金持有量不合理,导致资金积压、赢利能力降低,或资金不足,出现支付困难;
②忽视货币资金日常管理,增加不必要的货币资金占用;
③忽视货币资金收付的控制,造成贪污、舞弊,危及货币资金安全完整。
(2)货币资金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企业应通过最佳现金持有量决策方法,使用成本模型、随机模型等合理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第二,企业应通过编制和执行严格的现金预算,对货币资金收支的时间、金额、费用标准进行控制,保证货币资金收支的计划性、安全性;
第三,企业应加强货币资金日常管理,采取一定方法争取提前收款、推迟付款,减少货币资金占用额度,以及采用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模式、收支两条线管理模式等,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率,防止错弊发生;
第四,对于货币资金收付,应遵循严格的收付程序和授权审批制度、职务分离制度。
一是审批控制。审批关键点:制定资金的限制接近措施,经办人员进行业务活动时应该得到授权审批,任何未经授权审批的人员不得办理资金收支业务;使用资金的部门应提出用款申请,记载用途、金额、时间等事项;经办人员在原始凭证上签章;经办部门负责人、主管经理和财务部门负责人应严格按程序和权限审批并签章。
二是复核控制。根据企业内部层级的隶属关系可以划分为纵向复核和横向复核。纵向复核指上级主管对下级活动的复核;横向复核指平级或无上下级关系人员的相互核对。复核关键点:资金营运活动会计主管审查原始凭证反映的收支业务是否真实合法,经审核通过并签字盖章后才能填制原始凭证;凭证上的主管、审核、出纳和制单等印章是否齐全。
三是收付控制。资金的收付导致资金流入流出,反映着资金的来龙去脉。控制关键点:出纳人员按照审核后的原始凭证收付款,对已完成收付的凭证加盖戳记,并登记日记账;主管会计人员及时准确地记录在账簿中,定期与出纳人员的日记账核对。
四是记账控制。资金的凭证和账簿是反映企业资金流入流出的信息员。记账关键点:出纳人员根据资金收付凭证登记日记账,会计人员根据相关凭证登记有关明细分类账;主管会计登记总分类账。(www.daowen.com)
五是对账控制。对账是账簿记录系统的最后一个环节,也是生产报表的基础,对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起到重要作用。对账关键点:账证核对、账账核对、账表核对、账实核对等。
六是银行账户管理控制。企业应当严格按照《支付结算办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加强银行账户的管理,严格按规定开立账户,办理存款、取款和结算。银行账户管理关键点: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是否有授权,下属企业或单位是否有账外账。
七是印章保管控制。印章的保管要贯彻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严禁将办理资金支付业务的相关印章和票据集中一人保管,印章要与空白票据分管,财务专用章要与企业法人章分管。
货币资金收付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如表6-3所示。
表6-3 货币资金收付的关键风险控制点、控制目标与控制措施
2.储备资金环节
(1)储备资金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①储备资金数量不合理,或者储备资金过多,资金浪费积压,影响资金使用效率,或储备资金不足,导致生产经营难以为继,出现生产或经营中断或脱节;
②储备资金日常收入、发出、结存管理控制不严,导致毁损、遗失、偷盗等错弊发生,造成储备资金损失。
(2)储备资金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企业应综合考虑生产预算、销售预算的基础上,编制储备资金预算,对年度、分季度储备资金耗用数量、耗用定额等进行严密控制;
第二,企业应通过经济订货量决策以及存货控制系统,确定存货经济订货量与存货最佳储量,合理确定保险储备,并恰当确定储备资金合理占用额;
第三,企业应建立严格的存货收入、发出、结存管理制度和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对存货资金实施严格的日常控制,防止储备资金管理中错弊的发生。
3.生产资金环节
(1)生产资金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第一,没有严格的生产预算或生产计划,盲目生产;
第二,材料领用没有严密的制度控制,导致偷盗、毁损、浪费等现象发生;
第三,未建立目标成本管理制度,未确定料、工、费消耗定额,材料、人工、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成本控制不严密;
第四,未建立车间、班组生产台账、生产进度表,车间、产品工序之间无严格交接手续,管理松散;
第五,未建立严格的质量检验制度,未实行生产责任制,产品质量责任不明确,生产效率低下;
第六,未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和会计账簿体系,成本核算不准,成本分析考核不及时,不准确。
(2)生产资金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
第一,制定严格的生产预算,通过生产预算对各期生产量进行严格控制,有计划地组织产品生产;
第二,建立严格的申领、发料制度和领用过程中的授权审批、职务分离制度,按产品生产计划、生产通知单领料,并履行严格的审批制度;
第三,制定产品目标成本和单位产品材料、人工、制造费用消耗定额,固定资产维修使用计划,严格控制产品成本发生;
第四,建立完善的车间生产台账,编制生产进度表,各车间、各工序内部对在产品和完工产品进行严格管理,上下工序之间进行妥善交接,责任明确;
第五,建立质量检验制度和责任成本制度,通过质量检验和责任考核,促进产品质量提高;
第六,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制度、会计账簿体系和成本分析考核制度,及时、准确计算产品成本,完整记录成本发生情况,为成本考核和成本补偿提供科学依据。
4.新的货币资金环节
企业将原来购进的库存商品或完工验收入库产品销售出去,储备资金就重新转化为货币资金,完成了资金的一个循环过程。资金营运就是这样不断地从一个循环结束到下一个新的循环开始,周而复始,构成资金营运周转的完整过程。
(1)新的货币资金环节的主要风险点
一是成本补偿和收益分配的风险:成本补偿不足,一方面会导致生产萎缩,简单再生产无法维持;另一方面会出现超分配现象,侵蚀资本;成本补偿过度,会使企业利润减少,侵害国家、投资者和职工以及管理者、社会公众的利益。
二是商品销售和货款回笼的风险:储备资金重新转化为货币资金的过程,一方面销售能否实现的风险不能避免;另一方面应收账款发生坏账损失的风险始终存在;另外还有收款过程中发生的舞弊、错误的风险。
(2)新的货币资金环节的内部控制措施
一是依据成本管理的各种条例和规定,在准确核实成本的基础上,足额补偿成本,准确核实利润,依法进行利润分配,妥善处理国家、企业、投资者、管理者和职工甚至社会公众之间的利益关系,保护各方利益。
二是建立严密的商品销售和应收账款管理政策,以及严格的收款制度和程序,尽量减少和避免坏账损失、收款错弊等风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