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了解声音的力量:如何让消费者倾听而非剔除

了解声音的力量:如何让消费者倾听而非剔除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生物进化上看,随着听觉器官的产生,声音不仅成为动物捕食或逃避灾难的一种信号,也成为它们彼此相互联络的一种工具。人们能捕捉到最低为0分贝的声音,而通常最高听觉临界值为120分贝。听觉适应在感觉上表现为声音的响度开始时有所下降,随后趋于稳定。理解这一点对品牌策划人员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声音的策划要尽力做到让消费者倾听而不是被他们选择性地剔除。

了解声音的力量:如何让消费者倾听而非剔除

了解声音

俗话说“未见其人,先闻其声”,这足以证明人类声音的重要性和独特性。中国先秦时就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音和乃成乐”。声、音、乐三者不同,但都可以指“听”这一现象。同时又说“凡响曰声”,声引起的感觉(声觉)是响,但也称为声。

声音对于脑的进化、人的社会行为和智力发育都不可小觑,其对人的影响之大是其他任何动物都无法相提并论的,它是人类神经系统运动系统高度整合的结果。从生物进化上看,随着听觉器官的产生,声音不仅成为动物捕食或逃避灾难的一种信号,也成为它们彼此相互联络的一种工具。

人生来就是倾听者。在胎儿期我们学会倾听母亲的心跳声;在我们出生后,我们学会将自己的声音从周围其他声音中分辨出来。随着人们不断探索新知识,不断通过声音形成及改良自身特性,人类感知世界的能力也在不断强化。

在听觉系统中,耳不仅是一个接受器,也是一个分析器,它在把外界复杂的声音信号转变成内在的神经信息的编码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与鼓膜相连的中耳的三根耳骨,将音波转换成能传输到内耳流体介质中的机械波;耳蜗拥有24000个能将内耳中流体介质相关活动记录下来的毛细胞;位于基底膜上的毛细胞受到刺激后产生的神经冲动,由传入神经传导至相应的脑中枢,经过整合便产生听觉。

听觉系统作用机制

声音的音量通过“分贝”来测量,而强度则依据“气压变化”来评定。人们能捕捉到最低为0分贝的声音,而通常最高听觉临界值为120分贝。通常对话声音的频率大约为60分贝,耳语为20分贝,摇滚音乐会则为100分贝。

下面我们了解几个关于听觉的基本概念:

听觉感受性:具有正常听觉的成年人可以听到每秒振动20~20000次的声波,通常把这样宽的频带范围叫作人的可听声频。低于每秒20次的声波叫次声,高于每秒20000次的声波叫超声。次声和超声人们都听不到。除频率这一条件外,声音还必须具有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听到,这个最小可听强度就是听觉的绝对阈限。(www.daowen.com)

音高:声音高低的属性。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列成由低到高的序列。音高主要与声音波形的重复速率有关,对于纯音而言,这相当于它的频率,而对于一个周期性的复合声而言,则相当于它们的基频。一般来讲,频率越高,音高也越高。但研究证明,当某一声音的频率保持不变,而只增加它的强度时,音高也随之发生变化。一般高频声的音高趋向于提高,而低频声的音高则趋向于降低。因此,音高不等于声音的物理频率,它是一种主观的心理量。

响度:声音强弱的属性。根据它可以把声音排列成由轻到响的序列。响度是与声音的强度和频率有关的一种主观度量。声学家们以1000赫纯音作为基准音。

音色指复合声的一种主观属性。人们根据它可以把具有相同的音高和响度的复合声区分开来。例如,不同的乐器演奏同一音符,听起来不一样,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音色主要取决于声能在不同频率上的分配模式。当不同的声音混合在一起时,人们仍然可听出组成该混合声的各种声音的音色,而不是产生一种新的合成的音色,除非它们的基频是相同的。而在这种情况下,音色确实丧失了特性。因此,在其他声音存在时,某种声音的音色鉴别显然与在一复合声中一组谐波的共同的周期性有关。

掩蔽:在一个喧闹的环境中,人们的讲话很难听清楚,也就是说,我们的言语声被周围环境的噪声掩蔽掉了,这就是声音的掩蔽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要使讲话能被听清,必须提高说话的声音,这个提高的量就是掩蔽阈限。与掩蔽声频率接近的纯音易被掩;蔽低频声对高频声的掩蔽大于高频声对低频声的掩蔽;掩蔽声的强度提高时掩蔽效果也随之增大。研究表明,当噪声对纯音掩蔽时实际上起作用的只是以该纯音信号为中心频率的一个窄的频带,这个频带以外的频率成分对掩蔽的作用不大。

听觉适应和疲劳:听觉适应是一种平衡过程,即感受器对一稳定刺激的反应作为时间的一种函数而下降,然后达到一个稳定的水平。此时感受器消耗的能量和维持它的代谢能量保持平衡。听觉适应在感觉上表现为声音的响度开始时有所下降,随后趋于稳定。强度大大超过感受器正常生理反应限度,长时间作用的声刺激,会造成听觉疲劳。听觉适应和听觉疲劳最大的不同在于,前者是在刺激声作用时发生的感受性的变化,而后者则是声刺激停止后发生的。听觉疲劳表现为听觉阈限的暂时性的提高。听觉疲劳的大小与声刺激的强度、持续的时间、刺激的频率以及声刺激停止后测量听阈的时间等多种因素有关。

作为品牌策划人员,我们要知道“听到”与“倾听”两者有别。听到也就是在我们不刻意去关注的前提下耳朵接收到声波,而倾听需要我们先暂停思考或说话,来有意识地专注于该声音。那些我们选择倾听的才是被认定为重要的声音。理解这一点对品牌策划人员非常重要,也就是说声音的策划要尽力做到让消费者倾听而不是被他们选择性地剔除。

人们经常通过声音来表达自己。我们通过口头传递的方式,告诉别人我们是谁,我们有怎样的立场,怎样的感受。声音帮助我们澄清各种争执、观点及情感。我们也通过声音,如音乐来认知自己。

心理学语言学中的大量研究表明,人们对低频声音的评价要好于高频声音。艾普等人1979年的研究颇具代表性,他们做了三个实验,要求研究对象收听录音。在第一个实验里,他们将声音的基频设定为正常水平,在后面两个实验里,他们利用电子化手段分别将声音基频提高和降低20%。结果表明,与低频声音相比,高频声音让人觉得缺乏真实感、缺少同情心、功效差且不够放松。布朗等人1973年的研究也发现,声音基频的提高使听众认为发言人能力欠缺、不够仁慈。当人们说谎时,音调的确提高了。人们普遍将高频声音与较高的压力、紧张和恐惧联系在一起。研究人员发现,人们认为低频声音更有吸引力,它使听众对发言人的评价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