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凝聚部门合力

构建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凝聚部门合力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年度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向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倾斜。其中,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10.97亿元,新修梯田85万亩,配套建设了林草、田间道路、截排水沟、水窖、涝池等小型水利工程;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3.18亿元,治理与控制水土流失面积676平方公里。

为推进全省生态扶贫工作,生态扶贫专责工作组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实施意见》精神,于2018年1月制定出台了《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生态扶贫实施方案》,明确了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的生态扶贫重点项目,由省林草局组织各成员单位共同抓好生态扶贫任务落实。通过生态扶贫重点项目的组织实施,帮助贫困地区改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帮助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建设中实现增收,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扶贫效益。2016年以来,全省共落实生态扶贫重点项目资金322.75亿元,倾斜安排75个贫困县273.16亿元,占总投资的84.64%;倾斜安排“两州一县”及18个深度贫困县投资153.83亿元,占总投资的47.7%;倾斜安排未脱贫的8个深度贫困县投资40.43亿元,占总投资的12.53%。

(一)着力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将生态环境改善和治理项目向深度贫困县区倾斜安排,帮助改善生态环境、防治地质灾害、提升土地生产能力,有效提升贫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生态保障。

一是耕地质量得到明显提升。2016年以来,省自然资源厅安排项目资金61.24亿元实施土地整治项目,省级立项贫困地区土地整治项目206个,建设规模101.69万亩,新增耕地6.86万亩。通过项目实施,改善了农田基础设施和农业生产条件,增加了耕地数量,提高了耕地质量,推进了耕地流转和现代农业发展,促进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生态效益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群众满意度高,在藏粮于地、防治水土流失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省水利厅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总体部署,严格贯彻落实水利部《水利扶贫行动三年(2018—2020年)实施方案》、省委省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和《甘肃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生态扶贫实施方案》,持续加大贫困地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58个贫困县区全部纳入《全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十三五”专项建设方案》《国家水土保持重点工程2017—2020年实施方案》和《水利部农业综合开发东北黑土区侵蚀沟综合治理和黄土高原塬面保护实施规划(2017—2020年)》等既有规划。年度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和资金安排向水土流失严重的贫困地区倾斜。2016年以来,安排项目资金23.6亿元,治理与控制水土流失面积3733平方公里。其中,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10.97亿元,新修梯田85万亩,配套建设了林草、田间道路、截排水沟、水窖、涝池等小型水利工程;黄土高原塬面保护项目3.18亿元,治理与控制水土流失面积676平方公里。安排中央水利发展资金小流域治理项目资金6.82亿元,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491.56平方公里;落实项目资金2.63亿元安排病险淤地坝除险加固任务268座。通过各类项目的实施,有效减少了塬面蚕食,遏制了水土流失危害,控制沟道侵蚀、减少洪水和泥沙灾害,提高了水资源利用水平,夯实了农业发展后劲,局部生态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明显改善,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为项目区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现代农业、促进群众脱贫致富夯实了基础。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引导贫困群众投工投劳,就地获取劳动报酬,提高群众收入,有效助推脱贫攻坚。

三是农村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省生态环境厅严格按照脱贫攻坚有关要求,积极争取中央和安排省级专项资金支持全省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实施,助推全省脱贫攻坚任务落实。2016年以来,累计安排农村环境整治项目资金5.38亿元,支持农村生态扶贫工作,结合乡村振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全省重点工作,累计完成农村环境整治项目2582个,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2500个目标任务。通过实施农村环境整治项目,使贫困村垃圾得到及时清运、污水得到有效治理、饮水安全得到保障,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二)着力实施生态扶贫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结合生态工程项目,帮助贫困县区和贫困群众在参与生态保护和建设中实现增收,拓宽贫困人口增收渠道。(www.daowen.com)

一是生态护林员项目。生态护林员项目是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五个一批”重要指示精神的重大举措。省林草局将生态护林员项目作为贯彻落实好“生态补偿脱贫一批”的重中之重,精心组织,强化措施,将生态扶贫和资源管护有机结合起来,确保全省生态护林员选聘和项目管理有序开展。自2016年国家启动生态护林员项目以来,通过积极争取,项目资金由启动伊始的1.6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5.28亿元,实现了“五连增”,全省累计落实项目资金17.13亿元。2020年全省生态护林员选聘人数达到66339名,覆盖了全省13个市(州)64个县(区)1021个乡(镇),管护林草资源总面积达到4500多万亩,带动29.21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使贫困人口实现了山上就业、家门口脱贫,取得了林草资源保护和脱贫攻坚的“双赢”。

二是退耕还林工程。坚持把退耕还林工程作为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大规模国土绿化和做好扶贫开发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相关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结合新一轮退耕还林实施精准扶贫的通知》等政策指导文件,明确要求将退耕还林与脱贫攻坚紧密结合、同步推进,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培育特殊产品,发展特色经济,提高工程建设效益,有效拓宽脱贫致富渠道。2016年以来,国家累计下达甘肃退耕还林工程建设任务530.92万亩,落实项目资金82.96亿元(中央82.75亿元,省级0.21亿元)。据统计,2016—2018年退耕还林工程受益贫困户12.85万户、55.08万人,为贫困户兑现补助5.82亿元,贫困户户均受益4528.67元。

三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项目。截至2020年底,全省公益林面积7936.5万亩。2016年以来,共落实补偿补助资金33.8亿元(中央33.45亿元,省级0.35亿元)。2019年全省75个贫困县受益贫困户42.5万户、175.56万人,贫困户受益资金4884.26万元,户均受益114.93元。根据省政府批复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二期甘肃省实施方案(2011—2020年)》,省天保工程二期集体及个人所有公益林面积1983.86万亩。2016年以来累计落实集体及个人所有公益林补偿补助资金12.74亿元(中央投资10.88亿元,地方投资1.86亿元)。2019年全省75个贫困县受益贫困户27.23万户、106.44万人,贫困户受益资金1870.63万元,户均受益68.7元。

四是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项目。全省共落实草原禁牧面积1亿亩、草畜平衡面积1.43亿亩,草原禁牧休牧轮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得到全面落实,放牧压力得到有效缓解。2016年以来,累计落实项目资金55.13亿元。农牧民补助奖励政策覆盖全部牧区,惠及320万户、1200多万农牧民,其中:20个牧业县资金7.97亿元,惠及65万户、270多万农牧民,户均补助1226元。补奖资金兑付到户,直接增加了农牧民的现金收入,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渠道,特别是在部分牧区已成为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着力发挥林草产业项目在生态扶贫项目中的重要作用。近年来,各级林草部门加大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以推动经济绿色增长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目标,坚持生态林业与民生林业协调发展,改善生态与产业富民协同推进,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着力推进特色经济林果、种苗花卉、林下经济、木本油料、森林旅游、沙产业、草产业等林草产业发展,绿色发展理念逐渐形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效益凸显。经济林果、林下经济、种苗花卉产业、林产品加工业、森林旅游业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户数由2012年1.08万户5.91万人,增长到2019年的23.82万户83.5万人,分别增长21.06倍和13.12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