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打造造血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打造造血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产业是脱贫之基。津甘两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组织两地企业携手推动甘肃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成功举办两届“津企陇上行”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18个,签约金额312.76亿元。厦门市始终把产业合作作为帮扶临夏州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在增强“造血赋能”上下功夫。

打造造血经济助力精准扶贫

产业是脱贫之基。没有产业带动,脱贫难以持久。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东西部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作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课题,大胆探索新路。”

近年来,甘肃拉开架势大抓产业扶贫工作,形成了以“牛羊菜果薯药”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品牌,围绕持续破解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低、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弱的问题,累计引进东部企业405家(含续建和新增投资),投资42.53亿元,通过利益联结、吸纳就业,带动29.49万贫困人口增收。涌现出了津甘“津企陇上行”助推产业扶贫模式、“组团式”“院包科”帮扶模式,福州·定西生态扶贫模式,厦门国企带民企兴办扶贫工厂(车间)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模式,青岛陇南发展“两椒”产业带贫增收模式等一批成功模式和典型经验。

在产业扶贫举措的助推下,一大批龙头企业落地、扶贫工厂建成,推进了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贫困群众生产方式开始由传统种养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让一大批庄稼汉成为产业工人,思想观念得到转变,自我发展能力得到提升,增收门路不断拓宽,为长远增收致富奠定了基础。

津甘两省市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组织两地企业携手推动甘肃扶贫产业做大做强。成功举办两届“津企陇上行”活动,累计签约项目118个,签约金额312.76亿元。企业创造财富、政府创造环境。甘肃先后出台一系列支持政策,尊重企业市场主体地位,简化审批流程,开辟绿色通道,让企业能够扎下根来、安心发展。截至2020年底,签约项目已落地86个,实际到位资金44.04亿元,吸纳5000名贫困人口就业。按照“精准+规模”“片区+园区”的思路,天津市累计援建产业园23个,入驻企业43家,促进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产生了聚集效应。落地企业充分发挥整体策划、专业技术、人才资金、品牌打造、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促进贫困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成为甘肃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和稳岗就业的“加速器”。(www.daowen.com)

作为国家森林城市,福州市把先进理念和技术应用到定西市生态治理中,以“种出风景、种出产业、种出财富”的理念和实践,给定西人民以绿色希望。截至2020年10月,福州市投资7055.2万元,在定西市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生态林)等项目,试验示范菌草种植1.2万亩,建设生态林20039.3亩(其中安定区10641亩),引进推广“阳光房”613座,援建扶贫车间209个,引进福泉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渭源顺盈家纺有限公司等64家福州企业入驻定西,投入12.7亿元参与产业开发。通过生态治理和百姓致富相结合、生态扶贫与产业扶贫相结合、先进技术与自然环境相结合,福州与定西齐心协力,探索出一整套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扶贫模式。

厦门市始终把产业合作作为帮扶临夏州稳定脱贫和长远发展的重中之重,着力在增强“造血赋能”上下功夫。探索“国企引领、民企跟进”新路子,引导厦门及东部民营企业扎根临夏州,通过国企独资、国有控股、联合民企等多种形式,形成国企带民企、共筑产业发展的新模式,促进临夏州相关产业发展。截至2020年底,厦门市区两级国企在临夏州投资成立公司25家,实际到位资金4.2亿元,已实施鞋业、服装、牧业养殖等产业项目46个。由厦门引进东部企业到临夏州投资成立公司59家,实际到资8.76亿元,其中,共建产业园区12个,引导入园投资企业35个,实际投资3.725亿元;通过吸纳贫困人口就业和利益联结机制,带动贫困人口25098人实现增收。

青岛、陇南两市立足陇南气候条件和产业基础,全力推动产业合作。先后引进山东湘鲁食品、山东绿盟、青岛佳一等企业发展订单辣椒和订单万寿菊,带动4.7万户贫困户参与种植;引进利和萃取公司,可实现年萃取干花椒5000吨,解决5万多户农民的花椒销路问题;引进青旅集团,计划投资3亿元在宕昌县官鹅沟发展旅游产业,可带动周边8个行政村485户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直接或间接促进当地旅游文创产业实现GDP年均5000万元以上。同时,累计投入4.7亿元帮扶资金发展小家禽、小手工、小作坊、中药材种植和蜜蜂养殖等到户产业。在东西部扶贫协作推动下,陇南特色产业面积稳定在1000万亩以上,产值180亿元,对农村居民人均收入贡献达3200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