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口县群众教育工程:助力脱贫成效显著

江口县群众教育工程:助力脱贫成效显著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口县教育局机关干部、百所学校、千余教师、万名学生共同参与的“十百千万”群众思想教育工程助力脱贫成效显著,4次被县脱贫指挥中心评为“先进帮扶单位”,15人次被省、市、县表彰奖励。江口续写了小学、初中教学成绩连续四年稳居全市一流的辉煌,高考成绩也再上新台阶,以校园足球、合唱艺术等为代表的艺体教育在全市持续领航。全县新增教师450人,有效破解了学科结构不合理、师资紧缺等问题。

江口县群众教育工程:助力脱贫成效显著

比贫困和落后更可怕的是贫困代际传递。

贫困代际传递是指导致贫困的相关条件和因素,由父母传递给子女,使子女在成年后重复父母际遇的一种恶性循环。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少年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是民族的希望,未来的中国,掌握在他们手中。加大教育扶贫力度,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成人成才,有效斩断贫困代际传递,这已经成为江口人民的共识。

有一位80多岁的老党员、老教育工作者杨育超,17岁从湖南冷水江只身来到江口,在民和乡教书育人几十年,将大半生都贡献给了民和教育事业。退休后,他回到老家颐养天年。脱贫攻坚关键期,应儿子的邀请,他千里迢迢从湖南来到民和镇韭菜村、艾坪村,与他的农民学生交心谈心。在这之前,有些人争着当贫困户,听了杨老师的话后羞愧难当,他们的心结打开了,心情舒畅了,满意度提升了。有人责怪他的儿子怎么忍心让老人受累,杨老师说:“党需要我,儿子的工作需要我,再苦再累也甘心!”

杨育超的儿子杨爱军是江口县教育局局长。

杨爱军激动地说:“教育是阻断穷根的治本之策,我们深知责任重大。在全县脱贫攻坚战三步走战役如火如荼推进之时,我们教育工作者没有忘记,学校才是我们扶贫的主阵地,孩子才是我们扶贫的主体对象,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全县24万群众检验教育系统扶贫成效的成绩单。不谋全局者无以谋一隅,为此,我们不仅将精准帮扶的300多户父老乡亲焐在手里,更将全县40000多名学生装在心里。”

在驻村前的一次专题部署会上,杨爱军对校园长、站长及留守在单位的同志们说:“接下来的半年左右时间,拜托大家看好家、看好孩子们,前方驻村全力攻坚,后方教学合力提质,共同呵护好来之不易的江口教育成果。”

2017年11月,江口县教育局局长杨爱军在驻村帮扶动员会上安排工作

脱贫攻坚战,民和镇韭菜村是教育局的主战场,艾坪、洪坪、军屯、何坝是分战场,还有坝盘、怒溪、德旺等乡镇的村组也纳入了一线教师帮扶的范畴

全县教育系统数百人每天奔走在贫困村、贫困户的田间地头和房前屋后,招商引资、投钱捐物、引水筑路、走访慰问、树规立约、移风易俗,扛起锄头种庄稼、拿起扫把搞卫生、走进厨房生活、响起音乐舞蹈,一罐老茶拉家常、一碗苕酒话知交、一坑旺火聚真情、一块院坝绘蓝图。一个个感人故事、一个个动人场景奏响了脱贫攻坚的交响乐

教育局驻村干部刘明帮助贫困户硬化院坝

“有困难,找炳元。”这是韭菜村群众的口头禅。

陈炳元,县教育局干部,主动请缨担任韭菜村第一书记。他吃住在村组,亲近了群众,冷落了家人,忽略了身体。白天他走村串户解决群众困难,夜晚陪伴他的只有电脑和资料。由于长期休息不足,超负荷工作,在一次走访中,他突然倒下了。住院时还没等医生和家人同意,他提前办理出院手续,又回到了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如今的韭菜村杨家岭组,已经成为全县脱贫攻坚“感党恩、跟党走”群众思想教育示范点。国务院第三方评估结束,陈炳元再次主动申请继续驻扎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至今他已经驻村三年多了。

陈炳元在为残疾人田茂文扛木头

教研室蒋道伟老师身体瘦弱,长期吃住在偏远的宋家坡农户家,东家喊东家去,西家喊西家跑。他手里随时都拿着一根木棍,那是由于他长期步行往返于4公里路程的农户与村委会之间,脚上的血泡使他走路一瘸一拐,只能靠那根木棍支撑他单薄的身体。

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一群人可以走得远。江口县教育局机关干部、百所学校、千余教师、万名学生共同参与的“十百千万”群众思想教育工程助力脱贫成效显著,4次被县脱贫指挥中心评为“先进帮扶单位”,15人次被省、市、县表彰奖励。江口续写了小学、初中教学成绩连续四年稳居全市一流的辉煌,高考成绩也再上新台阶,以校园足球、合唱艺术等为代表的艺体教育在全市持续领航。“三破三立”“四变四破”改革势头强劲。

蒋道伟徒步前往宋家坡(www.daowen.com)

2017年江口县委、县政府授予县教育脱贫攻坚指挥部办公室“先进集体”称号

教育局驻村干部陈炳元荣获“全省脱贫攻坚优秀村第一书记”称号

近年来,江口县按照“小县办大教育,穷县办美教育”的理念,深入实施“581”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实现50%左右的小学生、80%左右的初中生、100%的高中生集中在县城上学,集中了全县教育资源,破解了乡村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的问题,保障了城乡学生同等接受优质教育,助推教育扶贫取得了新成效。

2014年到2017年,全县教育经费从2.8亿元增加到4.56亿元,累计投入教育基础设施资金5.54亿元,新建成江口中学、县第四中学、县第二小学、县第三小学,新增建筑面积27.3万平方米,新增学位4500余个,切实改善了教育基础设施,满足了城乡学生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全县新增教师450人,有效破解了学科结构不合理、师资紧缺等问题。

一是部门联动,确保助学目标精准。建立教育局、扶贫办、民政局、团委、妇联等部门紧密配合的工作机制,按照“精准识别、动态管理”原则,进村入户摸清底数、瞄准对象,构建覆盖每所学校、每个贫困家庭学龄人口的信息管理机制,明确帮扶目标、任务和责任,并绘制教育扶贫任务书和路线图,按每个时间段的具体任务目标扎实推进。

二是因户施策,确保助学措施精准。与国家学籍系统、扶贫办建档立卡信息系统对接,根据学校实际及学生家庭情况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帮扶措施,发放《资助政策明白卡》《资助政策兑现告知书》,从学前教育到普通高校5个阶段31个资助项目逐项宣传落实,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宣传率、知晓率、学生资助申报成功率3个“100%”。

在江口县教育局一楼大厅内,学生们正在分类办理助学金申报事项

三是从严审核,确保助学对象精准。建立“免、助、贷、补”多位一体的资助体系,严格按照程序确定资助类型、资助名单和受助标准,确保贫困学生“应免尽免”“应助尽助”“应贷尽贷”“应补尽补”。2014年以来,全县兑现各类教育资助资金3.3亿元。通过实施“581”教育均衡发展工程,全县城乡孩子同等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有效切断贫困代际传递。

乡村振兴是长久之计,需要持之以恒、久久为功。

等孩子们长大了,他们就会走向属于他们的舞台,他们就会星光闪耀,他们就会一步一个脚印走,一棒接着一棒干,奋力绘就新时代江口发展的壮美新画卷。

2019年4月28日,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式上做了题为《共谋绿色生活,共建美丽家园》的讲话。他指出:“我们要维持地球生态整体平衡,让子孙后代既能享有丰富的物质财富,又能遥望星空、看见青山、闻到花香。”

江口县全力巩固脱贫成果,坚持“脱贫不脱政策”,坚持“政策不变、力度不减”。根据贫困村、贫困人口脱贫现状,因地制宜采取巩固提升举措,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做到扶志与扶智相结合,进一步提高脱贫人口自我发展能力。

做好“三个转变”,由找准帮扶对象向精准帮扶稳定脱贫转变,由关注脱贫速度向保证脱贫质量转变,由开发式扶贫为主向开发式扶贫与保障性扶贫并重转变。围绕贫困户稳定增收目标,通过实施精准管理、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就业扶贫、兜底扶贫、乡风文明、基层党建“十大巩固提升工程”,确保实现全县脱贫人口不返贫、退出贫困村不倒退和政策支持只增不减、资金投入只增不减、帮扶力度只增不减。到2020年,全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万元以上,人民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全面提升,如期实现全面小康。让江口天更蓝、山更青、水更绿。

脱贫攻坚是新的时代赋予青年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大好机遇,是新的时代赋予广大青年艰苦创业、奋发进取的历史使命。

让青春在脱贫攻坚大业中闪光。

充满发展希望和美好未来的美丽新江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