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江口贫困户的智慧与汗水:一个脱贫故事

江口贫困户的智慧与汗水:一个脱贫故事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透过宝贵经验,我们看到的是江口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他们思想上的先行。太平镇三沛塘村贫困户集体主动申请脱贫身残志坚、主动脱贫的王通发的故事在江口成为美谈。2014年,村里召开群众会和党员组长会把他评为贫困户。该合作社直接带动了9户18人的精准扶贫户、6名残疾人入股分红,每年能为精准扶贫户增加2万余元的收入。

江口贫困户的智慧与汗水:一个脱贫故事

扶贫需要精神力量,扶贫也造就精神力量。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摆脱贫困》一书的跋中所言:“摆脱贫困,其意义首先在于摆脱意识和思路的‘贫困’,只有首先‘摆脱’了我们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所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才能使我们整个国家和民族‘摆脱贫困’,走上繁荣富裕之路。”

精神上的贫困,往往比物质上的贫困更可怕。“苦干不如苦熬”“等着别人送小康”,此类思想都是脱贫攻坚路上的拦路虎、绊脚石。

官和乡召开群众感恩教育动员大会

在江口,首先要讲的是黑岩村开展建档立卡工作并将经验在全县、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探索。在随后的精准脱贫实践中,江口还探索出了一系列既切实可行,又能推而广之的做法。透过宝贵经验,我们看到的是江口人的智慧与汗水,更是他们思想上的先行。

江口扶贫干部还深知一个道理:贫困群众既是脱贫攻坚的对象,又是脱贫致富的主体。要加强扶贫同扶智、扶志相结合,激发贫困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和引导他们靠自己的努力改变命运。在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引导贫困户主动脱贫应成为党员干部扶贫攻坚的首要责任。

于是,江口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党员干部、包村干部等人员进村入户调查和共同制订脱贫方案时,与群众谈体会、谈感想、讲身边人、述身边事,进一步培养群众的参与意识、责任意识,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克服“等靠要”思想,引导贫困群众互相比收入、比幸福,谈未来、谈致富经验,发挥致富能人“传帮带”的作用,把农民群众的思想行动引导到发展生产、增收致富上来,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就业,在政府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通过自身努力实现脱贫。

继而,江口又出现了这样的景象:先是几个贫困户主动提出脱贫,接着是一批批、一群群,争先恐后。

太平镇三沛塘村贫困户集体主动申请脱贫

身残志坚、主动脱贫的王通发的故事在江口成为美谈。

王通发是双江街道齐心村王家山组人,自幼家境贫寒,关键是他没有双手,为二级残疾,而妻子患有长期慢性病,家里根本就没有劳动力。很长时间里,由于没有劳动力,无生活来源,家里一贫如洗。2014年,村里召开群众会和党员组长会把他评为贫困户。

评上了贫困户,王通发发自内心地感激,但也很纠结。感激的是,他评为贫困户后,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了他很大的帮助,让他们家走出了生活的困境;纠结的是,虽然他身有残疾,但也是堂堂七尺男儿,不想就这样直接受资助生活。

他想到了创业,创业的道路从来就不平坦。刚开始,王通发没有技术,他只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发展龙虾产业,起步阶段非常艰难,加上又没有养虾经验,常常想放弃,但想着自己的家庭,硬是挺了过来。

不久后,乘着双江街道推进“一村一品”的东风,在街道和村里的大力支持下,王通发又拉上了村里的王武政和同样是残疾人的王通进,说服他们和自己一起干。于是每天起早贪黑便成了他们的家常便饭,经过长时间的摸爬滚打和不断积累的养虾经验,为产业发展打牢了根基。

2017年,他们成立江口县志强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公司采用“企业+基地+股东+精准扶贫户”的模式,注册资金180万元,建有25亩标准养殖场,每亩投产种苗150斤,可出产龙虾1000余斤。(www.daowen.com)

穷则思变,差则思勤。这句话对王通发来说再合适不过了。有了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他不再把自己当成残疾人,心想别人能干的他也能干,打算把龙虾基地扩建,把销路拓宽,继续搞大产业,带动贫困户增收致富。

王通发的龙虾养殖场

面对如今龙虾供不应求的现象,王通发信心满满。养虾是一门技术活,为提高养殖水平、增加养殖收益、打破发展瓶颈、积累经验,王通发觉得仅靠现有的条件还不够,他东奔西跑,去外地学习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

借助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小龙虾养殖基地正朝着生态观光旅游农业的方向发展。为了动员贫困户广泛参与,说服他们支持发展龙虾产业,王通发下了不少功夫。贫困户一向对这些产业没有好感,觉得是搞过场,要他们出力,那可不容易啊。为打破单一发展模式,凝聚人心,变产业基地为农业生态养殖地,帮助贫困户脱贫,王通发可跑了不少腿。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久,小龙虾卖得好,王通发的生活也不用发愁啦。

此时,王通发向村委会提交了一份退出贫困户的申请书,要求退出贫困户,要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他说:“在被评定为贫困户之前,由于没有劳动力,无生活来源,家里一贫如洗。现在通过政府在资金、政策上的帮扶,在村‘两委’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克服‘等靠要’思想,通过发展土鸡、龙虾养殖等产业,家庭收入逐年增加,现已达到脱贫标准。现在土鸡、龙虾养殖的收入一年大概能达到4万元左右,如果还继续戴着贫困户的帽子,心存‘等靠要’的思想,我都不好意思了。贫困户也不是啥荣誉称号,这个‘帽子’我可不想再戴了。感谢党和政府考虑我的实际困难,评我为贫困户,在政策上、资金上给予我很大的帮助。现在,我已达到脱贫标准,自愿申请退出贫困户,跟随党的脚步,支持党的政策。”

一枝独秀不是春。江口县志强龙虾养殖有限公司还有一个称呼是江口县志强农旅产业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直接带动了9户18人的精准扶贫户、6名残疾人入股分红,每年能为精准扶贫户增加2万余元的收入。王通发说,他能有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他富了不能忘记别人,他希望大家伙儿都能过上好日子。

与王通发一样,闵孝镇提红村上舟组贫困户郭兴平、德旺乡清溪村大平坡组贫困户杨胜成、官和乡江溪屯村山口组贫困户罗珍平、双江街道兴隆社区贫困户陈爱军等贫困户也纷纷自愿申请脱贫出列。

王通发手写的自愿脱贫申请书

闵孝镇提红村上舟组郭兴平手写的自愿脱贫申请书

德旺乡清溪村大平坡组贫困户杨胜成主动申请脱贫

双江街道兴隆社区贫困户陈爱军等人主动申请脱贫

扶贫先扶志。王通发他们的行为,既令人感动,又引人思考。扶贫工作中“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江口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结合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和产业帮扶,努力让贫困户也重拾生活信心,激发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