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缜密性结构耦合:建构我国贫困治理新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缜密性结构耦合:建构我国贫困治理新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来看,在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东西协作、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蛛网式治理格局。中国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法制保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缜密性结构耦合:建构我国贫困治理新体系,纳入国家治理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揭示了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这一事实。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也体现出了这一点。扶贫开发工作本身就是一个整体性、体系性、综合性的社会性工程,涉及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等各个社会体系,再加上目标耦合,精准扶贫系统是一个与社会生态环境(包括自然、经济、社会、生态等)相契合的社会循环体系,涉及各方面的组织、结构体系,并且与这些组织、结构相辅相成,密切联系,是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

精准扶贫系统社会耦合发展模式中的结构耦合是指社会整体发展体系与贫困人口发展体系之间的耦合,由精准扶贫机制组成,即通过贫困治理体系,建构贫困人口与社会主流体系之间缜密的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关系,将边缘化贫困地区整合到整个社会的发展中。

从精准扶贫的组织体系来看,就是要推进政府公共组织、市场企业组织、社会公益组织三个主体相结合的精准扶贫组织建设,并通过完善的政策体系保障和落实。从精准扶贫的政策体系来看,在精准扶贫推进过程中,坚持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形成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东西协作、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扶贫,层层落实责任制的蛛网式治理格局。整个扶贫体系相互交织,协调各方力量,将扶贫重点放在连片特困地区,并且确保“一个也不能少”。中国通过“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构建起法制保障、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乡村治理体系,把精准扶贫工作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使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中,组织体系包括政府公共组织、市场企业组织和社会公益组织。

在政府公共组织方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实行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县级领导包乡镇、包村、包户的制度,强化了中央—省—市的多级贫困治理体系,实现驻村工作组对所有贫困村和贫困户帮扶的全覆盖;在省、市驻村帮扶的基础上成立以县直单位为主的驻村工作队,形成以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为主体的村级精准扶贫组织体系;建立以村党支部为核心,以村委会、村代会、村监会为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的农村基层治理体系,如图5-4所示。

(www.daowen.com)

图5-4 缜密性结构耦合的社会耦合理论框架解析

在市场企业组织方面,采取政府主导、市场推进的方式,建立起贫困人口与经济系统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各环节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政府+企业+农户”联合产生的各种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建设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在社会公益组织方面,引导社会组织参与脱贫攻坚,构建覆盖教育医疗养老家政服务、心理咨询等群众性服务功能强的社会公益组织;积极引导各类村民组织的建设。

政策体系包括国家层面的政策和地方层面的政策。

在国家层面,围绕《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出台13个配套文件,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研究制定200多个行业扶贫政策文件或实施方案,完成四梁八柱顶层设计。

在地方层面,各地相继出台和完善了“1+N”的脱贫攻坚系列文件。这些政策举措涵盖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就业、生态建设、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涉及资金、土地、科技、人才等支撑保障,解决扶贫领域“老大难”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