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贫困概念的定义和标准

贫困概念的定义和标准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学者们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学术界对于贫困的概念界定不尽相同。Townsend对相对贫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贫困所具有的综合特征。国内学者对于相对贫困的界定有很多,比如,关信平认为相对贫困具有社会性,无论是从物质缺乏程度还是从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不足程度来看,贫困都是一个相对的连续变量。

贫困概念的定义和标准

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学者们关注的侧重点也不同,学术界对于贫困的概念界定不尽相同。总体来说,对贫困的概念界定可以分为两个维度经济维度和社会维度。贫困首先被认为是一种经济现象,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贫困是由于经济收入不足而无法达到最低生活水平的状态。但贫困还会受到社会因素的影响,因而关于贫困的内涵延伸到了社会—经济的角度,它不仅是一个经济上的概念,更具有综合特征,从这一综合角度来看,关于贫困的概念主要有以下界定。

1.绝对贫困和相对贫困

西方发达国家将贫困作此区分的由来已久,英国学者Benjamin Seebohm Rowntree首次提出“绝对贫困”的概念,他认为绝对贫困是指经济收入不足以支撑最低的生理需求。[1]而英国学者Peter Townsend提出“相对贫困”的概念,对前述观点进行了反驳,他认为如果一个家庭缺乏社会上常见的各种饮食、设施以及社会活动,那么这个家庭就是贫困的。Townsend对相对贫困的界定充分体现了贫困所具有的综合特征。[2]由于我国的贫困问题比较严峻,一开始的反贫困目标集中在消除绝对贫困问题上,国内学者对于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开始较晚,且不深入。[3][4]中国经过精准扶贫,基本消除了绝对贫困,2020年后反贫困斗争的主战场是相对贫困,而且相对贫困的内涵和涉及范围更加广泛。国内学者对于相对贫困的界定有很多,比如,关信平认为相对贫困具有社会性,无论是从物质缺乏程度还是从参与社会活动的机会不足程度来看,贫困都是一个相对的连续变量[5]除此之外,贫困还与自我认知和客观评价有关。(www.daowen.com)

2.能力贫困

能力贫困的概念源自阿马蒂亚·森提出的“可行能力”,他认为可行能力是一个人可获取各种社会性活动的选择机会,能力是一种选择的自由。因此,贫困不单单是经济上被剥夺,更是生活中所需的可行能力被剥夺。[6]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提出“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要求“扶贫先扶智,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这也从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能力扶贫的研究,主要有教育扶贫[7]、旅游扶贫[8][9]互联网+扶贫等[10],主要关注的是贫困人口的能力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