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部新书》乙云:“开元天宝间有内三司,置于禁中,内职有权要者掌之,天下财谷著之簿间,毫发无隐。”[40]是时是否已设内三司,尚未见到其他史料佐证,但内库规模扩大,内财政系统逐渐形成,宦官逐渐控制内财政权已成趋势。
安史之乱是促成“宫市”由外臣转移到宦官手中的关键事件。第五琦是内库财政权由外官转到内臣手中的第二位关键人物。
自肃宗起,宦官已经控制了内廷,外吏逐渐不能“与闻禁中事”,又没有再出现杨国忠这样具有“椒房之亲”身份的外官,内廷供购也就成为外吏不能与闻的“禁中事”之一了。
如以《南部新书》为据,则代宗时宦官已领“宫市”;如以《资治通鉴》为据,德宗贞元中,宦官始领“宫市使”;如以《顺宗实录》为据,德宗贞元末,才由宦官领“宫市使”。今人讨论“宫市”问题,未见提出异议。[41]追踪史料,内中仍有蹊跷。
《旧唐书》卷一一八《杨炎传》载:“初,国家旧制,天下财赋皆纳于左藏库,而太府四时以数闻,尚书比部覆其出入,上下相辖,无失遗。及第五琦为度支、盐铁使,京师多豪将,求取无节,琦不能禁,乃悉以租赋进入大盈内库,以中人主之意,天子以取给为便,故不复出。是以天下公赋,为人君私蔵,有司不得窥其多少,国用不能计其嬴缩,殆二十年矣。中官以冗名持簿书,领其事者三百人,皆奉给其间,连结根固不可动。”
第五琦,肃宗至德元载(公元756年)为度支使;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加度支郎中兼中丞为盐铁使;乾元二年(公元759年)为户部侍郎。[42]可知,肃宗初年,在第五琦的建议下,内库开始分割外库的财赋收入,内库出纳也开始由宦官掌领。[43]
“宫市”转由宦官领掌的关键事件是安史之乱,随着杨国忠殒命马嵬坡,肃宗灵武即位,内廷的权力控制在李辅国等权宦的手中。《新唐书》卷二〇八《李辅国传》载,肃宗还京,“拜(李辅国)殿中监、闲廐、五坊、宫苑、营田、栽接总监等使,兼陇右群牧、京畿铸钱、长春宫等使,少府、殿中二监”,原由杨国忠所领的属于内诸司各使,基本都由李辅国继任。虽然李辅国没有继任杨国忠担任的司农、太府等外财政使职,但考虑到内库在这时期通过分割外库财赋收入,已控制了国库的主要出纳权,如宫苑使的主要职掌之一即是供应“宫内所需别索”及“内自勾勘”“破用钱物”[44],唐末有记载,总监“制巨廪以备国储”,又“兼知太仓出纳”[45],因此,内中采买也应顺理成章转由宦官负责。在宦官势力继续膨胀的过程中,“宫市”积弊成蠹。
代宗大历时,“宫市”为弊既深,郇谟“哭市”举动主要是针对宦官专权,“宫市”和“监军”,一为财政,一为军政,亦是受世人抨击宦官专权最为激烈之事。(www.daowen.com)
元载与李辅国有戚属关系,为李辅国所荐拔,因此,在元载当权时,宦官仍控制内财政是可能的。[46]
德宗初即位,杨炎为相,曾劝德宗恢复旧制,将内臣掌财赋出纳权回归到外财政手中。《资治通鉴》卷二二六“大历十四年末”条载:“杨炎顿首于上前曰:财赋者,国之大本,生民之命,重轻安危,靡不由之,是以前世皆使重臣掌其事,犹或耗乱不集。今独使中人出入盈虚,大臣皆不得知,政之蠹敝,莫甚于此。请出之以归有司。度宫中岁用几何,量数奉入,不敢有乏。如此,然后可以为政。上即日下诏:凡财赋皆归左藏,一用旧式,岁于数中择精好者三五千匹[47],进入大盈。炎以片言移人主意,议者称之。”[48]
这种回归为时甚短[49],而内库出纳和内廷采购仍由宦官主持的格局并没有变化。
《新唐书》卷五二《食货二》载:“是时,宫中取物于市以中官为宫市使,两市置白望数十百人,以盐估敝衣绢帛尺寸分裂酬其直,又索进奉门户及脚价钱。有赍物入市而空归者。每中官出,沽浆卖饼之家皆彻肆塞门。谏官、御史数上疏谏,不听,人不堪其弊。户部侍郎苏弁言:‘京师游手数千万家无生业者,仰宫市以活,奈何罢’。帝悦,以为然。”[50]上述材料说明德宗时有“宫市使”,但大宦官未见领其职;白望数十百人,数千万家仰“宫市”以活,说明与“宫市”有关的人众多,可能是各宫(院)都有相对独立的采办人员,才会牵涉到如此众多的人?
吴凑,德宗时为京兆尹,曾力图恢复内廷供送旧制,把“宫市”仍列入“府县常务”,《册府元龟》卷六七四《牧守部·公正》云:“吴凑,德宗时为京兆尹。于时,宫禁诸司中官乱于坊市,强赊买物,谓之宫市,人情无聊。凑累上奏其弊,又言:故事,宫市是府县常务,近年已来,中官始自市买。今请每有所要,但敕下府县令供送,若乱入坊市取物,恐小人因缘为奸,真伪难辨。不然,特置宫市,所令中官谨厚者主之。中人不便其事。帝亦不纳。”[51]
可注意的是,吴凑为章敬皇后弟,也兼有内外两重身份,代宗时,甚得信任,“尤为委信”,曾倚重为除元载之外的主要谋臣[52],出任例由宦官执掌的十王宅使。十王宅使(十六王宅使)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皇子起居、膳食管理,[53]代宗以吴凑为使,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试图削弱宦官内财政权的信号。德宗时,内职掌已被宦官垄断,因此,吴凑提出恢复京兆府、县负责宫中采买事宜,以免宦官扰民的建议,并没有得到实施。虽然吴凑也具有双重身份,但与杨国忠时已不可同日而语。内廷采购权是宦官控制内财政的重要环节,当然不能轻易易手。德宗在某种程度上显然也受制于宦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