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商业发展的三个高潮:机遇与挑战

商业发展的三个高潮:机遇与挑战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曲线可谓是三波多折。第二个高潮期,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第二次高潮最重要的变化之一。第三次高潮出现的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的统一和社会的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明中后期以后,随着近代化的萌动,如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商业发展的三个高潮:机遇与挑战

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曲线可谓是三波多折。三波,即指战国秦汉、唐宋和明清三次高潮期;多折,即指魏晋南北朝五代十国等割据战乱时期,商业受到挫折,从原已达到的高潮跌落,甚至出现衰歇的局面。

第一个高潮,是中国从分裂割据最终实现统一的时期,《荀子·王制篇》描述了战国时期全国商品流通的情况:“北海则有走马、吠犬焉,然而中国得而畜使之;南海则有羽翮、齿革、曾青、丹干焉,然而中国得而财之;东海则有紫紶、鱼、盐焉,然而中国得而衣食之;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故泽人足乎木,山人足乎鱼,农夫不斫削不陶冶而足械用,工贾不耕田而足菽粟。”[3]秦汉的大一统局面也促进了商业的进一步繁荣,《史记·货殖列传》云:“汉兴,海内为一,开关梁,弛山泽之禁。是以富商大贾周流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4]因此,商人势力的成长,很多大中都会成为商业贸易的中心,是第一次高潮出现时最重要的特征之一。

第二个高潮期,在唐前期一百多年农业稳定发展的基础上,社会经济呈现全面繁荣。唐后期开始,坊市制度逐渐被突破,对商业的限制逐渐松弛,城市工商业人口比重加大,商业繁荣,商品结构也出现变化。元稹《估客乐》一诗生动描述了商人长途贩运的商品:

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

炎洲布火浣,蜀地锦织成。越婢脂肉滑,奚僮眉眼明。(www.daowen.com)

通算衣食费,不计远近程。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5]

《史记·货殖列传》有所谓:“百里不贩樵,千里不贩籴。”说的都是唐以前商人经营的商品尤其是长途贩运,以质轻价贵、便于转运、赢利大的奢侈品为主,如元稹《估客乐》中提到的珠、玉、马、锦、越婢、奚僮等,而日常生活所需的粮食等,由于贩运成本高,不是商人经营的主要品种,全国性的商品市场尚未形成。唐朝后期开始,这种情况有了变化,粮食、茶叶瓷器等生活必需品逐渐成为商品交易的大宗。《唐国史补》卷下谈到当时商品交易的情况:“凡货贿之物,侈于用者,不可胜纪。丝布为衣,麻布为囊,毡帽为盖,革皮为带,内邱白瓮瓯,端溪紫石砚,天下无贵贱通用之。”[6]说的都是日用品种类。北宋以后,南方经济的发展更为明显,有更多的史料记述了日用品的大宗交易情况,而利用水路运输商品运载量大,比起陆运成本更为低廉。北宋开封城中的大相国寺,实际上也是一个全国最大的商品交易集散地,每月五次开放,任由“万姓交易”[7]。“中庭两庑可容万人。凡商旅交易,皆萃其中。四方京师以货物求售、转售他物者必由于此。”[8]所交易的商品种类繁多,有家居用品、鞍辔弓箭、时果腊脯、绣作珠翠、幞头帽子、书画古玩、土产香药,大多属于日用品之类。

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第二次高潮最重要的变化之一。

第三次高潮出现的明清两朝,都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统一王朝,政治的统一和社会的相对安定,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客观环境。明中后期以后,随着近代化的萌动,如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农副产品商品化程度加深、专业化程度提高(专业性城镇和专业性地区的形成、农业和手工业专业户的形成等方面),都成为商业发展的新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