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本章之前,我想作为外行就下面即将提到的模式方框图作一说明。我不是一个电脑技术人员,也不打算进计算拓扑入门班,我只是想运用这张大大简化了的行业结构图来说明我们是如何恢复IBM的经济活力的。这是一个相当艰难的任务,因为它需要迫使公司限制其野心,并将关注点放在有战略意义和经济意义的市场上。
模式方框图通常称为“层次结构图”,它也是计算机业内人士喜欢谈论的话题。层次显示了一个典型的计算环境中的大多数主要部分。这其中的底层基础就是那些可以组装成硬件成品的构件,位于结构图中间层次的是操作系统、中间件和软件应用程序,整个服务支持系统则居于整个结构图的最高层。当然,在现实世界中,它并不像这么简单。
现在你该知道,当IBM研制出S/360并把该系统分布在其组织结构(层次结构)中的每一个层次的时候,IBM的战略是什么了。但是,30年后,IT行业模式发生了两次根本性的转变:第一次,是非常小的公司开始生产和提供IBM的“层次结构”中所发明和拥有了很长时间的计算技术构件,并且客户也开始自行购买和整合这些技术构件。
第二次,也是具有威胁性的一次,是另外出现了两个堆栈:一个建立在开放式UNIX操作系统基础上,另一个建立在封闭式的英特尔/微软平台基础之上。20世纪80年代中期,当IBM已经拥有30%以上的行业市场占有率时,公司固然可以放心地忽视这些威胁;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早期,当IBM的市场份额还不足20%并开始持续快速下滑的时候,要有力地反击这些威胁就已经是一个亡羊补牢式的艰巨战略任务了。(www.daowen.com)
我们不得不接受这样的一个事实,那就是我们不可能事无巨细、全然兼顾。其他公司或许可以在IBM堆栈内部活得很好,但为了保留自己的竞争力,我们必须大力进行技术开发。因为我们要凭借这些技术开发去参与另外一些可以带来数十亿美元的堆栈,否则我们就会承担巨大的损失——我们所承担不起的损失。
我已经说过,我们决策的结果就是扩张进入UNIX以及微软/英特尔的市场,同时再造我们自己的硬件平台,以便在这个新的硬件平台上建构新的软件业务、服务业务以及构件技术业务。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认真考虑,我们将在IBM内部堆栈的什么地方来确立我们的长期势力范围。
我已经讨论过第一项,也是最为大刀阔斧的一项决策,即决定让IBM公司放弃拿自己的OS/2系统来对抗微软的Windows系统的做法,并围绕着中间件建构IBM公司自己的软件业务。20世纪90年代结束之前,我们又制定了另一项决策:撤出应用软件市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