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购并莲花软件公司

购并莲花软件公司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直到5月份,约翰·汤普森才说服我相信IBM应该购并莲花软件公司。约翰就购并的可能性与莲花软件公司的CEO吉姆·曼齐交涉了好几次,但都无功而返。我们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莲花软件公司员工的审视,为了获得他们的信任,我们必须努力打赢这场战争。于是,我们将互联网和IBM的主页混合在一起,以便快速地将我们的观点直接传递给莲花软件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们。

1995年年初,约翰·汤普森找到我,并告诉我他的一个一箭双雕的大胆创意,该创意不仅能够填补我们中间件业务领域的空白,还能够有力地打上合作计算时代的印记,而不是孤立计算。他的这个创意就是:购并莲花软件公司。从那以后,他还告诉我,他是胆战心惊地在做这些事情的,因为去“购买”一项技术而不是建构一项技术,这与IBM的一贯做法大相径庭。此外,尽管那时我和约翰相互之间尚不太了解,但他已经要求我签发一张巨额的支票了。

莲花软件公司是因为它的1-2-3电子表格程序软件才得以成名的,但是我们最想得到的“皇冠上的珠宝”却是该公司的一种名叫Notes群件的卓越产品——这是一种开创性软件,它可以支持数量巨大的计算机用户之间实现合作。

直到5月份,约翰·汤普森才说服我相信IBM应该购并莲花软件公司。于是,IT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软件购并活动开始了。约翰就购并的可能性与莲花软件公司的CEO吉姆·曼齐交涉了好几次,但都无功而返。于是我们决定采取主动攻势:6月5日,我给曼齐打了一个电话,告诉他我们将启动友好的接收计划。我不敢保证,但是我相信曼齐那时一定感到很吃惊。他的回答是不屈服的、冷峻的,但同时也是礼貌的——很简洁。

任何人都会告诉你,软件购并计划有风险。因为在软件购并中,你所购并的资产就是人。如果起关键作用的人决定离开被购并的公司(而且一旦购并计划得以完成,很多人都会因为财务问题而选择离开),那么你所花的大量的钱就只剩下了一些建筑、办公设备以及接触到装机用户的途径了。

做这种事我并不是第一次。在美国运通公司的时候,我们就购并了美国第一数据公司(First Data Resources),后者是一家拥有非常杰出的企业文化的私人公司,而且该公司也并不想被并入任何一家大公司。我知道这都是可以应对的。但是,这一次是兼并一家十分具有风险性的软件公司,而且我还有一种这样的感觉,那就是:在正式打响购并战第一枪之前,必须在争取对方公司员工方面打个胜仗。我们知道,我们的一举一动都将受到莲花软件公司员工的审视,为了获得他们的信任,我们必须努力打赢这场战争

我们知道,莲花软件公司的员工——那时比IBM的员工人数还要多,有一种以互联网为核心的文化。于是,我们将互联网和IBM的主页混合在一起,以便快速地将我们的观点直接传递给莲花软件公司的员工和股东们。在我给曼齐打完电话一分钟以后,我们的信息——包括我们致莲花软件公司员工的信,就在互联网上出现了。正如所料,莲花软件公司的员工知道在哪里看到这些信息:他们上网并阅读到了这些信息。我们让两种截然对立的公司文化首次相遇了。

私下里说,我们也还是很担心这次购并计划可能要花上数月才能完成,友好的接收常常会演变成激烈的冲突、赤裸裸的矛盾以及法庭上的辩论。但是,我们的信息使每个人都有了一种很好的战略感,而且我想我们也提前做好了一切准备。星期二,曼齐打电话给我,那天晚上我们在曼哈顿共进了晚餐,在晚餐上我们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我们两家公司将在随后两天中以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接触,以讨论公司文化、法律事务、员工以及报价等问题。星期五晚上,在律师事务所,我们最后握手成交了,成交价是32亿美元。到星期六时,双方公司的董事会都批准了该购并协议。一周之中,我们完成了IT产业历史上最大的一笔软件购并计划。(www.daowen.com)

这也是IBM所进行的第一次友好接收活动——同样也是商界的一件新鲜事儿。《纽约时报》报道说:“或许IBM接收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而且据说也是这个时代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它违背了一个公认的道理,即购并一家主要价值不在于其所拥有的机器或不动产而在于其所拥有的员工的公司,是一件艰难的事情。”幸运的是,我们得以保留住了原莲花软件公司的所有员工,包括雷·奥奇耶这位开发Notes组件的天才(吉姆·曼齐继续留任了好几个月,但是他不喜欢在复杂的大公司中任职)。

当1995年7月购并计划结束以后,安装Notes的用户数量大约有200万个,到了2001年这个数目就变成了9000万个。而且尽管互联网随后大幅减少了对基础合作软件的需求,但是莲花软件仍然是知识管理和合作领域中最有效的击球点。

最终,我们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家软件公司。从文化层面上说,事实证明我们可以让某些组织单独行动,并允许一个行动快速的团队开展活动。或许最重要的还是,友好的购并在IBM内外都传递了这样的一个信息:我们已经摆脱了挣扎在生死存亡线上的状况,现在可以郑重地重申自己在业内的重要影响地位了。

大约9个月后,同样也是在约翰·汤普森的敦促下,我们又进行了另一次重大的软件公司购并活动,这次的购并对象是得克萨斯州奥斯汀的智能管理软件系统公司(Tivoli)。这次购并活动使我们一下子跳跃式地进入了分散式系统管理软件产品市场(是一些较小的产品,但却是非常关键的中间件)。当我们决定购并智能管理软件系统公司的时候,它还是一家价值5000万美元的公司;但是现在,其年收入加上从IBM转移来的一些业务已经超过了10亿美元。

当我写到这里的时候,IBM的软件集团已经是世界上最强大的软件公司了,而且也是网络化计算时代的主导性网络公司。2001年其年收入是130亿美元(仅次于微软),税前利润约为30亿美元(成长率是两位数)。拥有这种成绩,我们现在已经成为我们所参与其中的任何一个市场细分中的头号或者二号主导者。

IBM软件的发展历程,就是整个公司在过去10年起死回生、扭转乾坤过程中的一个精彩的缩影。令人难以置信的技术资源被公开地散布在全IT行业中的各个领域,推动这场变革的巨大动力来自外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在这一即将出现的机遇的激励下,我们快速重组我们的资产和机构,并将资源大量用于购并新技术和开发新战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