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也不愿意投资失败,但似乎谁也无法保证自己的投资可以万无一失。哪怕是“股神”巴菲特老先生,在给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股东的一封公开信中,告诉股东在2008年的投资中他做了一些“愚蠢”的事情。“我至少做出一个重大的投资错误,还有几个小一些的,但也造成了伤害。”巴菲特在信中坦承。他还自我调侃地说:“当市场需要我重新审视自己的投资决策迅速采取行动的时候,我还在啃自己的拇指。”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经常会遇到一些难以预料的事故和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自然灾害都具有不确定性,我们称之为“风险”。
“风险”一词的由来,最为普遍的一种说法是,在远古时期,以打渔捕捞为生的渔民们,每次出海前都要祈祷,祈求神灵保佑自己能够平安归来,其中主要的祈祷内容就是让神灵保佑自己在出海时能够风平浪静、满载而归;他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深的体会到“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预测无法确定的危险,他们认识到,在出海捕捞打鱼的生活中,“风”即意味着“险”,因此有了“风险”一词的由来。
而另一种据说经过多位学者论证的“风险”一词的“源出说”称,风险(risk)一词是舶来品,有人认为来自阿拉伯语,有人认为来源于西班牙语或拉丁语,但比较权威的说法是来源于意大利语的“risque”一词。在早期的运用中,也是被理解为客观的危险,体现为自然现象或者航海遇到礁石、风暴等事件。大约到了19世纪,在英文的使用中,风险一词常常用法文拼写,主要是用于与保险有关的事情上。
现代意义上的风险一词,已经大大超越了“遇到危险”的狭义含义,而是“遇到破坏或损失的机会或危险”,可以说,经过两百多年的演义,风险一词越来越被概念化,并随着人类活动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而逐步深化,并被赋予了从哲学、经济学、社会学、统计学甚至文化艺术领域的更广泛更深层次的含义,且与人类的决策和行为后果联系越来越紧密,风险一词也成为人们生活中出现频率很高的词汇。
无论如何定义风险一词的由来,但其基本的核心含义是“未来结果的不确定性或损失”,也有人进一步定义为“个人和群体在未来遇到伤害的可能性以及对这种可能性的判断与认知”。在生意场中,如果采取适当的措施使破坏或损失的概率不会出现,或者说智慧地认知、理性地判断,继而采取及时而有效的防范措施,那么风险可能带来机会,由此进一步延伸的意义,不仅仅是规避了风险,可能还会带来比例不等的收益,有时风险越大,回报越高、机会越大。
“我现在房子、车子都有了,生活已经不愁了;股票、基金、外汇、黄金都买了,分散投资,降低风险,希望资产可以多多增值。太太的工作也很稳定,孩子学习也不错,我真是很满足了。”
约翰是有名的投资高手,40岁不到的他已经为自己和家人积聚起不少的财富,一家人生活安定、快乐。每每谈到自己对财富的这份经营,约翰都充满自豪,想到将来只要能保持一定的增值,一家人的生活都可以相当舒适、美满,脸上总是洋溢幸福。
不过,财富多了,约翰的担忧也有了,他发现所有的投资中,缺少了一项重要内容——保险。“以前没什么资产,觉得再花钱买保险有点浪费。现在财产多了,才有了这份不安。谁都不能预料明天会发生什么,我和太太现在都想买些保险,比如健康保险、意外保险、重大疾病保险,起码是一种相互之间的经济保障。”
约翰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起来的财富,可能因为少了保险这个小小的漏洞,损失惨重,甚至“一蹶不振”。一次小小的交通事故、一场突突如其来的病痛或其他的意外都会让家庭财产面临考验。没有保险,他着实没有安全感,幸福感大打折扣。他希望可以让来之不易的财富有保护,让一家人可以好好享用。
据调查,像约翰这样光有财富、没有保险的人,财富安全感很低,当他们意识到可能存在的风险时,幸福感会被不安所取代。
俗话说,“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旦夕祸福”,意外和风险无处不在,它们不以人的意志、善恶而区别对待,这些都对财富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没有保险的保障,自己的资产就会直面风险,财富的积累可能不堪一击。一场交通意外、一场火灾,一场疾病,都很有可能在瞬间大量侵蚀财富,令自己和家人无限担忧,甚至“小康变赤贫”。
有一座华丽的宅邸,住着一个大富翁,他吃的是山珍海味,穿的是绫罗绸缎,可是他并不开心,每天晚上总是做噩梦,因为他担心万一他的财产失去了,他就会过穷人的生活。
一天早晨起来,他听见上帝在唱歌,他就把他的苦恼给上帝说了,上帝说:“这样你把你的金子给一袋给我,我保证在你生病或遇到其他风险事故时给你五袋金子,在你老了的时候,每月都给你半袋金子。”富翁同意了。从此,他再也不做噩梦了。
对于财富越多的人来说,风险也就越大,安全感自然越低,随之而来的是幸福感的下降。财富与幸福之间的链接会因为少了保险而断裂。所以,财富需要一堵“防火墙”——保险,用它来抵御病痛、意外、生老病死等未知的不幸带来的财产损失。起码在这些不如意的事情发生后,家人不用在经济上和生活上受累与忧愁。
保险是投保人根据合同约定,向保险人支付保险费,保险人对于合同约定的可能发生的事故因其发生而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或者当被保险人死亡、伤残和达到合同约定的年龄、期限时承担给付保险金责任的商业保险行为。
一只白鸽在水边梳洗,突然听到“救命——救命!”白鸽立即循声飞到水面上,看见一只蚂蚁在水中挣扎,善良的小白鸽不忍见死不救,于是叼起一支草棍,伸向水中将蚂蚁救起。
小蚂蚁正要说感谢的话时,只见小白鸽已飞到小溪边继续梳理她的羽毛,好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这时,一个猎人来到溪边,看见这只美丽的白鸽,心里一阵高兴悄悄地举起了弓箭,这时蚂蚁发现了,心想不妙,恩人有难,我一定要救他。于是蚂蚁冒着生命危险,奋不顾身的爬到猎人脚上,狠狠地咬了一口,猎人不知是被什么东西咬了一下,回头看时,手上的箭叮叮落地,小白鸽听见后,发现了猎人,立刻飞走了。
保险,就好像小白鸽救蚂蚁于危难之时,一旦危险发生,保险会义不容辞地站出来救我们于危难之中,成为被我们抓住的救命的稻草。其实,保险就是转移风险、补偿损失的最佳手段。
从表面上看,保险与赌博存在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以随机事件为基础,都可能以较小的支出获得较大的回报。但事实上,二者存在本质的区别。从参与者对风险的态度看,投保人属于风险厌恶者,理论上说,他愿意付出比期望损失价值更小的成本(保费)来转移损失的不确定性;而赌博者属于风险爱好者,他愿意付出比期望值更小的成本(赌本)来获得利益的不确定性。
与保险转移风险相比,赌博行为则是主动创造风险,把确定性的成本(赌注)转变为不确定性的收益,除成本外,不承担损失风险。同时,赌博也是一种投机行为,把原本稳定的收入转化为不稳定的风险,只会给社会、家庭带来不稳定的因素。
从法律角度看,保险是一种合同行为。投保人向保险人交纳保费,保险人在保险人发生合同规定的损失时给与补偿。
探其本质,保险是一种社会化安排,是面临风险的人们通过保险人组织起来,从而使个人风险得以转移、分散,由保险人组织保险基金,集中承担。当被保险人发生损失,则可从保险基金中获得补偿。即“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可见,保险本质是一种互助行为。从经济学角度看,保险是对客观存在的未来风险进行转移,把不确定性损失转变为确定性成本(保费),是风险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
可保风险仅限于纯风险。所谓纯风险,是指只有损失可能而无获利机会的不确定性。但并非所有的纯风险都是可保风险。纯风险成为可保风险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1)损失程度较高。一旦发生,就会给人们造成极大的经济困难。对此类风险事件,保险便成为一种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
(2)损失发生的概率较小。(www.daowen.com)
(3)损失具有确定的概率分布。
(4)存在大量具有同质风险的保险标的。从而保证风险发生次数及损失值以较高的概率集中在一个较小的波动幅度内。
(5)损失的发生必须是意外的。
(6)损失是可以确定和测量的。即损失发生的原因、时间、地点都可被确定以及损失金额可以测定。
(7)损失不能同时发生。
风险管理是指面临风险者进行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以减少风险负面影响的决策及行动过程。风险管理一条总的原则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保障。对纯风险的处理有回避风险、预防风险、自留风险和转移风险四种方法。
(1)回避风险。
回避风险是指主动避开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它适用于对付那些损失发生概率高且损失程度大的风险。其局限性表现在,并非所有的风险都可以回避或应该进行回避。
(2)预防风险。
预防风险是指采取预防措施,以减少生意场中损失发生的可能性及损失程度。预防风险涉及到一个现时成本与潜在损失比较的问题。
(3)自留风险。
自留风险即自己非理性或理性地主动承担风险。在做出理性选择时,自留风险一般适用于对付发生概率小,且损失程度低的风险。
(4)转移风险。
转移风险是指通过某种安排,把自己生意中面临的风险全部或部分转移给另一方。通过转移风险而得到保障,是应用范围最广、最有效的风险管理手段。保险就是转移风险的风险管理手段之一。
(1)对症下药。
了解本身需求,要有针对性。保险的目的主要有:生命保障、收入保障、养老保障、伤残保障、疾病医疗费用保障等。在确定了相应的需求后即可选择相应的保险种类。
(2)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经济收入状况,确定适当的保险额数。一般来讲,寿险的保险金额确定为一个人的年收入的3倍左右,而意外险的保额一般确定为一个人的年收入的10倍左右。
(3)选择组合式保险计划,通过多个险种的搭配,达到最佳保障效果。
所谓组合式保险计划,就是将含有寿险,意外保险,健康保险保障利益的多个保险险种以一个保险计划的形式出现,这样做的目的,既可以使保户获得较周全的保险,也可以节省一定的保险费用。
(4)选择优秀的保险代理人,确保周全的售后服务。
有这样一个故事:东山和西山各有一座庙,庙里分别住着一个和尚,两个和尚在山下打水时遇到了并成了好朋友。这一年天大旱,人们要跑很远的路,到水源的上游才能打到水。西山的和尚很勤快,每天都跑很远挑满满两捅水回庙。他发现很久没有见到东山的和尚来挑水了,以为他病了,就挑了一捅水上山去看这个朋友。当他汗流浃背地跑到东山顶上时,却发现他的朋友正闲坐在庙前读书!原来,他的朋友这几年来在打水的同时,只要一有空就挖井,每天挖一点。天大旱的时候,他的井刚好也挖成了,所以他现在能够如此悠闲……
未雨绸缪的和尚有足够的甘泉喝,更有悠闲的日子过,如果把挖井换成理财的话,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学一学东山的和尚呢?
同样是几十年的人生路,因为个人的风险意识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生活质量。是主动地防御风险,还是被动地承受风险,都是人们自我选择的结果。如果我们被金钱所主宰和支配,那我们就有可能在人生的冬天来临的时候,像寒号鸟一样可怜;相反,如果我们能够积极主动地掌控金钱,那我们就会像东山的和尚,不慌不忙、从容富足地过一生。投保,无疑可以帮我们拿到这种主动权。
目前在世界上流行的投资保险策略中,可以分为两个大类:一类是基于期权定价公式的对冲保险策略,另一类是利用简单参数设定的投资组合保险策略,即CPPI动态组合保险策略。
在第一类保险策略中,其保险策略的执行需要依赖于对冲产品(例如:股票期权、指数期货等)来实现。由于我国市场上目前仍然缺少有效的避险工具,所以国内金融产品为了实现投资保险的目的,多选择恒定比例投资组合保险策略(CPPI)作为投资中的避险策略。
仅以当前的市场环境为例,保本基金可以选择的操作方法之一,就是通过购买一定剩余期限的债券,从而锁定风险。同时,管理人将安全垫(风险损失限额)进行放大投资于股市,并随着时间的变化和股票资产价值的变化,不断调整计算风险损失限额。根据基金净值和风险资产值的变化,适当调整放大倍数重新计算股票投资上限后,按新上限相对于老上限的变化进行股票买入或卖出的动态调整。
我们可以将CPPI的基本内容概括如下。
将基金投资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低风险的债券资产,二是具有较高风险的股票资产。在每一个动态调整时刻,股票资产与债券资产按一定的比例动态调整。其中,关键是对无风险收益放大一定倍数(m)进行风险相对更大的股票投资。如果m越大,标志着基金资产在股票出现下跌的过程中,基金资产逼近保本底线的速度越快,为了实现保本目的,需要动态调整的频率也就越高。如果由于市场流动性以及交易成本等原因不能够及时实现动态调整,那么基金向下跌破保本底线的风险就越大。当然m取值越小,在股票上涨的时候,基金能够分享到股票上涨收益的比例也就相对较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