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节约之道:比尔盖茨的理财

节约之道:比尔盖茨的理财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巴菲特于2007年以520亿美元的身价位居全球富豪榜的第二位,但是巴菲特的节俭尽人皆知。她的“花生酱”目前价值50万美元,每年帮她赚取大约5万美元的利息。这个“富婆”是麦克蒂格的一个客户,在他的指导下积累了琐碎的财富,最终达到了财务自由。麦克蒂格有着丰富的经历,在他接触了大量投资人与生意人后,发现太多的人抱着错误的理念。俭朴意味着必须“赚多花少”,以便达到致富的目标。

节约之道:比尔盖茨的理财

很多聪明绝顶、智商超群的人,常常是“穷口袋”,究其原因,是“财商”较低的缘故。没钱的,缺钱的,或者说“穷口袋”的人需要理财,原因简单:“你不理财,财不理你。”要想得到“财神”的青睐,要主动“理”财。例如,比尔·盖茨为何能多年高居美国富豪榜榜首?最重要的是因为他非常善于理财。

富人,不管单身或已婚,大都希望在心理层面过上悠哉的生活。但现在,要想拥有一个优质人生并不容易。不管如何,理财要先求心安,先求一个生活准则与哲学来做生命的累积,再谈如何理财。否则人会像在笼子里的老鼠,不停地转圈,成了为钱而工作的人。

大多数有钱人可能一不小心就成为金钱的“奴隶”,不得不围绕“钱”来转,管理时间的方式就像羊一样,没有止境地以时间换取金钱,赚钱是为了再花钱。

理财并不是要培养百万富翁、亿万富翁,而是要教给我们一种科学、有效的管理金钱的理念,使我们的生活一天天变好,带给我们安全感和成就感

世界首富比尔·盖茨敛财的速度快得惊人,仅用13年时间就积累了富敌数国的庞大资产,美国的传媒常常不由自主地将他神化。比尔·盖茨究竟有什么投资秘方呢?他是如何打理这份巨额资产的呢?

 

比尔·盖茨虽然是顶尖级电脑奇才,但在理财的具体操作方面难免“技不如人”。为了使理财事务不致过多地牵制自己的精力,比尔·盖茨聘请了“金管家”。1994年,比尔·盖茨在微软股票之外的财产已超过4亿美元时,聘请了年仅33岁的劳森作为他的投资经理,并答应劳森说,如果微软股价一直上升的话,劳森就可以用更多的钱来进行其他投资。除了50亿美元的私人投资组合外,劳森还是盖茨捐资成立的两个基金的投资管理人,比尔·盖茨对这两个基金的捐赠是以将自己名下的微软股份过户给这两个基金的方式来进行的。劳森的工作就是将这些股份以最好的价钱售出,并在适当的时候买进债券或其他投资工具来完成这一过程。经过专家的打理,这两个基金的每年捐税已经超过了名列《财富》500家中的后几家公司的净收入

比尔·盖茨和一位朋友同车前往希尔顿饭店开会,由于去迟了,以至找不到车位。他的朋友建议把车停在饭店的贵客车位,“噢,这可要花12美元,可不是个好价钱。”比尔·盖茨不同意。“我来付。”他的朋友说。“那可不是好主意,”比尔·盖茨坚持道,“他们超值收费。”由于比尔·盖茨的固执,汽车最终没停放在贵客车位上。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比尔·盖茨不愿多花几元钱将车停在贵客车位呢?原因很简单,比尔·盖茨作为一位天才的商人深深地懂得花钱应像炒菜放盐一样恰到好处。大家都知道盐的妙用。盐少了,菜淡而无味;盐多了,苦咸难咽,哪怕只是很少的几元钱甚至几分钱也要让每一分钱发挥出最大的效益。一个人只有当他用好了他的每一分钱,他才能做到事业有成,生活幸福。

 

巴菲特于2007年以520亿美元的身价位居全球富豪榜的第二位,但是巴菲特的节俭尽人皆知。他现在拥有巨额的财富,却依然住在几十年前买的房子里。有一次,他跟《华盛顿邮报》老板凯瑟琳外出,凯瑟琳在机场想打一个电话,需要十美分。但是凯瑟琳的兜里没有零钱。她和巴菲特说:“沃伦,给我十美分。”巴菲特从兜里掏出了一枚硬币,一看是25美分,他没有递给凯瑟琳,转身就走。凯瑟琳问:“沃伦,你去干嘛?”巴菲特说他要换一下零钱。凯瑟琳说:“不用换,25美分也可以。”

这时候巴菲特才转过身来,有点羞涩地把25美分递给凯瑟琳,说这样会白白花掉15美分。凯瑟琳说:“15美分算不了什么。”巴菲特说:“今天的15美分就是明天的100美元。”他这样讲是有道理的。巴菲特从事投资事业50年,每年的资产都以近30%的复利在增长。如果这样计算,今天的15美分再过25年就会变成105美元。所以在巴菲特的眼里,今天的15美分就是明天的105美元。巴菲特已经养成了用钱生钱的良好习惯。

有些人一辈子没赚过什么大钱,也没继承过任何财产,甚至没买过一辆新车、一串珍贵珠宝或参加什么温泉旅游,但却达到了财务自由。正如美国一位做“花生酱”生意的“富婆”所说:“人们总认为我赚的不过是些花生(蝇头小利)。的确,但我却一点一滴将它们储存下来,时日一久,花生就变成花生酱了。”她的“花生酱”目前价值50万美元,每年帮她赚取大约5万美元的利息。这个“富婆”是麦克蒂格的一个客户,在他的指导下积累了琐碎的财富,最终达到了财务自由。其实,美国百万富婆的成功理财揭示出: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支出,而非他的收入。

 

布莱特·麦克蒂格是华尔街成功的基金管理人,他还有一个身份就是美国广播、电视投资栏目的著名主持人。麦克蒂格喜欢动脑筋,他设计的一款投资软件,成为美国金融业的流行软件;他成立的麦克蒂格奖学金,也资助无数年轻人掌握了高超的金融投资技巧。

麦克蒂格有着丰富的经历,在他接触了大量投资人与生意人后,发现太多的人抱着错误的理念。麦克蒂格感到奇怪的是:为什么那么多人一生勤奋,最终却无法颐养天年?他总结十几年来的工作经验与心得,仔细分析那些在金钱游戏中摸爬滚打的经纪人与投资者所犯下的种种错误,找出投资老手亦不能幸免的投资盲点;他对500多位一无所有、但最终积累了成百上千万财富的投资人进行调查,分析他们的致富之道。

麦克蒂格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富有的程度取决于他的支出,而非他的收入。相对而言,化储蓄为投资是我们暂时牺牲某些享受的最佳奖励,而投资又是一种生财之道。麦克蒂格建议,为了找出各种可能省钱的方法,必须追踪所有支出的去处。其次,逐笔记账的用意在于找出与收入不成比例的支出。在众多的支出项目中,某些支出即使大幅削减也不致影响原有的生活品质。富由俭生:“俭如穷人的富者愈富;奢如富者的穷人愈穷。”所谓的“俭朴”,就是力行中庸之道——知所节制、朴实无华与量入为出,但并不意味着卑贱乞怜和铿吝寒酸。简而言之:生活简单,花费更简单。俭朴意味着必须“赚多花少”,以便达到致富的目标。麦克蒂格认为“简朴”之道的成功关键在于:“你的牺牲应该也有所得。”也就是说,若我们有意放弃追求某些事物,就必须让自己有这种定力,可把省下的钱转为投资。否则,一味的俭朴只是留下可供挥霍的钱罢了。

麦克蒂格从参加他的研讨会的学员中信手拈来一些例子:以前经常在外面吃饭,现在则每周只定一天为“外食日”;只在大甩卖时添购服饰,不一味地追求最新款式。毕竟,它们很快就会过时的;出外旅游时,不再讲究旅馆是否豪华,取而代之的是中低价位的旅馆;与其上电影院一睹为快,不如在家观赏随后上市的DVD;不要一下子就大肆装潢整幢房子,而要视手头松紧,一部分、一部分地装潢。

 

汤玛斯·斯坦利撰写的《隔壁的百万富婆:美国商业女强人的成功之路》一书披露了58%的美国女富翁都用优惠券买食物。

百万富翁不仅在积累财富、成功经营企业以及创造高收入上很有成就,他们一般还拥有高效理财的家庭。大多数人在听到许多百万富翁会采用以下方式提高其家庭的经济效率时会很吃惊:翻新家具而不是购置新的;更换更便宜的长途电话公司;从不通过电话购物;将鞋子换底或修补;购买杂货时使用优惠券;购买散装的家庭用品。

有人经常会问:“为什么百万富翁还使用优惠券呢,这样做不过每天能节省50美分,一生又能够节省多少?!”在美国,典型的富裕家庭每周在食物和家庭生活用品上的支出超过200美元,每年超过1万美元。在成年人的一生中,这个数字大约在40万至60万美元之间。但是,如果知道将这个数字削减50%,即减至20万至30万美元,并将这些钱投资于一个位居前几位的股票基金中,根据过去几年的收益率,你所赚到的钱将会超过50万美元,你会怎么办?

绝大多数百万富翁寄希望于未来。他们很可能会对一定时期中各种活动的成本和利益进行计算以求得节省。这种行为与财富的积累有高度的相关性,而这只是百万富翁全面节俭计划中的一小块儿。

百万富翁约克思说:“吝啬每一美分,用好每一美分,才是财富增值的源泉。”

 

有一项有趣的调查:美国本土1000个百万富翁中,依靠继承、中彩等暴富起来的只有4位,其余的都是平时节俭,定期向银行存入现金,并稳妥投资得来的。

中国台湾龙头企业台朔集团,是一家大型企业,但他们的经营理念却是“小气有理”。员工的圆珠笔写不出字了,必须拿用完的旧笔芯,换一支新笔芯。还有一家商店,连年在同行业中赚取更多利润,秘诀竟是关掉不必要的招牌灯。老板解释说:“小气就是赚自己的钱,自己的钱都赚不回来,又怎么有能力去赚别人的钱?”

加拿大渥太华有一张报纸,叫《吝啬家月报》,专登小气“有理”,为人们节俭过日子提供具体办法的文章。报纸很受读者欢迎,发行量不断刷新。报纸的创办者名叫尼克森,他自己就是节俭专家,崇尚简约生活。

尼克森认为,简约生活也会使人愉悦。吝啬不是没有面子的事,而是一种创造。他说:“省下1元钱,从感觉上说,往往大于你赚进的1元钱。”

中国台湾作家王舜清在一本《小气有理就是钱》的书中,也发表了同样的看法。他认为,“小气”可以致富。“小气”并不庸俗,而是一种优雅。

 

这样的事情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有着惊人的类似。一提到赚钱,好多人的眼睛就向外,拼着命让别人的钱变成自己的钱。然而,在赚钱的路途上,我们往往忽略了个人,低估了自己的内蕴。所以,好多人赚钱的途径显得很单一,他们就只懂得向外一味去挖掘和索取,却忘了赚自己的钱也是一条发财之路。当我们回过头来观照一下自己的时候,自己本身就是一座金库。

既要想尽各种办法努力赚钱,也要千方百计节俭。巨大的财富需要努力才能追求得到,同时也需要杜绝漏洞才能积聚。有些人之所以能够成为富翁,原因在于他们既能想尽各种办法赚钱、挣钱,同时也能千方百计节省不必要的开支,这样使他们积蓄了钱财,并能使其生意获得更多的赢利。

 

美国最大财团之一洛克菲勒财团的创始人洛克菲勒,曾有过一段有趣的故事。

洛克菲勒刚开始步入商界之时,经营步履维艰,他朝思暮想发财却苦于无方。有一天晚上,他从报纸看到一则出售发财秘方的广告,高兴至极,第二天急急忙忙到书店去买一本。他迫不及待把买来的书打开一看,只见书内印有“节俭”二字,使他大为失望和生气。

洛克菲勒回家后,思想十分混乱,几天寝不成眠。他反复考虑该“秘方”的“秘”在哪里?起初,他认为书店和作者在欺骗,一本书只有这么简单的两个字,他想指控他们在欺骗读者。后来,他越想越觉得书言之有理。确实,要致富发财,除了节俭以外,别无其他方法。这时,他才恍然大悟,此后,他将每天应用的钱加以节省储蓄,同时加倍努力工作,千方百计增加一些收入。这样坚持了5年,积存下800美元。然后将这笔钱用于经营煤油,终至成为美国屈指可数的大富豪。

世界上大多数富豪都十分注重节俭。

美国连锁商店大富豪可里奇,他的商店遍及美国50个州的众多城市,他的资产数以亿计,但他的午餐从来都是1美元左右的食物。(www.daowen.com)

美国克德石油公司老板波尔·克德是一位以节俭出名的大富豪。有一天他去参观狗展,在购票处看到一块牌子写着:“5时以后入场半价收费。”

波尔·克德一看表是4时40分,于是他在入口处等了20分钟后,才购半价票入场,节省了25美元。克德每年收支超过1亿美元,他之所以节省25美元,完全上受他节俭习惯和精神所支配,这也是他成为富豪的原因之一。

 

高收入不一定成富翁,真富翁却会低支出。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会摔出富人的国界,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尽家财的富人也可东山再起。

普通大众之所以羡慕富翁是因为在想象中他们可以享受更精致的生活甚至挥金如土,但如果真正进入富翁的世界,却发现成功的富翁很少挥金如土。相反的,他们往往有“视土如金”的倾向。

美国研究者史丹利和丹寇曾经针对美国身价超过百万美元的富翁,完成一项有趣的调查。他们发现:“高收入”的人不必然会成为富翁,真正的富翁通常是那些“低支出”的人。这些被史丹利和丹寇调查的富翁们很少换屋、很少买新车、很少乱花钱、很少乱买股票,而他们致富的最重要原因就是“长时间内的收入大于支出”。

在美国另外一项对富翁生活方式的调查中,我们也毫不惊讶地发现,他们中:

大多数人时常请人给鞋换底或修鞋,而不是扔掉旧的;

近一半的人时常请人修理家具,给沙发换垫子或给家具上光,而不买新的;

近一半的人会到仓储式的商场去购买散装的家庭用品;

大多数人到超市去之前都有一个购物清单。这样做不仅会省钱,可以避免冲动购物,而且,如果有清单,他们在商店购物的时间就会减少到最低限度。他们宁愿节约时间用于工作或与家人在一起,而不愿在超市胡乱地走来走去。

这个结论看来再简单不过,却是分隔富人和穷人最重要的界限,任何人违背这条铁律,就算收入再高、财富再傲人,也迟早被摔出富人的国界。任由门下三千食客坐吃山空的孟尝君、胡乱投资的马克·吐温,当然还有无数曾经名利双收却挥霍滥赌乱投资的人,都是一再违背“收入必须高于支出”的铁律之后,千金散尽。更妙的是:一旦顺应了这条铁律,散尽家财的富人也可东山再起。

在削减开支和努力提高现有生活水准之间,现代人多数会选择后者。他们永远都想要更好的车、更大的房子、更高的薪水。而一旦得偿所愿,他们很快就又变得不满足。学术界将之称为“享乐适应”(hedonic adaptation)或是“快乐水车”。当升职或是新房、新车带给我们的兴奋逐渐消退时,我们又会开始去追求别的东西,如此周而复始。

在很多发达国家,任月薪多少,也填不满高成本生活的黑洞。付钱给房屋中介找到的是又小又贵的公寓,每天开车的路线其实乘地铁就能完成,每天三餐都要下馆子……美国的富翁一直是“烧包”的高手,但是他们现在开始思考如何让每一个美分都更有价值。遵照如下高招,警惕生活中不经意的浪费。

如果讨厌衣柜里所有的衣物,又不想添置任何新衣,那最好的办法就是去置换衣物,方法如下。

邀请至少10个朋友,找一个足够大的场地,更重要的是,光线要充足、镜子要多。每个人至少要带来满满一袋干净、无破损的衣服,带来的衣物都分开放置在各自的“摊位”上,让所有人可以自由挑选。注意穿好内衣,因为通常不会另设更衣间。组织一顿卫生、简单的快餐,最好再来点葡萄酒,这样对成交有帮助。这样,也许不到一个小时时间,就能搞到一身新行头。

每年节省:1000美元(假设一年置换两次,一次置换5件,每件100美元)。

当然,与地铁相比,通常情况下出租车更快、很干净而且更安全,但是乘出租车永远不可能比地铁更实惠。在纽约,假如上班的路途不算很长,单程连带小费花掉12美元,一天就是24美元,再乘以一年250个工作日,每年单上下班的交通费就得6000美元。而乘地铁往返,一天只需4美元,一年也只有1000美元。

每年节省:5000美元。

不要在衣柜里存放两件相同的价值430美元的衬衣或两件相同的价值1065美元的套装。现在要做的是,请裁缝用不同的面料按照这些衣服的款式复制它们。算上运费,一件衬衣不过64美元,而套装只需要500美元。

每年节省:931美元(一件衬衣和一件套装再加上它们的复制品各一件)。

在高级理发店里享受了11年小心翼翼的服务之后,股票经纪人肯德里克·贝尔斯也已经接受了104美元的价格,他认为这里比他更了解自己需要什么样的发型。因此,当他听说每次只收取14美元的社区理发店仍在纽约存在时,他简直惊呆了。

贝尔斯在14美元理发店里坐下来,告诉理发师头顶的头发要长些、两边要修理整齐。没有洗发水,甚至没有毛巾,理发师只是帮贝尔斯松开了领带,在贝尔斯的头发上喷了点水就开始了。最后,贝尔斯得到的发型和他11年来习惯的发型没什么两样,这个结果和高级理发店并无不同。“标准的股票经纪人发型。”贝尔斯笑道。

 

每年节省:540美元(假设一年剪6次)。

金鱼被视为超级便宜的宠物,但实际上这个头衔应该属于斗鱼,它们只需要一个鱼缸,一周喂三次就行,这些消耗只是金鱼的一半。那么和纽约人气最旺的宠物狗——拉布拉多猎犬相比,斗鱼的优势显而易见。从食物开销、美容开销、兽医检查开销等各方面算下来,养一条斗鱼相比养一条拉布拉多猎犬,每年节省:1032美元。

需要看一看免学费的美国公立教育的水平吗?最好去纽约布鲁克林区最好的公立学校看看。

校长阿隆塔·莱顿对丰富的活动饶有兴趣,“粉笔和讲课并不等于一切”。幼儿们可以通过游戏认识健康食品,一年级学生可以学舞蹈,高年级学生则可以随纽约爱乐乐团学习音乐。

2008年,这里有72%的学生能通过英语国标考试,87%的学生通过了数学考试。现在已有526名在校生,虽然入学人数还在上升,但莱顿说他们可以容纳更多的学生。如果您还想找到更多优秀的公立学校,可以上网上搜搜看。

每年节省:23625美元(一家私立学校一年的学费)。

无论是哪种外卖,都可以视做美国人日常开销的黑洞。其实只要找找烹饪专家,花300美元就能请他们上门指点,每次课程2.5小时,专门教如何又快又容易地做出味美、价廉又富有营养的一餐。

每年节省:1248美元(按外卖行情,每周省24美元计)。

因为有中介代劳跑腿,的确让找房变得容易多了,但代价是,他们的佣金要达到年租费的10%~15%。“免费租房”网的创建者彼得·雅各布森说:“当经济走势强劲时,大家还都负担得起这笔费用。”但是金融危机来了,不能再雇中介了,只有以下这些办法:

(1)在想租房的区域转悠,跟每个看门人和每一个所能遇到的闲人搭话寻找租房信息。

(2)向每个人讲述现在的困境。据说一位作家在失去公寓之后,坐在洗衣店里抱怨造化弄人,结果意外发现洗衣店老板恰恰有公寓待租。

(3)密切注意每个可能有租房信息的网站。

(4)按地址直接找到房东。

学会如何省钱,才能更好地让钱生钱,使财富的源头泉涌不断。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