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钱是好仆人,坏主人。”这是著名作家小仲马的作品《茶花女》中的一句名言,是做金钱的主人,还是做金钱的奴隶,这反映了两种不同的金钱观。这两种不同的金钱理念将决定两种不同的人生。
有的人是金钱的主人,无论钱多钱少都拥有人的尊严。有的人是金钱的奴隶,一辈子为钱所役,甚至被钱所毁。
判断一个人是金钱的奴隶还是金钱的主人,不用看他有没有钱,只要看他对金钱的态度就行。当一个人很有钱的时候,我们能够更清楚地看出这一点来。一个穷人必须为生存而操心,我们无权评判他对钱的态度。
做金钱的主人,关键是要戒除对金钱的占有欲,抱一种不占有的态度。也就是真正把钱看作身外之物,不管是已到手的还是未到手的,都要与之拉开距离,随时可以放弃。只有这样,才能在金钱面前保持自由的心态,做一个自由人。凡是对钱抱占有态度的人,他同时也就被钱占有,成为钱的奴隶,如同古希腊哲学家彼翁在谈到一个富有的守财奴时所说:“他并没有得到财富,而是财富得到了他。”
曾有个亿万富翁,一天因为在一点生意上遇到一些麻烦,就六神无主,烦躁不堪。他的办公室空调调到了适宜的温度上,但他还是感觉热,浑身有要出汗的感觉。他踱步到窗前,顺着窗户向外看,看见一个拉板车的人正躺在夏日炎炎的大街上,呼呼睡得正香,而给他抵挡太阳的仅仅是板车旁的一点点阴凉。富翁感到很纳闷,他问自己的助手,那个人在这种情况下怎么就睡得这么香呢?助手告诉富翁,你想让他睡不着吗?很简单,给他10万元。富翁按照助手的意思去做了。这下,那位拉板车的可真睡不着了。他拧拧自己的大腿,怀疑自己是不是在做梦,当他确信无疑时,他开始琢磨开了,这10万元该如何花?他想买一座别墅,可又不够。想买辆车搞出租,可是没有生意怎么办呢?想开个店吧,假如亏本了,就太可惜。就这样,他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花这笔钱。于是他日思夜想,觉也睡不好了,饭也吃不香了,连拉板车也没心思了,弄得他直后悔,不该接受这笔钱。
从钱自身的角度说,它仅仅是一个中性的符号而已。但在芸芸众生中它却有着非凡的意义,它代表着拥有者创造了多少价值。从某种角度说,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方法之一,就是把他的身价放在天平一端,看看另一端需要放多少财富才能撬动直到达到平衡。
巴尔扎克是金钱的追逐者。他一生都在追求金钱,但金钱始终都没有光顾他,他也没成为百万巨富。但可贵的是,巴尔扎克没有成为它的奴隶。
《人间喜剧》作为一部社会风俗史,它反映了欧洲封建贵族和资产阶级上升的历史,特别是深刻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金钱关系”,正如巴尔扎克自己所说的:“写尽金银底下的丑恶。”在《人间喜剧》中,巴尔扎克深刻地刻画了金钱所具有的毁灭性和逼人腐化堕落的魔力,并将其作为全部作品的中心主题。正如丹麦评论家勃兰克斯所说:“巴尔扎克小说中的真正主角是谁呢?是没有姓名没有性别的英雄——在资产阶级社会无孔不入、无所不在的权力——金钱。”正是“金钱权力”这个角色成为《人间喜剧》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的推动力,决定了人物的关系和命运。
在那个金钱决定一切的时代,巴尔扎克命中注定要在金钱的魔影中生活,他无法选择,无力超脱。但是,难能可贵的是,巴尔扎克是“为写作而谋生,绝不是为谋生而写作”。
巴尔扎克一生都在和金钱打交道,他整个一生是在欠债中度过的。他从青年时代经营出版印刷业破产负重债开始,接连不断的商业、企业经营上的惨败、破产与败诉的打击,以及他的不善理财、不善节俭、收支紊乱,使他一直是旧债未了又负新债,债台高筑,至死都未能还清。高利贷商人和债务监狱的执达吏追逼着他。他发出无奈的哀叹:“我差一点失去面包、蜡烛、纸张。执达吏迫害我像迫害一只兔子,甚至比对兔子还厉害。”债务的阴影时刻笼罩在他的头上,使他一放下出神入化的神奇之笔,回到冷酷的现实,便感到心悸不安。为了躲债,他和债主们巧妙周旋。为了逃避执达吏的追捕,他挖空心思地隐藏行踪。人常说“狡兔三窟”,巴尔扎克的藏身之处何止三处。
更为有趣的是,一天夜里,一个小偷爬进了巴尔扎克的房间,在他的书房里乱摸。巴尔扎克被响声惊醒,他一边悄悄地爬起来,点亮蜡烛,一边十分平静地微笑着对那个惊慌失措的穷小伙说:“亲爱的,别找了,我白天都不能在这书桌里找到钱,现在天黑了你更别想找啦!”
莎士比亚曾对钱做了洋洋洒洒的描述:“钱是一根伟大的魔棍,随随便便就能改变一个人的模样。”他在《雅典的泰门》一剧中说得非常透彻:“金子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变成高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它可以使受诅咒的人得福,使害着灰白色癫病的人为众人所敬爱,它可以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它可以使鸡皮黄脸的寡妇重做新娘。”
很多穷人把自己当做是金钱的奴隶,金钱成了他们唯一崇拜的上帝,独自观摩金子成了他们的癖好,而他们却无形中成了金钱的守护者,久而久之也就乐意从事这份工作了,甚至于到了痴迷、疯狂的地步。于是,金钱是他们的一切,甚至于生命。
不知是不是在成为奴隶的过程中,人存在着嫉妒心理,羡慕那些拥有金子的上层阶级,因为这样,他们才不顾一切地得到金钱。殊不知,金钱不是万能的。也许可以这样说,守财奴也是上层阶级的奴隶。他们并没有像上流社会的人士一样享受金子带来的奢侈的生活,仅仅是东施效颦,一味地占有。
真正具备生活智慧的人不是苦行僧,他们也会追逐财富和享受,只是不会做金钱的奴隶。
赚取金钱不应是一种负担,而应是一种趣味游戏。很多人都把赚钱当做一个苦差事,要想获得成功,我们应该改变对赚钱是一种负担的看法。
他一直有一个习惯,每当黄昏的时候,他就到小报摊上买一份载有股市收盘的当地晚报回家阅读。当他的朋友都在忙着怎样娱乐的时候,他则说:“有些人热衷于研究棒球或者足球的时候,我却在研究怎么赚钱。”
在谈到投资的时候,他总是说:“玩扑克的时候,你应当认真观察每一位玩者,你会看出一位冤大头,如果看不出,那这个冤大头就是你。”
他从来不乱花钱去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情,他总是琢磨赚钱的办法。
有人开玩笑说:“摩根,你已经是百万富翁了,感觉滋味如何?”
摩根的回答让人玩味:“凡是我想要的东西而又可以用钱买到的时候,我都能买到,至于其他人所梦想的东西,比如名车、名画、豪宅我都不想得到。”
他并不是一个为金钱而生活的人,他甚至不需要金钱来装饰他的生活,他喜欢的仅仅是游戏的感觉,那种一次次投入资金,又一次次地通过自己的智慧把钱赚回来的感觉,充满了风险和艰辛,但是也颇为刺激,他喜欢的就是刺激。
摩根说:“金钱对我来说并不重要,而赚钱的过程,即不断地接受挑战才是乐趣,不是要钱,而是赚钱,看着钱滚钱才是最有意义的。”
不要把赚取金钱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而应该变成一种新鲜刺激的游戏。在赚钱的时候,我们就进入了一个游戏的世界,作为游戏的参与者,要不停地和对手进行较量和角逐,要采用一切办法和手段来胜过其他的人,要超越所有的人,才可以赢得最后的胜利。
我们都知道,犹太人热衷于赚钱,但犹太人对钱却一直保持着一颗平常之心。
对于钱,犹太人既没有敬之如神,又没有恶之如鬼,更没有既想要钱又羞于碰钱的尴尬心理。钱干干净净、平平常常,赚钱大大方方、堂堂正正。以钱为主,这只是犹太人朴素而又自然的生活方式。
(www.daowen.com)
有这么一个故事:
一位无神论者来看拉比。
“您好!拉比。”无神论者说。
“您好。”拉比回礼。
无神论者拿出一个金币给他。拉比二话没说装进了口袋里。
“毫无疑问你想让我帮你做一些事情,”他说,“也许你的妻子不孕,你想让我帮她祈祷。”
“不是,拉比,我还没结婚。”无神论者回答。
于是他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二话没说又装进了口袋。
“但是你一定有些事情想问我,”他说,“也许你犯过罪行,希望上帝能开脱你。”
“不是,拉比,我没有犯过任何罪行。”无神论者回答。
他又一次给拉比一个金币,拉比二话没说又一次装进了口袋。
“也许你的生意不好,希望我为你祈福?”拉比期待地问。
“不是,拉比,我今年是个丰收年。”无神论者回答。
他又给了拉比一个金币。
“那你到底想让我干什么?”拉比迷惑地问。
“什么都不干,真得什么都不干,”无神论者回答,“我只是想看看一个人什么都不干,光拿钱能撑多长时间!”
“钱就是钱,不是别的。”拉比回答说,“我拿着钱就像拿着一张纸,一块石头一样。”
由于对钱保持一种平常的心,甚至把它视为一块石头、一张纸,犹太人才不会把钱视若鬼神,也不把它分为干净或肮脏,在他们心中钱就是钱,一件平常的物。因此他们孜孜以求地去获取它,当失去它的时候,也不至痛不欲生。正是这种平常之心,犹太人在惊涛骇浪的商海中驰骋自如,临乱不慌,取得了稳操胜券的效果。
视钱为平常物,是富爸爸经商智慧之一。富爸爸认为赚钱是天经地义,是最自然不过的事,如果能赚到的钱不赚,那简直就是对钱犯了罪,要受到上帝惩罚。
富爸爸赚钱强调以智取胜。富爸爸认为,金钱和智慧两者中,智慧较金钱重要,因为智慧是能赚到钱的智慧,也就是说,能赚钱方为真智慧。这样一来,金钱成了智慧的尺度,智慧只有化入金钱中,才是活的智慧,钱只有化入智慧之后,才是活的钱;活的钱和活的智慧难分伯仲。基于这样的观念,在富爸爸看来,即使是一个十分渊博的学者或哲学家,如果他赚不到钱一贫如洗,那么学者的智慧只是死智慧、是假智慧;真正智慧的人是既有常识又有钱的人,所以富爸爸很少赞美一个家徒四壁的饱学之士。
富爸爸爱钱,但从来不隐瞒自己爱钱的天性。所以世人在指责其嗜钱如命、贪婪成性的同时,又深深折服于富爸爸在钱面前的坦荡无邪。只要认为是可行的赚法,富爸爸就一定要赚,赚钱自然合理,赚回钱才算真聪明。这就是富爸爸的经商智慧的高超之处。
题目:请想象一枚一元硬币,然后在纸上画出它的大小。
A.画得比实际大。
B.跟实际差不多大小,同样大小。
C.比实际小。
选A的自测结果:
画得比实际的一元大,意味你将一元看得重要,可说是近年来中年轻人中少有的理财概念发达又脚踏实地的人,这种人值得当结婚的对象交往,但若有强烈倾向时,就会过于节省或变成吝啬。
选B的自测结果:
画成同样大小,可以解释为将一元看成正确价值且富有合理精神的人。对于一元硬币并不特别执著,但也不将它看轻,正因为对金钱缺乏价值观,很可能对金钱完全不在乎,这种类型的人虽然很实在,但另方面却是欠缺风趣。
选C的自测结果:
画出比实际一元小的人,就是轻视一元,认为它没有价值,也自小生活在富裕的家庭,对金钱的感觉麻痹而挥金如土,如果属于此类型,以后可能会过苦日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