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存货周转率分析与决策

存货周转率分析与决策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这方面,存货周转率指标是个很好的分析工具。这需要进一步分析,以观察存货周转率的下降是不是由于预期销售将增长、合同性承诺价格上涨停工、存货短缺或其他影响因素导致存货增加造成的。有效的存货管理会提高存货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不同存货类别的不同周转率的混合物。同样,计算各部门、分部的存货周转率,能够提供更有用的有关存货质量的信息。

存货周转率分析与决策

与应收账款类似,存货的水平主要取决于销售和预期销售,而不取决于流动负债的水平。因为销售是供求的函数,存货管理的种种办法(如经济购货点、安全存量、再订货点)影响着存货数量的变化。这种变化并不与需求成正比,而经常是存货数额的增加要小一些。销售将存货转变成现金,说明了存货和销售的关系。来自存货销售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确定,取决于可以实现的毛利

(一)存货的流动性分析

评价存货,应当包括对存货质量和流动性的评价。在这方面,存货周转率指标是个很好的分析工具。存货周转率是一个计量存货流入、流出企业速度的比率。

在评价中,一致性原则要求在分子中使用销货成本。与存货一样,它通常按成本价报告。相反,销售额中包含了毛利。销货成本通常在损益表中披露。然而,分析过程中,偶尔也会遇到找不着销货成本数据的时候。在这种情况下,通常用销售额做分子,算出一个“修正的”存货周转率。尽管计算中使用销售额将有损比率的有用性,但是这一修正后的比率可用于趋势比较分析,尤其是前后一致地运用并且毛利变化很小的时候,用于比较分析有很大的相关性。平均存货的计算是将期末、期初存货相加除以2,用季度和月度的数据计算,所得的结果将更加准确。

分析时应注意的问题。流动比率流动资产看作偿付流动负债的资金来源。类似的观点是,存货周转率计量了流动资产中存货的质量即流动性。存货的质量是指企业使用和处置存货的能力。当我们假定进行存货清算时,成本的补偿就是我们分析的目的。然而,在企业正常经营的情况下,存货的销售通常应获取一定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正常的毛利率是很重要的,因为销售所获得的资金可以用于偿还流动负债,这一销售额中既包括成本也包括利润。无论是清算还是正常销售,分析存货必须从收入中扣除出售存货的任何成本。我们还应该认识到,持续经营的企业一般不会用存货来偿还流动负债。因为正常存货水平的任何巨大下降都将有可能严重影响销售量。

当存货周转率下降或者低于行业正常水平时,表明周转缓慢的存货是属于过时、需求疲软或者无法出售的存货。如果这一情况存在,人们就会怀疑企业补偿存货成本的可能性。这需要进一步分析,以观察存货周转率的下降是不是由于预期销售将增长、合同性承诺价格上涨停工、存货短缺或其他影响因素导致存货增加造成的。此外,还应该关注存货管理,即通过将订货、生产、销售和分销等有机结合,将存货保持在较低水平。有效的存货管理会提高存货的周转率。存货周转率是不同存货类别的不同周转率的混合物。企业管理者和有条件的外部报表使用者除了分析批量因素、季节性生产的变化等情况,还应对存货的结构以及影响存货周转速度的重要项目进行分析,如可以通过分别计算原材料、在产品产成品这些重要的存货项目的周转率,改善对存货周转率的评价。

同样,计算各部门、分部的存货周转率,能够提供更有用的有关存货质量的信息。存货周转率也可用于计量存货转化为现金的速度。计量存货流动性的一个有用指标叫作变现期或者营业周期,该方法将应收账款的收款期和存货周转天数结合起来,计算出存货转化为现金的时间周期。一般情况下,营业周期短,说明资金周转速度快;营业周期长,说明资金周转速度慢。

(二)存货的功能与成本分析

1.存货的功能分析

如果制造企业能在生产投料时随时购入所需材料,或者商业企业能在销售时随时购入该项商品就不需要存货。但是实际上,企业很少能做到随时购入生产或销售所需的各种物资,即使是市场供应量充足的物资也是如此,因此,企业总有存货的需要,并因此而占用资金。存货的主要功能如下。

保证生产正常进行。生产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是生产中必需的物质资料。为了保证生产顺利进行,必须适当地储备一些材料。存货在生产不均衡和商品供求波动时,可起到缓和矛盾的作用。所以,为了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储存适当的原材料是必需的。在制品也因同样的原因,需要保持一定的储备。

有利于销售。企业的产品,一般不是生产一件出售一件,而是成批生产、成批销售,这样才经济、合算。这是因为,首先顾客为节约采购成本和其他费用,一般要成批采购;其次,为了达到运输上所需要的最低批量,也应组织成批发运;最后,为了应付市场上突然到来的需求,也应适当储存一些产成品。

便于组织均衡生产,降低进货成本。有的企业经营的产品属于季节性产品,有的企业产品需求很不稳定。如果根据需求状况时多时少地进行生产经营,有时生产能力可能得不到充分利用,有时又会出现超负荷生产,这些情况,都会使生产成本提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实行均衡生产,就要储备一定的产成品存货,也要相应地保持一定的原材料存货。

防止意外事件造成的损失。在采购、运输、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意料之外的事故,保持必要的存货保险储备,可避免或减少损失。

2.存货的成本分析

与储备存货有关的成本包括以下3种。(www.daowen.com)

取得成本。取得成本指为取得某种存货而支出的成本,主要由存货的采购成本和订货成本两方面构成。采购成本是由买价、运杂费等构成的。采购成本一般与采购数量成正比例变化,为降低采购成本,企业应研究材料的供应情况,货比三家,价比三家,争取采购质量好、价格低的材料物资。订货成本是指为订购材料、商品而发生的成本。订货成本一般与订货的数量无关,而与订货的次数有关。企业要想降低订货成本,需要大批量采购,以减少订货次数。

储存成本。指在物资储存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搬运费、保险费、占用资金支付的利息费等。一定时期内的储存成本总额,等于该期内平均存货量与单位储存成本之积。企业要想降低储存成本,则需要小批量采购,减少储存数量。

缺货成本。缺货成本是因存货供应不足而造成的损失,包括材料供应中断造成的停工损失,产成品库存缺货造成的拖欠发货的信誉损失,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以及商誉损失。缺货成本能否作为决策的相关成本,应视企业是否允许出现存货短缺的不同情形而定。若允许缺货,则缺货成本便与存货数量反向相关,即属于决策相关成本;若不允许发生缺货情形,因此时缺货成本为零,也就无须加以考虑。

(三)存货的控制决策

存货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为生产或销售而储备的物资。企业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较大,一般为40%—60%。存货控制或管理效率的高低,直接反映并决定着企业收益、风险、流动性的综合水平。因此,加强存货的规划与控制,使存货保持在最高水平,便成为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

1.经济批量控制

经济批量是指能够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采购批量。从前述存货成本构成中可知,决定存货经济采购量的成本因素主要包括订货成本、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缺货成本。不同的成本项目与采购批量呈现着不同的变动关系。订购的批量大,储存的存货就多,储存成本会上升,但同时会使缺货成本下降,且由于订货次数减少,还会使订货成本降低;反之,如果降低订货批量,可降低储存成本,但会使缺货成本增加,且由于订货次数增加,会使订货成本上升。因此,如何协调各项成本间的关系,使其总和保持最低水平,是企业组织进货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基本经济批量控制模型。基本经济批量控制模型的假设条件是:①企业一定时期的存货需要量可以较为准确地予以预测。②存货的耗用或销售比较均衡。③存货的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④企业能够及时补充存货,且能集中到货。⑤不允许出现缺货。⑥企业现金充足,且所需存货的市场供应充足。

有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模型。上述基本经济批量模型的假设前提中,假定价格不随批量变动。若企业在销售时有批量折扣,即对大批量采购在价格上给予一定的优惠,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考虑订货成本和存储成本外,还应考虑采购成本。

陆续供货情况下的经济批量模型。前面介绍的经济批量模型中,存货是以每次发出订单后,能以一次性集中到货为前提。但在现实中,有些情况下,每次采购的存货并非均能一次性集中到达,而是陆续供货或叫边送边用。在这种情形下,存货的储备量及其时间分布也由前述的锯齿状变为山峰状。

2.ABC控制法

企业存货的品种繁多,尤其是大型企业,常常有成千上万种存货项目。在这些项目中,有的价格昂贵,有的不值几文;有的数量庞大,有的寥寥无几。如果不分主次,面面俱到,对每一种存货都进行周密的规划,严格的控制,就抓不住重点,不能有效地控制主要的存货资金。ABC控制法正是针对这一问题而提出来的重点管理方法。

所谓ABC控制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重点管理、次重点管理和一般管理的存货管理方法。存货分类的标准主要有两个,一是金额标准,二是品种数量标准。其中,金额标准是最基本的,品种数量标准仅供参考。

运用ABC法控制存货资金,一般分如下几个步骤:①计算每一种存货在一定时间内(一般为一年)的资金占用额。②计算每一种存货资金占用额占全部资金占用额的百分比,并按大小顺序排列,编成表格。③根据事先测定好的标准,把最重要的存货划为A类,把一般的存货划为B类,把不重要的存货划为C类,并画图表示出来。④对A类存货进行重点规划和控制,对B类存货进行次重点管理,对C类存货只进行一般管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