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设计与分析:基于11万字访谈的编码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

研究设计与分析:基于11万字访谈的编码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研究采用第二种编码分析方式,首先,将总计约11万字的访谈转录文本导入数据库中,通过NVivo的自由编码功能和词频分析功能获得对数据的初步了解;其次,对数据库中的文本逐行编码并对编码后的节点进行归类;再次,根据逐行编码归类结果进行轴心式编码,将归类结果进行范畴扩展与概念延伸;最后,选择所有编码结果中的核心范畴,重新整理编码结果并整合出新的范畴间缔结纽带,从而逐步构建出与主题相关的理论模型。

研究设计与分析:基于11万字访谈的编码分析方法构建理论模型

根据扎根理论的抽样原则,研究者需要提前考虑研究场所与群体,并对每个场所要研究的时长作出决定,同时也要保持访谈数据的一致性。(2)本研究遵从访谈资料的理论饱和性原则,在访谈之初暂不拟定访谈的家庭户数,研究人员与各街道负责人取得联系后采用目的性抽样方法抽取若干个社区家庭开展入户访谈,目的性抽样是为了使得研究者在有限时间内获得与研究主题相关的最大信息量。为提高研究的信度与效度,本研究整合了新闻报道、政府文件、会议材料等丰富的二手数据作为补充,同时在访谈结束后的2天时间内采用反复听音的方式整理出访谈原稿,尽可能将访谈过程与语境通过原文完整呈现。最终研究共抽取了30户访谈家庭,其中14户家庭的访谈中有社区工作者或民政工作人员配合作相关解释,受访者中男性14人,女性16人,年龄为40—95岁之间;身份类别包括低收入家庭、低保户家庭和边缘户家庭。

在正式访谈之前,研究者首先抽取了6户家庭进行预访谈,以便掌握正式访谈应把握的节奏与内容。预访谈设置了5个与相对贫困有关的家庭运行基本问题,研究者在提问过程中秉承开放自由的态度听取受访者的相关想法,并在此过程中生成最终的访谈提纲。正式访谈的提纲主要涵盖了家庭在经济、生活、健康教育就业、认知及社会保障等7个方面的基本情况,访谈时间控制在每户家庭30—40分钟,当收集到的访谈数据达到饱和时方结束访谈过程。

在扎根理论研究中,编码与译码处于核心地位,分别对应资料的收集与分析。编码和译码工作是一个整体,同时进行、彼此相关,与其他定性研究方法最大的不同是在其资料分析的过程中需要对资料进行不断的分解、抽象与概念化直到建构的理论达到完全饱和,并形成主要的解释范畴与性质维度(3)研究者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正是在实践中展现理论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不仅需要数据支持还需要数据解释,而建构主义扎根理论则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认识到了现象的复杂性,关注对象自身是如何的,以及建构其在具体环境中的意义和行动,并认为任何分析都具有情境性且处于具体的时间、地点、文化和环境中。(4)本研究基于建构主义视角开展扎根分析,将抽样访谈本进行编码与译码,分析过程遵循开放式编码、轴心式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个步骤从而形成最终概念清单(图6-1)。

图6-1 扎根分析逻辑图

资料来源:根据凯西·卡麦在《建构扎根理论:质性研究实践指南》一书中的扎根理论过程图绘制

NVivo是一种能够帮助研究者组织和分析无序信息的定性数据分析软件,其主要编码方法包括两种:一是根据研究主题进行编码以形成研究框架;二是根据数据资料直接进行编码以整合出与主题相关的概念范畴,即通常所说的扎根分析方法。(5)本研究采用第二种编码分析方式,首先,将总计约11万字的访谈转录文本导入数据库中,通过NVivo的自由编码功能和词频分析功能获得对数据的初步了解;其次,对数据库中的文本逐行编码并对编码后的节点进行归类;再次,根据逐行编码归类结果进行轴心式编码,将归类结果进行范畴扩展与概念延伸;最后,选择所有编码结果中的核心范畴,重新整理编码结果并整合出新的范畴间缔结纽带,从而逐步构建出与主题相关的理论模型。(6)

(1)开放式编码与译码

作为资料分析的基础性步骤,研究者将访谈对象设置为从RP01到RP30及WP01到WP14的编号,以便快速查找相关联的数据信息(RP表示相对贫困受访者,WP表示社区或民政工作者),将30户受访家庭访谈文本与14名受访工作人员访谈文本分别录入NVivo软件中进行初始编码,对于每一行数据线索的发掘、拆分、组织和再定义有助于理论类属的形成,并在此过程中生成能够反映研究资料的概念与范畴。围绕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的研究核心,访谈数据经过开放式编码后共形成118个概念节点,考虑到概念节点的语意重复与数量冗杂,研究者将存在相似性的概念进行整合,最终形成107条初始概念。在此基础上对概念重新类属化并挖掘、命名新的范畴,最终获得原生环境、个人角色、社会资本、行为动机、社会支持、价值取向、时空位置、制度契合、风险变更9个范畴。此外,为保证每个范畴的科学性与合理性,研究者还对所得范畴的性质和维度进行了分析。性质是一个范畴的特性或特质,而维度则是性质所处的具体位置,如“原生环境”范畴下包含“住所”这一性质,“住所”则包含了“有固定住所”与“无固定住所”两个维度。(7)研究中开展的部分开放式编码分析见表6-1。

表6-1 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的开放式编码分析举例

续表

续表

续表(www.daowen.com)

续表

续表

续表

续表

(2)轴心式编码与译码

在开放式编码之后,研究者需要将拆开的范畴重新进行组合联结,运用典型模型中的现象、因果条件、脉络、中介条件、行为策略及其后果,将主范畴发展到副范畴以掌握更多对主范畴的精准认知。(8)本研究在轴心式编码阶段,通过典型模型分析工具对9个范畴与107条概念进行不断比较,从而获得“个体脆弱交迭延续”“社会风险并发生长”两个主范畴及其典范模型(图6-2)。

“个体脆弱交迭延续”典范模型由生存矛盾、身份认同、社会排斥、依附、状态固化、父辈禀赋、代际传递、个体脆弱、资源失衡、能力剥夺、自我期望11个概念组成。在该主范畴典范模型中,身份认同的缺失与社会排斥的存在使得个体获得社会资源更加稀缺,而原生环境带来的遗传疾病与个体性资质通过代际传递的方式增加个体能力剥夺的可能性,此时若继续选择依附社会并持续下去,则最终引发个体生存矛盾的恶性循环。“社会风险并发生长”典范模型由强制退出、外部环境、贫困围城、社会交换、个体变动、时间、效益分析、政策门槛、求助和社会风险10个概念组成。分析该模型可知,存在的社会风险往往积聚了众多贫困个体,外部环境作为刺激因素将加快弱势个体的集聚速度,从而形成贫困围城;政策制定者接收到弱势群体的求助后将制定出新的反贫困策略,但政策的制定有其滞后性与时效性,因而在政策实践过程中会出现政策边缘群体无法获得社会帮助的现象。

图6-2 主范畴“个体脆弱交迭延续”和“社会风险并发生长”的典范模型

(3)选择性编码与译码

扎根分析的第三步需要对轴心式编码中得到的主范畴进行进一步的凝练与整合,选择其中能够涵盖所有范畴的核心范畴,并通过资料中的故事线将范畴进行联结组合、排列分析,从而形成完整的扎根理论分析框架。(9)研究者在比较原生环境、个人角色、社会资本、行为动机、社会支持、自我期望、价值取向、时空位置、制度契合等9个范畴的过程中,逐步归纳出关于城市相对贫困发生机制的核心范畴:个体脆弱延续与社会风险并发。用于分析多维贫困的分析框架主要有三种:脆弱性分析框架、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社会排斥分析框架,这三种分析框架各有自己的优点,但都存在对致贫原因的解析比较单一,不能有效分析结构性致贫因素和个体性致贫因素相互间的连结机理。(10)而本研究中提炼的核心范畴则是在结合三种主流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对内外致贫因素进行拆解、归纳与阐释,从而建构出城市相对贫困“个体脆弱延续和社会风险并发”分析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