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模型修正及变量释义详解

模型修正及变量释义详解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联合国制定的“多维贫困指数”中则包含健康、教育、居住环境三大维度18个指标。综合联合国、世界银行提出的多维贫困指数、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墨西哥等国家提出的衡量指标体系,本研究选取30位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确立一级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21个二级指标。其次,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社会情况对标准和手段进行调整。

模型修正及变量释义详解

关于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的逻辑关系,其相同点都是处于贫困状态,相对于社会公认标准有一定的欠缺。然而,相对贫困不同于绝对贫困,在很多方面有着本质区别。首先,从内涵来看,绝对贫困是一种生存性贫困,考虑的主要是马斯洛需要层次中的生理需要,计算标准包含吃饭、穿衣和水电煤的费用。相对贫困是一种发展型贫困,其计算标准包括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价值实现需要等。其次,绝对贫困的标准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而相对贫困的标准是“全面发展”。再次,绝对贫困的特点是绝对性和不平等性,相对贫困的特点则有相对性、脆弱性、匮乏性、受阻性、相对不平等性、社会公认性,其标准随着社会发展而发展。绝对贫困的救助内容方面主要关注收入,忽略能力帮扶,且救助手段千篇一律;相对贫困的帮扶内容更关注提升生活水平的能力、家庭和人的全面发展、帮扶措施的长效性等,帮扶方式倾向于量身定制,一户一策。

梳理全世界关于相对贫困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各国学者和有关部门在界定相对贫困的内涵时,虽然各有侧重,但不外乎几种观点。一是以联合国世界银行为代表的“人类发展指数”等确定的“收入、健康教育”三大指标体系。联合国制定的“多维贫困指数”中则包含健康、教育、居住环境三大维度18个指标。二是以汤森等学者为代表的“收入、资源、能力、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等五大指标体系。三是在社会实践中,欧盟国家确定的“吃得好、住得好、穿得好、拥有车辆”等作为相对贫困和富裕的划分标准体系。墨西哥等国家考虑的维度有收入、教育和就业等维度。学术界的代表性观点有:Booysen等认为可以建立资产指数。我国学者王小林认为,可以建立经济维度、社会发展维度和生态环境维度等3个维度。刘愿理指出,可以建立物质资源、经济条件、可行能力、发展机会和社会保障5个维度。

综合联合国、世界银行提出的多维贫困指数、人类发展指数,以及墨西哥等国家提出的衡量指标体系,本研究选取30位专家进行深入访谈,并从理论上进行分析,确立一级指标体系;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了21个二级指标。

指标体系设计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是系统性原则。根据系统论,世界上所有的事物组成一个有机系统。我们要从系统和整体的角度来看待各个要素之间的关系,要把握系统整体,避免将系统分割开来。

一个完整的系统包括四个方面的含义:第一,系统具有整体性;第二,系统具有层次性,第三,各要素之间具有相关性;第四,系统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具有动态性。因此,在指标体系设计时,要从系统角度出发,考虑指标的整体性,全面考察衡量相对贫困的所有指标。同时,要考虑相对贫困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和层次性。在一级指标之下设置二级指标。最后,随着时代的发展,相对贫困指标体系可能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进行调整。(www.daowen.com)

全面性原则是指在设置相对贫困指标体系时,要从各个方面全面考虑。只有把相对贫困放在整个社会系统中进行考虑,全面考量相对贫困程度,才不会漏掉任何一个内容,才能真正实现系统均衡和动态均衡。

科学性原则是指相对贫困指标体系设计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遵循科学规律,不能违背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要做到遵循科学性原则,需要做到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掌握全面准确的信息,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相对贫困所包含的内容;二是进行科学正确的预测,预计可能的后果;三是充分论证和恰当分析;四是设计全面准确的指标体系,既不重复设置非必要的指标,也不遗漏必要的指标。

可操作性原则是指相对贫困指标体系的设置要考虑指标测量的可操作性。对于一些不具备操作性的指标,需要进行转化,用可操作的相似指标进行替代。指标体系最终需要全部进行量化计算,以算出最终综合值,故各个指标需要进行赋值,对绝对值要进行标准化处理。这些转换和测算都需要遵循可操作化原则,以便进行统一的计算和测量。

相对贫困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均衡过程。首先,当身体和心理状况发生变化时,相对贫困情况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其次,当宏观经济环境变化时,可以根据实际的经济社会情况对标准和手段进行调整。最后,当中观层面的情况发生变化时,对相对贫困的识别和程度衡量均应进行符合当时实际情况的动态调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