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维贫困指数包括多个维度,如教育、健康、营养、居住条件和社会排斥等。在构建全面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开展相对贫困识别和测量方面需要及时补充研究成果。国内对相对贫困的测量大多还停留在收入单一维度,并未考虑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和能力提升;缺乏构建和优化多维相对贫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
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2020年以后,我国从根本上消除绝对贫困,进入后脱贫时代。后脱贫时代的基本特征是相对贫困。与绝对贫困不同的是,相对贫困是我国在全面解决温饱,进入全面小康新时代面临的一个新的现实问题。
对于相对贫困,国内外学者认为,与绝对贫困的“单维度”界定不同,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界定。从彼得·汤森、阿玛蒂亚·森、Strobel等学者到世界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等机构,均提出构建多维贫困指数。多维贫困指数包括多个维度,如教育、健康、营养、居住条件和社会排斥等。
由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国内学者长期以来主要关注绝对贫困。在构建全面的指标体系、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分析,开展相对贫困识别和测量方面需要及时补充研究成果。国内对相对贫困的测量大多还停留在收入单一维度,并未考虑相对贫困人口的发展机会和能力提升;缺乏构建和优化多维相对贫困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成果。(www.daowen.com)
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基于AF双临界值法,结合中国实践对指标体系和模型构建进行本土化修正,进一步开展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分析我国相对贫困的识别和测度,为我国后扶贫时代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提供政策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