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首先,采用第一次初始调查、第二次追踪调查的方式,以长期追踪的方式实现对家庭跃迁程度的衡量。当前国内还缺乏“以相对贫困家庭为中心”“以家庭跃迁为衡量标准”的相对贫困治理调查,也缺乏对相对贫困家庭跃迁程度的追踪调查。在相对贫困治理领域,仿真模拟实验结果有助于我国相对贫困治理效率提升。再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运用NVIVO软件,分析了10多万字的访谈原话和案例。采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为众多具体的测量指标测算权重。

研究方法的特色和创新

首先,采用第一次初始调查、第二次追踪调查的方式,以长期追踪的方式实现对家庭跃迁程度的衡量。当前国内还缺乏“以相对贫困家庭为中心”“以家庭跃迁为衡量标准”的相对贫困治理调查,也缺乏对相对贫困家庭跃迁程度的追踪调查。

其次,运用仿真模拟方法,运用Vensim PLE软件,以仿真模拟指导实践优化。在相对贫困治理领域,仿真模拟实验结果有助于我国相对贫困治理效率提升。

再次,采用扎根理论方法,运用NVIVO软件,分析了10多万字的访谈原话和案例。

第四,建立相对贫困家庭跃迁指数,设计相对贫困信息系统,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最后,采用德尔菲法,研究制定相对贫困家庭跃迁衡量指标体系。采用AHP法即层次分析法。为众多具体的测量指标测算权重。最终计算各个相对贫困家庭的初始基态、激发态和最终定态,计算家庭的跃迁程度。

(1)刘愿理,等.后2020时期农户相对贫困测度及机理分析——以重庆市长寿区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20,39(6):960—971.

(2)郑功成.中国民生保障制度:实践路径与理论逻辑[J].学术界,2019(11):12—25.

(3)曹艳春,叶怡君.国内多维相对贫困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J].统计与决策,2021(16):33—37.

(4)曹艳春,叶怡君.国内多维相对贫困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J].统计与决策,2021(16):33—37.

(5)曹艳春,叶怡君.国内多维相对贫困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J].统计与决策,2021(16):33—37.

(6)曹艳春,叶怡君.国内多维相对贫困研究现状与前沿分析——基于CiteSpace知识可视化软件[J].统计与决策,2021(16):33—37.

(7)王卓.中国现阶段的贫困特征[J].经济学家,2000(02):80—84.

(8)杨立雄,谢丹丹.“绝对的相对”,抑或“相对的绝对”——汤森和森的贫困理论比较[J].财经科学,2007(01):59—66.

(9)向德平,向凯.多元与发展:相对贫困的内涵及治理[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02):31—38.

(10)付琳赟.相对剥夺感视角下的三峡库区城镇移民生存状态研究——重庆市云阳县莲花市场和水库路的个案分析[J].科技与企业,2012(21):230—231.

(11)默顿著.唐少杰,齐心译.社会理论和社会结构[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5.

(12)杨立雄,谢丹丹.“绝对的相对”,抑或“相对的绝对”——汤森和森的贫困理论比较[J].财经科学,2007(01):59—66.

(13)Townsend,Peter.(1979)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4)Schervish,Paul G.(1981)Review:Poverty in The United Kingdom:A Survey of Household Resources and Standards of Living,The Ann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456(July 1981).

(15)魏月皎,葛深渭.相对贫困理论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20(03):76—86.

(16)Chamber.Poverty and Livelihood:whose Reality Counts?[J].Economic Review,1995(02):173—204.

(17)郭熙保,罗知.论贫困概念的演进[J].江西社会科学,2005(11):38—43.

(18)杨立雄,谢丹丹.“绝对的相对”,抑或“相对的绝对”——汤森和森的贫困理论比较[J].财经科学,2007(01):59—66.

(19)迪帕·纳拉扬,等.谁倾听我们的声音[M].付岩梅,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20)世界银行.2000/2001年世界发展报告[R].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21)李权超,陆旭.老年健康促进[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1999.

(22)关信平.中国城市贫困问题研究[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99.

(23)辛秋水.辛秋水文集上[M].北京:中国科学社会出版社,2013.

(24)陈芳妹,龙志和.相对贫困对农村劳动力迁移决策的影响研究——来自江西的经验分析[J].南方经济,2006(10):62—68.

(25)丁谦.关于贫困的界定[J].开发研究,2003(06):63—65.

(26)张殿发,王世杰.贵州反贫困系统工程[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

(27)李石新.中国经济发展对农村贫困的影响研究[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28)纪德尚.世纪之交中国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的问题研究[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8.

(29)王敏正,万安培.节约型社会辞典[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6.

(30)童星,林闽钢.我国农村贫困标准线研究[A]//中国扶贫论文精粹.北京:中国扶贫基金会,2001.

(31)朱登兴,安树伟.中国农村贫困问题与城镇贫困问题比较研究[J].当代财经,2001(09):20—23.

(32)吴海涛等.贫困动态性:理论与实证[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

(33)Sen,A.K.(1976).Poverty:an ordinal approach to measurement.Econometrica.44(2),219-231.

(34)Sen,A.K.(1979).Issues in the measurement of poverty.Scandinavian J.Economics.81,285-307.(www.daowen.com)

(35)林擎国.社会和人口统计分析概论[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1994.

(36)唐钧.中国城市居民贫困线研究[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8.

(37)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M].任赜,于真,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38)Grootaert C[A].Paul Dekker,Eric M.Uslaner.Socialcapital and participation in everyday life[C].London:Routledge,2001.

(39)Sabina Alkire,James Foster.(2011).Counting and 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measurement.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95,476-487.

(40)王小林,冯贺霞.2020年后中国多维相对贫困标准:国际经验与政策取向[J].中国农村经济,2020(03):2—21.

(41)张昭,吴丹萍.多维视角下贫困的识别、追踪及分解研究——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3):90—99.

(42)蒋南平,郑万军.中国农村人口贫困变动研究——基于多维脱贫指数测度[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2):78—88.

(43)张民省.新编社会保障学[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

(44)王翠翠,夏春萍,蔡轶.几种贫困线测算方法的比较分析与选择[J].新疆农垦经济,2018(04):79—85.

(45)魏月皎,葛深渭.相对贫困理论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进展[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20(03):76—86.

(46)冯素杰,陈朔.论经济高速增长中的相对贫困[J].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2006(01):78—81.

(47)周晔馨,叶静怡.社会资本在减轻农村贫困中的作用:文献述评与研究展望[J].南方经济,2014(07):35—57.

(48)张传洲.相对贫困的内涵、测度及其治理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12—119.

(49)李青丽.建立健全西北贫困地区文献信息保障机制[M].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50)宋福忠,许鲜苗,赵洪彬.重庆市相对贫困地区统筹城乡发展困难与措施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5):18—24.

(51)张辉,田建民,李长法.河南省粮食主产区相对贫困问题的成因与对策[J].河南农业科学,2009(11):5—8.

(52)席雪红.河南省农村居民相对贫困动态演化的实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2(18):9933—9935.

(53)张辉,雒佩丽.河南省黄淮四市相对贫困问题成因与对策[J].江西农业学报,2010(11):145—148.

(54)李永友,沈坤荣.财政支出结构、相对贫困与经济增长[J].管理世界,2007(11):14—26.

(55)秦建军,戎爱萍.财政支出结构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分析[J].经济问题,2012(11):95—98.

(56)李盛基,吕康银,朱金霞.财政支出、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基于1990—2008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J].东北师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3):100—104.

(57)霍艳丽,童正荣.从制度因素视角分析我国的相对贫困现象[J].技术与市场,2005(04):41—42.

(58)张传洲.相对贫困的内涵、测度及其治理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12—119.

(59)洪华喜,马骏.中国区域经济运行·模式·比较[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6.

(60)朱姝,冯艳芬,王芳.粤北山区相对贫困村的脱贫潜力评价及类型划分——以连州市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08):1304—1316.

(61)毛广熊.苏南模式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村相对贫困问题[J].人口与经济,2004(06):7—11.

(62)赵伦.相对贫困从个体归因到社会剥夺[J].商业时代,2014(18):36—37.

(63)张彦,孙帅.论构建“相对贫困”伦理关怀的可能性及其路径[J].云南社会科学,2016(03):7—13.

(64)张传洲.相对贫困的内涵、测度及其治理对策[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02):112—119.

(65)张琦,杨铭宁,孔梅.2020后相对贫困群体发生机制的探索与思考[J].新视野,2020,2:26—32+73.

(66)黄匡时:《脆弱性分析与脆弱人口的社会保护》,《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9年.

(67)DFID,Sustainable Livelihoods Guidance Sheets,London:Department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1999,pp.1-10.

(68)彼得·汤森.贫困的意义[J].英国社会学,1962(1):210—227.

(69)彼得·汤森.英国的贫困:家庭财产和生活标准的测量[M].伦敦:阿伦莱斯和培根图书公司,1979:1.

(70)辛秋水.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1(03):16—20.

(71)刘易斯.贫穷文化:墨西哥五个家庭一日生活的实录[M].台北:巨流图书公司,2004.

(72)王亚飞,董景荣.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贫困问题与对策——破解“三农”问题的一种视角[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8(3):285—288.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