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形象,更是一种力量。
认真,就是做任何事情都严谨细致,一丝不苟,决不懈怠。
认真,难在始终,贵在经常,一时认真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认真。
1957年,毛泽东在莫斯科接见留苏学生时说:“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共产党就最讲‘认真’。”认真的工作作风,是共产党人经过长期实践总结出来的成功经验,更是高质量、高效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新中国成立以后,身为一国总理的周恩来,时刻强调身边的工作人员要“关照小事,成就大事”,要求他们尽可能认真地去对待每一件事情。他最反对“大概”、“可能”、“也许”这样的说法和做法。
有一次在北京饭店举办宴会招待外宾,周总理问:“今晚的点心是什么馅?”一位工作人员回答说:“大概是三鲜馅吧。”周恩来马上追问:“什么叫大概?究竟是,还是不是?客人中如果有人对海鲜过敏,出了问题谁负责?”
周恩来正是以这种认真、一丝不苟的精神,不仅赢得了中国人民的爱戴,同样受到了国际友人的尊敬。
认真精神,是世界上所有成功的民族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比如德国人,遇到红灯绝不强行,即使是深更半夜,四周无人也是如此,其认真态度可见一斑;比如意大利人,件件产品实行完美主义,以至于意大利的产品在国际上就是名牌、精品的代名词;再比如日本人,为了提高效率,将铅笔放在桌子上时,铅笔头朝自己一面,还是朝对面,都进行了仔细研究,认真态度可谓精细过人。
为什么他们如此认真,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因为他们知道,凡事只有认真对待,才能出成绩,出实效,只有认真,才能避免蜻蜓点水、走马观花的不实之风,才能医治浮皮潦草、敷衍塞责的形式主义,才能保证各项政策、计划、规章制度得到真正的落实。
不认真、马马虎虎、只求差不多,只会使国家衰弱、企业倒闭。我们要实现强国之梦,就必须有认真的态度,认真做事,彻底抛弃投机、马虎的心理,认真再认真,极其认真,培养一种良好的国民素质。
有一个很著名的场景,经常出现在一些影视剧中,比如《情深深雨》、《新上海滩》、《上海王》等,它就是上海百年老桥上海外白渡桥。在上海人的记忆中,也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
自2008年4月起,外白渡桥却暂别苏州河河口进行“体检”,全钢结构的桥梁被运到船厂全面大修。
由英国人设计制造的外白渡桥,外表看上去好端端的,为什么突然要进行“体检”呢?原来,在2007年底,上海市政工程管理局收到了一封寄自英国一家设计公司的来信,信中提醒道:外白渡桥“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现在已到期,请对该桥注意维修”,并“建议检修水下的木桩基础混凝土桥台和混凝土空心薄板桥墩”。(www.daowen.com)
2008年4月6日,外白渡桥除桥墩,全部从原处拆下,送往上海船厂进行大修。时隔一年,外白渡桥经过精心“调养”之后,于2009年4月8日、9日、10日这3天正式向市民开放,并宣布禁止一切车辆通行,桥面和人行道只向行人开放。据悉,这座以焕然一新的身姿重新横跨在苏州河河口的百年老桥,将继续使用50~100年。
海尔CEO张瑞敏说:“什么叫做不简单?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天天做好,就叫做不简单。什么叫做不容易?大家公认的非常容易的事情,能够非常认真地做好它,就叫做不容易。”
100年过去了,外白渡桥的设计者、制造者恐怕早已不在人世了,其间多少人事更迭,还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这家英国公司竟然还是将外白渡桥的设计方案、建设资料保存了下来,更令人没想到的是,百年之后,该公司还记得提醒上海方面,对该桥进行维修保养。
他们的言行,恰恰体现出了对工作高度负责的严谨态度。这种精神,恐怕正是目前我们一些人所缺少的。
这世界上有一些聪明人,他们的人生却并不如意。究其原因,很可能是因为他们总是仗着自己的小聪明,忽视了认真。他们在工作中,不是认真细致,追求尽善尽美,而是马马虎虎,粗心大意,结果一不注意,一不小心,就会出现纰漏,就可能毁掉一项宏大的事业,顺便毁掉自己大好的前途。
现代企业组织中的优秀员工,虽然经历各不相同,但是促使他们成功的原因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他们都能够将“认真”二字贯穿于执行的始终,一丝不苟地完成领导交给自己的任务。其实,无论大事小事,无论才智如何,就算是看起来十分困难的工作,只要以认真的态度去落实,就有办法做好,并取得满意的效果。
任何事,没有全身心投入的认真精神都是行不通的。反过来,有了全身心投入的认真精神,也就会相应地有对工作高度负责、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态度和作风,从而将事情办成、办好。由此可见,认真正是人们做事的必备品质,事业成功的基本前提和保证。
成功学专家陈安之说:“业绩不好,不是因为你笨,而是因为你不认真。”
“八项注意”行动要点:
要想不出错,就只能认真,认真准备,认真执行,没有任何捷径可走。
我们要形成认真的习惯,让它深入到自己的骨髓中,融化到自己的血液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