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跨国公司投资的理论与实践

探究跨国公司投资的理论与实践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经典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理论基础,先后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另外,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产品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加深,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进一步深化,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进展,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探究跨国公司投资的理论与实践

本章学习重点

•垄断优势理论

•内部化理论

•国际生产折衷理论

•边际产业理论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最新发展

引导案例

国企海外投资迎来“大时代”

2015年4月23日,正在印度尼西亚举行的亚非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表示愿意加强与亚非国家的产能合作。考虑到亚投行筹办工作的顺利推进,习近平这一表态并不出人意料。有理由相信,中国高层的持续助力,将推动中国企业的海外投资进入一个名副其实的“大时代”。来自中国商务部的最新数据显示,2015年一季度,中国境内非金融类投资者共对全球142个国家或地区进行了直接投资,投资金额同比增长29.6%。这延续了2011年以来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加快的势头。

2011年到2014年,在全球直接投资流量年缩减8%的背景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逆势上扬,年增长率达16%。作为2015年中国对外经济的一大看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总额有望在年内正式超过吸收外资总额,从而跻身名副其实的“资本净输出国”行列。

中国企业“走出去”步伐的加大,固然有缓解国内产能过剩、压缩成本等因素的考量,从更深层趋势来看,这是中国企业转向全球战略布局、提升国际产业链价值的必然道路。立足于国家层面来看,这也是中国从经贸大国迈向经贸强国的不二之选。(www.daowen.com)

有鉴于此,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助力企业“走出去”的力度。从高层变身“超级推销员”推介中国高铁、核能等设备,到“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和布局,再到亚投行的顺利推进等,本届政府对这一领域着力之重以及具有战略性的落子,让人印象深刻。

中国政府的努力没有白费。2015年一季度,中国装备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持续增长到9.6亿美元。1—2月中国铁路设备,包括铁道及电动机车、车辆及相关零件的出口超过10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长51.8%。

在对外投资的“质”上,中国企业亦有可圈可点之处。知名会计师事务所安永近日发布报告称,中国企业对外投资日趋成熟,从早期的倚重寻求自然资源转向全球战略布局,投资产业由早期集中在能源矿产类扩展到科技地产、金融、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

以欧洲为例,直至2011年之前,中国主要是欧洲投资的接受者。但近期以来,借欧元贬值之势,中国企业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并购潮”。在投资领域,中国投资者也从之前主要集中在能源、汽车等领域拓展开来,在投资金额和领域方面均实现了“大突破、大跨越”。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中国海外投资由早期的国企主导模式逐渐转变为国企和民企并驾齐驱。2014年国企与民企海外投资额基本持平。这一局面是中国国内改革在外向型经济中的必然反映,亦有望进一步盘活中国海外投资。

有理由相信,随着中国高层加大对“走出去”的助力,尤其是随着中国国内经济转型持续发力和改革不断深入,中国对外投资有望保持较高速度增长。同样增长的,亦有中国“走出去”企业面临的风险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成长的烦恼”,将是未来一段时期中国政府与企业的工作重心

(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中国企业海外投资迎来“大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进入20世纪60年代后,欧美国家的跨国公司迅速崛起,对外直接投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西方学者开始对跨国公司对外投资的决定因素、投资动机、投资方式、与东道国关系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经典的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研究,以不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为理论基础,先后形成了垄断优势理论、内部化理论和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另外,以国际贸易理论为基础,形成了产品周期理论和边际产业扩张理论。

20世纪80年代后,由于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兴起,对发展中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也开始兴起,诞生了小规模技术理论、技术地方化理论、国际投资发展阶段理论、技术积累产业升级理论等。

近年来,随着跨国公司的迅猛发展,以及对外直接投资对世界经济影响的加深,对外直接投资理论也进一步深化,出现了许多不同于传统理论的新进展,标志着对外直接投资理论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这些理论的提出,极大地丰富了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体系,也对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