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以校政合作为抓手,创新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以校政合作为抓手,创新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模式

更新时间:2025-01-0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杨雪锋 本文认为改革现有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模式十分必要。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面,以校政合作为抓手,全方位开展合作,夯实合作基础,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初步产生良好的效果。这种发展态势为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宽广的舞台。

杨雪锋

摘要】 本文认为改革现有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育模式十分必要。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在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方面,以校政合作为抓手,全方位开展合作,夯实合作基础,创新实践教育模式,初步产生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城市管理专业建设 实践教育 校政合作

城市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如何体现实践性要求是业界普遍关心的话题。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专业充分利用杭州市打造“世界名城”的历史机遇,抢抓各种合作机会,全方位开展校政合作,改革实践教育模式,为实践型人才培养探索出新途径。

一、背景和意义

(一) 背景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大型国际活动频繁在中国举行,对城市管理综合性专业人才需求也不断增加,通过参与服务国际国内重大活动保障培养城市管理专业人才,是对传统人才培养模式的突破,必将为城市管理专业建设积累宝贵的经验。

杭州确立了建设“世界名城”的发展目标,并提出国际化发展方向,城市管理将迈上更高台阶。特别是在举办2016年G20峰会之后,杭州进入“后峰会、前亚运”时代,未来五年将相继迎来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2018)、首届东亚青年运动会(2019)、世界游泳大会(2020)以及亚运会(2022),这些接踵而至的国际国内重大活动对城市管理提出更高要求,对城市管理保障提出新任务,也为我校城市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尤其是实习实践提供了新机遇。

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其中大部分专业课具有实务操作要求,特别是“城市管理法规”“城市管理与综合执法”“城市园林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城市管理科技概论”等课程,非常需要结合实际工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但是,现有的教学学时严重不足,校内教学资源也比较短缺,而且专业人才培养总学时有限,很难突破,从课堂外拓展实践教学新空间十分必要。

(二) 意义

1.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落实素质教育、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的重要体现,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可以实现大学生自身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如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趋势。改革实践教育模式,改革实践教学方式既是教学实践的需要,也是实践教学理论创新的需要。

2. 城市管理实践教学范式改革的新举措

实践教学改革的基本点就在于打破各门课程分割,脱离条条框框的知识堆,在实践中通过综合性能力实践得到知识、能力的拓展和延伸,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知行结合。在学生实习过程中,城市管理系任课教师全程跟班指导,利用业余时间将课堂教学的多门实务性课程等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理论、掌握理论,并通过理论学习更好地指导实践。

3. 保障国际重大活动对城市管理专业能力的新要求

城市管理目前缺少具有国际化、创新型、高素质、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助力中国城市发展迈入国际化高水平的轨道,城市管理专业作为新专业,在人才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方面还未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特别是城市发展需要的成熟模式。同时城市国际化速度加快,一些国际化进程中的大中城市在迎接重大国际国内活动时急需大量较为专业的辅助力量参与城市管理的保障工作,而这种保障随着社会进步和城市文明程度的提高以及重大活动保障标准的提高而对城市管理专业人才能力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

4. 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的校政合作领域的新拓展

后峰会时代,杭州将阔步迈进一线城市,并向“世界名城”目标冲击,城市管理也将接轨国际化,城市管理面临体制改革、品质提升、队伍建设等重大形势变化和发展要求。这种发展态势为我校城市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提供宽广的舞台。在联合开展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校政双方还将在实习基地常态化建设、学术交流及课题合作、执法局专家进校园、执法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开展更为广泛的合作。

二、实践教育改革的合作基础及主要成绩

(一) 形成了集群化、网络化、协作化的校外实习基地群

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专业与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门有着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杭州市城管委所属职能部门、各直属单位、市辖多个城区城管局、街道办事处都能够为课程实习提供便利条件。建立了以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为主体、覆盖全市九个城区(管委会)城管局、50多个街道办事处的实习基地网络体系。学生参与城市管理实践已形成常态化机制,有机会参加城市重大活动保障辅助性工作。

该校城市管理学生因参与2016年杭州G20峰会保障工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在迎接G20峰会期间,该校城市管理专业学生参与峰会保障工作,在西湖景区城管执法局辅助管理保障,进行了长达半年的城市管理实习,取得丰硕成果,积累了丰富经验。杭州市西湖景区城管执法局与浙江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携手开展战略合作,通过全方位、持续性的共建,能够为城市管理人才培养、学科发展和管理创新开创富有价值的先例。通过这次长时间紧密合作,双方积累了丰富的合作经验,也形成诸多关于人才培养的共识,探索出持续双赢的合作新模式。

(二) 建立了持续性、常态化、全方位的“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

该校城市管理专业与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门开展全方位合作,并利用实习基地平台,主抓两个转化:学术成果向实践应用转化,科研成果向人才培养转化。教师为城市管理建言献策,提供咨询报告和政策建议,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素材,指导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技能,推进“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三年来,该系教师承担完成相关合作项目10余项。其中,完成杭州市政府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招标项目“杭州市城市管理十三五规划编制研究”,该研究成果已由杭州市政府作为政策文件发布;完成杭州市城管委委托“杭州市城市管理指数研究”课题,并连续承接杭州市城管委委托“杭州市城市管理市民评价调查”(2014年、2015年、2016年);完成杭州市西湖景区城管执法局委托“城管执法队伍规范化建设方案研究”、萧山区委政研室委托“抢抓峰会亚运会效应推动萧山新发展”、参与杭州市西湖景区城管执法局“城管执法服务保障国际性重大活动(会议)工作规范”编制项目;完成浙江省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公用事业政府监管协同创新中心”课题“杭州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参与杭州市城市管理体制改革方案多项子课题研究制定工作。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大量吸收优秀研究生、本科生参与其中,包括问卷编制、调研开展、数据处理论文撰写等工作,让学生在研究中掌握科研方法,提高学术素养。

(三)打造了开放式、交互性、多维度的校政资源共建共享合作共同体

该校公共管理学院利用校政合作纽带多角度开展共建活动,包括师资共建、支部共建、基地共建等。主要有如下:(1)城市管理专业开展教师“双进双培”, “双进”即基地精英进课堂,专业教师进基地;“双培”即培养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培养实习导师的理论素养。具体措施有,到有关政府部门或基层管理机构“挂职”“兼职”;鼓励教师参与基地的课题调研和管理咨询工作;将教师的实践能力训练纳入基地建设计划,建立教师在基地顶岗锻炼的规章制度。(2)党建方面,学院党委开展“双师双行”活动,共聘请党员导师、朋辈导师和社会导师151名,推送“榜样力量”活动37人次,志愿服务积分累积达4 925分。学院因实施“双师双行”多次受到家长和地方单位的赞扬和感谢,得到了《杭州日报》《中国新闻网》《人民网》等多家媒体的报道。“双师双行”入选全省高校思政辅导员工作精品项目(全省仅5项),入选全国高校“两学一做”支部工作案例优秀作品(全国仅30项);支部共建方面,校政双方利用各自教育资源交互式开展党员教育活动,教师学生党员到实习基地参加志愿活动,实习单位党员到校园参观学校教育设施,听讲座、做交流。(3)杭州市城市管理部门还定期开展专家交流会,邀请该校城市管理专家建言献策,征求城市管理在落实“四问四权”方面的意见建议。双方从平台共建到资源共享再到建设成果共享,实现了双赢,进一步巩固了合作关系。

二、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实习基地为平台,探索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创新模式

该校按照“请进来,走出去”的要求,充分挖掘实习基地教育资源,开门办学,用实践来丰富城市管理理论教学。

(一) 设定主要目标

1. 课程教学学习目标:主要在知识体系、能力结构、素质培养方面实现新提高。使学生掌握管理学知识和专门的业务管理知识,培养与人沟通协调能力和对人财物的合理配置能力,培养具体业务问题的处理能力,培养发现、识别、化解问题的能力以及创造性开展工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具备“一基双能”(掌握城市管理基本理论,具备城市运行管理能力和实操技能)的素质结构。

2. 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包括专业教师队伍和相对稳定的实习指导老师队伍。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较强的“双家双能型”专业教师团队,即专家+行家、学术创新能力+实践操作能力;通过长期合作、共享发展、互为促进,形成一支富有教育教学经验、社会责任感强、业务技能娴熟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

3. 实习平台建设目标:以课程实习为切入点,结合新生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社会调查等活动,与实习单位建立密切联系,按照持续性合作、机制化运作、常态化管理的要求建成优质高效、开放共享的实习平台。

(二) 创新实践教学方式

在具体的城市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组织中,主要采取以下方式。

1. 课程实习与专业实习相结合:城市管理专业的学生通过在不同环节的实习体验和培训,能够把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通过专业实习,提高自身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掌握一些实际操作程序和方法,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都有极大帮助,同时学生的一些良好建议也被城市管理部门采纳,使实际操作与学校教学更加紧密结合。

2. 分批实习与集中实习相结合:分批实习与集中实习各有利弊,适用于不同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具体而言,在专业基础教学阶段或是低年级学习阶段,适宜安排集中实习。在集中实习阶段的同学,由于每天能见面,同学之间能互相交流、沟通彼此之间对实习内容的心得与体会,从而产生互相促进的竞争意识;分批实习则有利于发挥学生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实习内容的选择上也更具灵活性。两者相结合,互为补充,可以达到实习内容与深度的“点”“面”结合。

3. 轮岗交叉实习与重点培训相结合:轮岗交叉实习是校外实训基地最重要的实践形式。轮岗实践的时间和内容依据不同的实践教学环节而有所不同,选择合适的岗位交叉实践。重点培训是根据拟轮岗位对专业的实际需要情况,在轮岗之前,对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的重点培训。培训人员可以是专业教师,也可以引进校外有实践工作经验的导师。(www.daowen.com)

4. 专题讲座与课外辅导相结合:对于当前城市管理领域的热点问题,将校外导师请到学校,把他们的实际工作经验及对专业的把握和理解,以大讲堂的形式,传授给学生,使更多的人受益,提高培养人才的速度。同时校内外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不定期地开展相关实践方面的课外辅导,增加学生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通过专题讲座与课外辅导相结合,既保证了对本领域研究重点与热点的把握,又兼顾了专业教师的专业特长。

5. 专业主干知识学习与专业辅助技能训练相结合:结合实际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本专业主干知识学习包括使学生了解城市建设及综合管理的基本原理、技术和方法,运用数学统计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计划和控制等管理手段解决城市管理中的问题,分析和研究城市运行状况的能力,注重诸如市政公用、市容环卫、数字城管、固废处理及行政执法工作等方面知识内容的学习,在专业辅助技术训练中,同时也应注重培养与专业辅助技术训练相结合。包括熟悉城市以及市政工程建设的建筑材料与使用方法,了解建设工程造价和建设项目评价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土地利用与规划的理论与方法,熟悉构造工程施工图和系统管理的方法等。

围绕改革目标,结合改革内容,勾画出实践教育改革路线图

城市管理实践教育改革路线图

四、特色与创新之处

(一) 主要特色

1. 在参与城市重大活动保障中开展实践教学改革

充分利用未来六年杭州进入“后峰会、前亚运”时代城市管理大提升的历史机遇,把人才培养紧密嵌入杭州市重大活动保障工作之中。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系与杭州西湖风景名胜区城管执法局在G20峰会期间的精诚合作为本课题研究提供坚实的实践基础,该校与杭州市城市管理委员会的全方面合作也为本次教学改革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保证,通过课程实习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成果。

2. 在集成学校教学资源和凝练专业特色中着力于实践教学

浙江财经大学城市管理专业通过三年来的办学实践,形成本硕博一体化多层次办学体系、涵盖城市规建管一条龙全流程运行管理专业群、构建城市发展、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社会工作等相互支撑的学科群,并组建城市管理专业基础课、技能课、实务课为一体的特色课程群。这些集群化人才培养体系为本次教学改革准备了丰富教育教学资源,也初步取得一些成绩—人才培养成果被十多家中央级媒体报道、2016年全国高校排名(武汉大学邱均平的排名测试)进入23%。

3. 在统筹校内外实践教育要素中构建特色化实践教学体系

经过三年的探索,结合各阶段学生特点和学习任务要求,初步建立“分散与集中相结合”的实践教学体系。

大一:开展“专业认知见习”。利用新生入学教育和专业教育,开展集中参观实习基地,邀请基地专家开展专业思想教育,树立专业认识,活动结束后,班级开展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大一暑期分散进行“城市社会调研”,既有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也有学生返乡调研。

大二:集中开展课程实习。根据学生选课情况,按课程内容分组派遣到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城市规划、城市建设等部门开展课程实习,实习成绩作为课程考核的主要依据。

大三:先集中进行专业实习,再分头开展创新活动。在专业实习中探索工作方法,提炼学术问题,学院资助学生参与“创新创业”项目,把专业实习与创新项目相结合,实现从理论到实践、再从实践到理论的双向转化,真正做得知行合一。学生已经围绕餐厨垃圾处置、智慧停车提醒、景区现场投诉受理服务模式、城管执法困境分析等具有专业性的课题开展研究。

大四:集中毕业实习(顶岗实习)。由于专业课程基本上全部修完,比较适合开展“城市管理综合社会实践”,给学生安排合适的岗位,全方位锻炼学生并为下一步就业做好准备。

(二) 创新之处

1. 多主体参与,构建实践教学新格局。全方位开展校政合作、开门办学,全新改造课程、课堂、教师,充分利用参与城市重大活动保障,整合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把实习单位、业内专家引入实践教学环节,参与课堂、课程、教材建设,以产生知识集聚效应,构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多主体参与格局。

2. 多途径实践,丰富实践教学新手段。移动式课堂作为教学改革的新载体,将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手段来达成教学目的,既有封闭培训、户外拓展、实地考察、顶岗实习、社会调查、分组交流多样化教学组织方式,还有模拟操作、承担任务、转换角色、设置情景、深度参与等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激发学生参与热情。

3. 多功能开发,打造实践教学新平台。以课程实习为切入点,结合新生见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及暑期社会实践、课题调研、社会调查等活动,面向校内外、多专业,发挥课程学习、课外实践、能力训练、素质拓展、就业培训、师资培养等多种功能;与实习单位建立密切联系,按照持续性合作、机制化运作、常态化管理的要求建成优质高效、开放共享的实践教学新平台。

4. 多维度整合,搭建实践教学新体系。围绕实践教学,形成融学科、专业、课程于一体的知识研发、转化、运用、传播集群,实现“政产学研用”协同的校内外教育教学资源集聚,推进点、面、网紧密结合的校外实践教育基地集成,建设集约高效、协同发展的实践教学新体系。

五、需要破解的关键问题及有待改进之处

(一) 关键问题

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与深度融合。课堂的理论与具体的实践内容还是有明显的差别。如何在实践教学中,较好的衔接理论;如何在理论教学中,提前融合实践的需要,是本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基于学生的培养需求,提前理清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践教学内容。

2. 实习指导老师教学引导的主动性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实习指导老师主要来自实习基地,实践经验丰富,但与专业的授课老师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关键问题是引导实习指导老师提高教学的主动性和知识传授的系统性。因此,破解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积极做好实习指导老师与本校专业老师的互动,互相交流专业教学与实习教学经验。

3. 学生实习过程中知识迁移和知识转化。学生实习的收获,最终需要提炼升华。因此如何帮助学生完成实习过程中知识迁移和知识转化,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破解该问题的重要途径是做好实习教学范式的研究与运用。

(二) 需要改进之处

1. 合作模式尚待深化。尽管有了前期的合作经验,但长期合作的经验仍然不足。解决的途径需要学校跟实习基地的同志探讨研究,制定合作机制,成果共享是关键。

2. 校外专家持续合作的积极性有待保障。制定校政长效合作机制,探索校政共赢模式,尊重专家的劳动。实习单位都有自身的工作重心,担任实习指导老师的管理骨干和业务骨干自己工作任务已经很繁重,学校频繁的实习要求势必会增加他们的负担。如何妥善处理好这种关系,需要一定的补偿机制和协调机制。

3. 教师投入课程实习改革实践的热情和创造力需要制度化、长效化的激励机制。建议增加课程实习特别是校外实习的工作量,把校外实习作为课程教学的重要考核指标,对于服务城市重大活动的校外实习活动成果适当提高成果认定层次。

4. 教学硬件条件不足。加大必要的硬件投入,也可以采取校内外合作共建实验实习场所的方式,实现校政、校企资源共享。

Taking the cooper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ion as the starting point and innovating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urban management

Abstract: 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exis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of urban management. The 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specializ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practical education bases in urban management. It focuses on school-government cooperation, conducts cooperation in all directions, strengthens the foundation for cooperation, and innovates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l which has initially produced good results.

Key Words: Urban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construction Practical education School administration cooperation

作者简介:杨雪锋,浙江财经大学城市发展与管理系教授、系主任。

[1] 本文系基金项目: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基于城市重大活动的城市管理专业实务课程群改革研究”(2017SCG201)的成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